策劃 本刊編輯部 執行 張 月
每年的一月正值隆冬臘月數九寒天,自然界萬物閉藏,氣溫會較之前有大幅下降。人屬于恒溫動物,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機體可以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而當溫度多高或者過低時就會感到不舒服。幼兒個體雖較小,但體表面積相對過大,皮膚與空氣接觸面積大,再加上幼兒機體各方面發育不成熟,因此他們的體溫很容易通過皮膚散失,故比起成人幼兒更容易受涼。
那么在寒冷的冬季里應采取怎樣的保暖措施呢?
俗話講“熱從頭散,寒由腳起”,足可見冬季對頭部、腳部保暖的重要性。相關的科學研究也標明人的頭部散失的熱量占人體總熱量的3。%,倘若頭部受到寒冷刺激,就會引起頭部肌肉緊張,此時人體很易出現頭痛、傷風感冒等癥狀,嚴重者還會引起胃腸不適、失眠等癥狀。腳部處于肢體末端,離心臟較遠,因此供血量會相對較少,另外,腳的皮下脂肪層較薄,因此保溫能力差,一旦腳部受涼,就容易引起鼻、咽、氣管等上呼吸道疾病。
幼兒的機體調控能力差,更應注意頭腳保暖。出門應戴帽,并戴好口罩, 以免受風寒著涼:要穿合適的鞋襪,保持暖和、干燥,并勤換襪子。每晚睡前梳頭,用熱水洗腳并按摩涌泉穴(在腳掌心處),可以增強血液循環,疏通經絡,容易入睡。
幼兒冬季如何穿衣
寒風凜冽的季節里,家長每天最為擔心的就是如何為自己的寶寶穿衣。冬季里幼兒的穿衣絕不是簡簡單單的增加衣服,這其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細節。
要穿貼身衣褲
有些家長會錯誤地認為,孩子不停地動會出很多汗,汗液會把內衣弄濕,還不如不穿,因此只要外面穿上厚衣服就可以保暖,其實h這是錯誤的,質地柔軟的棉質內衣,不僅可以吸汗,而且還能讓空氣保留在皮膚周圍,阻斷體熱丟失,不易使孩子受涼:而穿著過于寬松內衣的幼兒,由于衣服和身體之間的空隙過大,體表熱量極易散失,身體摸上去也總是冰冰涼涼的,孩子患感冒也就并不稀奇了。
穿衣要適量
家長怕孩子受涼,總是覺得應該多穿一些,卻忽略了孩子會感到“熱”。的確,如果孩子穿得過多,會使其皮膚血管擴張,皮膚血液流量增加,散熱量加大,孩子稍一活動便會出汗不上,汗液會迅速將衣服浸濕,當孩子安靜下來后,體溫迅速下降,反而由此著涼。另外,身著過多的衣物,會降低身體對外界氣溫變化的適應能力,減低機體的抗病能力。但對于過小的孩子,雖然體表面積相對較大散熱多,但身體產熱能力卻不足,所以外出時還是應該區別對待的,仍要注意多穿衣。
判斷幼兒穿得是否合適,我們可以摸摸他們的手和腳,只要摸起來不冰涼就說明是適合的。
兒童毛衣要挑選擇
在孩子的冬衣里除了棉衣之外,毛衣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孩子由于皮膚嬌嫩任何一點輕微的刺激都可以引起過敏癥狀,所以孩子穿著毛衣中所含的羊毛與普通的羊毛是有區別的,質地不僅細而且很柔軟,保暖性較好,家長在給孩子織毛衣時也要注意使用專為幼兒生產的毛線,另外要注意不要選擇類似于馬海毛之類的毛線,因為毛絮較長容易被孩子吸入氣管和肺部引起疾病。
適時增減衣物
穿多少衣服最好在早晨起床時決定,如果天氣沒有發生突變,不要輕易、隨意給孩子穿太多衣服,早上多穿一件馬甲是不錯的選擇。
我們可以試著與孩子穿一樣厚薄的衣服,靜坐時不感到冷,他們就不會冷,雖然孩子沒有大人耐寒,但由于運動較多所以也不會感到寒冷。
不活動或活動量少的小朋友適量穿多些。
冬季氣溫變化總趨勢是逐漸寒冷,已經給孩子穿上的衣服就不要輕易減掉,也就是說只能逐漸增加衣服。
季節交替時,有些場所會開始供暖,空調、暖氣,會使得室內和室外產生巨大的溫差,因此在,進出這些場所時要注意及時為孩子增減衣服,大一點的孩子要教會他們自己脫衣穿衣,
孩子出汗后,不應立即脫掉衣服,也不要洗澡、吃冷飲,可以讓他們安靜地坐一會兒,或用溫水洗洗臉,讓汗自然干下去。
幼兒穿衣“三不要”
不要給幼兒穿化纖衣服,因為皮膚在寒冷時處于收斂狀態,大部分血液貯存在皮膚深處的肌肉組織中,汗腺分泌減少,因而皮膚干燥。另外,化纖衣服還極易產生靜電,會加重皮膚的干燥和不透感。
不要給幼兒穿高領毛衣或絨衣,雖然它可抵抗風寒,但容易引起頸部瘙癢及蕁麻疹。
不要給皮膚過敏的幼兒穿羽絨棉眼,因它可誘發全身皮膚出現皮疹及支氣管痙攣。
冬季多參加戶外活動
談到孩子的冬季保暖,絕大多數家長和老師都首先會想到,穿得厚、穿的暖,因此冬季里我們常常能見到,許多在成人的呵護下,會被“武裝到牙齒”的孩子,他們穿著里三層外三層的厚重衣服,手上帶著厚厚的手套,而頭上更是被圍巾、帽子、口罩包裹得只剩下一雙眼睛。這些家長在極力避免孩子受到寒冷刺激的同時,卻忽視了機體自身對嚴寒的抵御能力,人類的身體和大自然一樣,都遵循著“用進廢退”的原則,孩子對寒冷刺激的感受力和抵抗力,會隨著與寒冷的適當接觸而不斷增強,相反過度的保護卻會引起身體抵抗力下降,一旦看護人稍有疏忽,孩子就很容易受涼生病。
只要我們做好準備,冬天的戶外活動其實也并不可怕。
1 老師們和家長們不要過于擔心冬季的寒冷,經常帶孩子到戶外開展活動。組織各種有趣的體育活動、游戲活動,讓孩子在觀察中體會隆冬季節的獨特,在呼吸中感受冷空氣凜冽,在觸摸中體驗大地、樹木、水的冰冷,在與寒冷的親密接觸中逐漸增強身體的耐寒能力。鍛煉時,老師和家長不要忘記教交給孩子用鼻子吸氣嘴巴呼氣。
2 運動前后適時地增減衣物,運動前要適當脫掉厚重的“武裝”,運動后沒有流汗的孩子要穿上外套,流汗的孩子在穿外套之前要先換去浸濕的衣服。
3 家長和老師可以教給孩子一些“取暖”的方法,例如,當在戶外感到冷時可以搓搓小手,當沒有帶帽子耳朵被凍疼時可以用小手搓搓耳朵。
4 在給孩子洗臉的時候,有意地鍛煉孩子用冷水洗臉洗手,以增強孩子御寒能力。開始為了讓孩子適應水溫的變化可先用溫水,然后逐漸降低水溫,由冷水擦手、擦臉過度到冷水洗手、洗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