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手記 這是一位在幼教崗位上已辛勤耕耘了二十三個春秋的幼兒教育工作者。憑著對幼教事業的執著和癡情,她勤奮敬業、不斷進取,始終以幼兒園的發展為己任,不斷推出新舉措,開創新局面,把幼兒園的各項工作推向了一個個新高度。她所在的幼兒園先后被評為省級綠色幼兒園、省級文明單位、市教育科研先進幼兒園等,并且成為陜西地區唯一進入“全國首批科研興校示范基地”幼兒園。她就是陜西省省級示范幼兒園西安市第二保育院院長一一王淑君。
在創新環境教育特色的實踐中,我園結合西安地域和自身的特點,緊緊抓住“環境教育”的重點,從園所環境創設、地域資源利用、園本課程開發、環保教育活動等方面大膽實踐、積極探索,初步形成我園環境教育的園本特色。
1 讓幼兒在自然生態環境中發展
我園是西安市的“園林式幼兒園”。園內環境以自然生態景觀為主,建有花園綠地、假山回廊、動物雕塑等,并專門劃出種植園地,讓生長在城市中的小朋友們認識了油菜、香菜、蒜苗、玉米、麥子、棉花等,以便了解這些農作物的生長過程;在動物園區里鵝鴨嬉水,草地上兔羊相依,天空中鴿子飛翔成為了我園的另一道風景線每個班級的自然角有幼兒的小種植園,飼養的蝌蚪、金魚、小烏龜等,讓幼兒每天置身其中觀察感知、真實體驗,了解動植物特征與變化,發展認知能力,推動了園本課程內容的豐富。
2 用“環境教育綜合課程”實驗研究形成我園園本課程
一個好的課程是一個能提供“適合每個幼兒發展的方案”。2004年起,我們從“認識環境、保護環境”為切入點,全院實施環境教育園本課程課程的教學研究,讓環境成為幼兒探索認知的活教材,讓幼兒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發展與成長。在課程構建中,教師與幼兒、教材一起成長,形成“環境育人”特色。
3 圍繞園本課程開展系列主題實踐活動
在園本課程研發和實施中,注重實踐、注重地域及環境資源的有效利用,多渠道、多途徑開展主題實踐活動。如:大、小班聯合開展的“大帶小活動”;小班組“我登上了城墻”、“放飛快樂—親親風箏會”;中班組“走進田野、感受收獲”的金秋剝玉米活動、“與春相約、文明同行”、“游城運公園、展運動風采”;大班組“走進軍營”、“走進中國航天展”、“消防員叔叔來演練”、“我與奧運同成長”等,實現讓孩子走出家庭、走向社會、走進自然,達到增長見識、增進親情、快樂學習的目的。
4 各項活動突出地域特色
地域特色是我院環境育人、園本課程的特征,不只在課程中體現,更使之貫穿于活動的各個環節。具體有:極具民族特色的迎新年包餃子、猜燈謎,體驗民俗民風:編排陜西地域文化特點的早鍛煉:開展陜北民風民情的幼兒打擊樂教學,培養幼兒的節奏感、表現力,滲透地域文化教育,編排的《老虎磨牙》、《鼓動的童年》多次對外演出獲獎。
5 整合資源,發揮好公辦園示范作用
我院實行免費開放兒童電腦室、圖書室、科技、蒙氏、感覺統合等活動室,’為幼兒進行探究性學習提供條件,豐富一日生活和學習:融合多種資源,實行合作教學,免費進行幼兒圍棋、跆拳道、互動分享(閱讀)、動漫畫、打擊樂、舞蹈等興趣教學,滿足幼兒不同發展需要,豐富教育教學內容,摸索公辦幼兒園謀求發展的新途徑。
在“養成教育,環境育人”教育特色引領下,健康、安全、文明、環保教育伴隨教育的全過程,使我院在各項創建工作中成績突出,屢獲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