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語言教育是一種開發幼兒創造潛能極好的形式。在幼兒園語言教育教學中,教師的責任是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和學習的條件,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有充分的發展和提高。為此,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靈活采用多種游戲方法,刺激幼兒語言行為。
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幼兒在游戲活動中表現得無拘無束、輕松愉快,作為思維工具和交際工具的語言,自始至終伴隨著游戲,游戲為幼兒提供了語言實踐的良好機會和最佳途徑,因此,我們嘗試采用多種游戲方法,刺激幼兒的語言行為,達到提高幼兒語言能力的效果。
在一次語言課上,我將一些小動物分別放在桌子上,椅子下,窗臺上,抽屜里等地方,主要讓孩子認識方位,并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教師請幼兒和小動物一起躲貓貓,這時老師說:“小動物都躲好了,快來找呀!”小朋友們都分頭去找了,找到一樣小動物后,說一說在哪里找到的,其中苗苗說:“哈哈,我在那張紅顏色的桌子下找到了小狗。”菲菲說:“我在椅子的后面找到了小鹿,我和它一起玩。”這樣幼兒在輕松的游戲中學會了運用方位詞,使幼兒在生動、有趣的環境中達到了語言表達的要求。
我班的值日生除了做值日生以外,還需要報告天氣情況以及午飯菜單,每天請幾位幼兒主持節目,說一件有趣的事情(幼兒在前一天晚上準備好說的內容)由于事前有準備,因此大部分幼兒能夠比較輕松地完成主持人的任務,逐漸對講述產生了興趣,爭先恐后爭當廣播員。
我班設置了區角活動“悄悄室”,把地點安排在樓梯下,意圖之一是有效利用教室的每一寸空間,還有一個主要意圖是給孩子創設一個安靜的、自由的語言空間。樓梯腳下比較隱秘、安靜,通過一學期的觀察發現:一些語言表達良好的幼兒成了這片小天地的主人,他們時常想出各種話題,游戲讓其他幼兒聽從他的指揮,還有一些比較靦腆的小朋友在悄悄室也能大膽講講、演演,語言表達有了很大提高。
正是運用了各種游戲的方法,幼兒運用語言的能力得到了實際的練習,在游戲時無論是幼兒之間日常生活語言的交談,還是角色之間的對話,無不實現著幼兒的社會性交往與合作能力的提高,同時語言的對答、應變、協調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鍛煉,反過來,語言表達和交往上的成功,又會大大地調動幼兒學習和運用語言的積極性,從而促進了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二、利用生活環節零碎時間,組織幼兒語言活動。
當前一些兒童學習理論,如奧蘇伯爾的意義學習理論、羅杰斯的非指導學習理論、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等,都主張重視兒童從生活中學習。杜威的進步主義教育思想也重視兒童的“生活世界”。幼兒在園的一日活動中有一半時間是生活活動,幼兒往往在生活中需要等待,那么我們就要利用這些時間來組織一些形式靈活,內容豐富的語言活動,培養幼兒的語言活動的能力。
1 利用入園活動讓孩子說。
老師的心情會直接影響孩子一天的情緒。那么作為老師應該樂觀。早晨孩子入園,就面帶微笑去迎接他,與他交談。引導孩子講一講早晨在家的一系列情況,如:“我今天很開心,奶奶給我燒早飯,爸爸送我來幼兒園。”這些話看似平淡,但它能培養孩子說一段話,把一件事講完。
2 利用動畫片讓孩子說。
動畫片比較適合孩子。孩子也離不開動畫片。在動畫片播放時,讓孩子一味的看,對他沒什么好處。在孩子看動畫片時不妨試用暫停法讓孩子說一說,“小朋友,你們剛才看到的是什么?發生了什么事?接下來又會發生什么事?”孩子們對動畫片的高度討論開始了,表達的內容花樣百出,讓人驚訝。應此,動畫片可以納入我們的語言教學。
3 利用圍坐交流讓孩子說。
孩子的天性是:好動、愛說。在休息時刻,不妨讓孩子圍坐在原地進行交流,教師可做傾聽者,孩子說得好就拍拍手、點點頭,給以鼓勵。不在表達的孩子引導他們去傾聽,讓孩子有傾聽的習慣,從而使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進一步提高。
4 利用體育活動讓孩子說。
體育活動中有豐富的內容。在體育活動中可以讓孩子對物體進行分析,從而使口語有一定的提高。
正是在這樣一些靈活多樣的活動中,充分利用孩子們各種生活經驗,并給幼兒提供廣泛的多種多樣的運用和學習語言的機會,又根據各類經驗的不同特點,發揮了他們對語言學習的不同作用,使孩子們從豐富多樣的內容和活動中獲得語言經驗,得到了更有效的發展。
三、開展創造性的交流活動,提高幼兒語言能力。
幼兒的語言發展需要真實與自然的語言環境,需要有趣的感性的刺激:學習者要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應用的機會和能力。因此,在幼兒園的語言教育中,應當為幼兒提供盡可能豐富的語言環境。一方面要提高幼兒日常交往語言水平,鍛煉幼兒在不同場合不同情境下使用不同語言的能力,同時能夠對藝術性語言具有一定的敏感性。為此我們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活動。
1 開展以大帶小活動。
為了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我們開展跨年齡段的交往活動,如在“六一”以大帶小游園活動,幼兒在游戲中如果遇到什么問題,只能通過自己想辦法,用合適的語言與人交流,解決問題。當幼兒有了一定的語言基礎以后,表現得敢說、愛說了,同時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提高了。
2 開展實踐性活動。
當幼兒有了一定的語言基礎后,這時我們教師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模仿型的介紹式轉向創造型的講述式,鼓勵幼兒自己收集資料,組織節目內容,演播時,采用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創造性地開展實踐性活動,如:《春天來了》《愉快的節日》等,不僅要求幼兒聲音響亮、表達清楚、有條理,還要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吸引觀眾,表達自己的感受。
通過各種形式的創造性交流活動以后,幼兒從需要人幫助逐漸走向獨立,使幼兒敏感主動地吸收加工和輸出語言信息,增強了語言交往的興趣和敏感性,使他們語言表達更加趨于完整,更加符合社會性交往的需要。思維和創造性語言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
四、結合整合教育教學觀念,促進幼兒有效發展。
整合教育的觀念意味著把幼兒語言學習看成一個整合系統,充分意識到兒童語言發展與其他方面發展是整合一體的關系。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嘗試著將語言知識、認知知識、和社會知識等融合一體,考慮幼兒在學習時獲得多方面知識的系統調整與收納,因而我們在制訂周計劃、日計劃中都充分考慮到了各領域各活動的有機整合,如在選擇講述活動《壓歲錢》這一周,我們還選擇了《熱鬧的春節》、《我長大一歲了》等社會活動和認知活動。又如宋老師的大班社會教學活動《中國結》,我們從題目上就足以看出它是整合了社會和語言這兩個領域,在活動中鼓勵幼兒充分觀察、充分講述,使幼兒不僅感受了中國特有的民族文化,而且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創造力也得到了發展,活動達到了一定的效果。
看到孩子們一點一滴的進步和對語言活動的濃厚興趣,使我們又一次感到語言教育的重要,我相信隨著研究的深入,幼兒園的語言教育將會更加成熟。讓我們大家都來為幼兒園的語言教育流點汗,為使幼兒真正成為語言活動的主角出份力,為孩子成為二十一世紀的棟梁之材盡份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