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是幼兒最基本的活動方式。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游戲是幼兒最為喜歡、最能夠接受的一種方式。那么,在游戲活動中教師應如何關注幼兒,如何轉變自己的教育行為,從而與幼兒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呢?
我以中班結構游戲中的幾個案例為例進行分析說明。
案例一:
林舒忻和鐘希正在用大牛奶盒建構“金葉大酒店”,當牛奶盒搭建到比較高時就嘩啦啦倒了,孩子們看到倒下來的牛奶盒,開始互相埋怨起來,舒忻說:“都是你沒有把牛奶盒放穩!”,鐘希說:“怎么能怪我呢?你自己沒有搭好,哼,我不和你一起搭了!”眼看游戲進行不下去了。
原因分析:孩子們的年齡較小,出現問題時不懂得尋找原因。她倆在建構的時候,由于牛奶盒與牛奶盒之間距離太大,墻與墻之間也沒有圍好,另外牛奶盒搭到一定高度時沒有一個支撐物,牛奶盒的重心不穩,所以就會全部塌下來。
互動策略見此情形,師:“你們怎么啦?遇到什么困難嗎?需要我幫忙嗎?”舒忻和鐘希一起說:“我們的牛奶盒搭了比較高的時候倒下來了”。師:“哦,那你們有沒有想一想為什么會倒下來呢?”她倆互相看了看,沒有回答。師:“我們前次參觀房子的時候,你們有沒有發現工人叔叔是怎樣用磚頭砌墻的呢?要像工人叔叔蓋房子砌墻一樣把牛奶盒靠緊一點;還有,層與層之間能不能用一些東西區分?”聽我這么一說,舒忻:“我知道了,我們搭的時候要把牛奶盒靠緊一點,蓋到差不多高的時候,用木板先封頂,然后再蓋第二層。”說完后,舒忻就對鐘希說:“我們一起來再試一試,好嗎?”于是,她倆又很用心的搭建起來。在這搭建的過程中,雖然還出現倒下來現象,但我在旁邊一直鼓勵她倆,嘗試了幾次后,終于搭建好了,她倆高興地說:“老師,我們成功了!”
互動效果:在游戲活動中,教師能認真觀察幼兒游戲情況,適時地把握介入的時機,及時地向幼兒發起詢問式互動,給幼兒提出建議,得到了幼兒積極的回應,使游戲能夠繼續下去,從而提高了師幼互動的有效性。
案例二:
悅悅和幾個小朋友在建“街心花園”,他們很快地用“乳娃娃”瓶子圍好了花圃,鋪好了草地,然后有些幼兒在花圃里打起滾來,有些幼兒在花圃里跳出跳進的。我在一旁觀察了一會兒,時間一秒一秒的過去了,這組的小朋友還是玩得很起勁,根本沒有顧及我在旁邊。
原因分析:建構“街心花園”的材料,教師提供的都是廢舊物品,在建構中不需要較難的建構技巧,所以,孩子們很快搭建好花圃以后就認為自己的任務完成了。
互動策略:見此,我走過去說:“呀,街心花園怎么沒有路燈呢?晚上有沒有叔叔阿姨在花園里跳舞呢?”孩子們一聽馬上停下來,悅悅自言自語:“用什么材料來做路燈呢?”曉斌說:“科學區里有電線,我們可以用它做一些霓虹燈。”,李苑說:“我們還可以找一些圓圓的積木做電線桿。”我乘勝追擊:“你們的街心花園里怎么一個人也沒有啊?”孩子們想了一會兒:“我們用橡皮泥捏一些跳舞的叔叔阿姨。”、“還可以做一些小椅子,跳舞的人跳累了可以坐下來休息。”于是,他們又各自去尋找材料,開始積極地建構起路燈、人、小椅子。
互動效果:在游戲中,由于教師的啟發,開拓了幼兒的思路,想到了用各種各樣的材料來做路燈,擴展了游戲的內容,再次激發了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并維持孩子對游戲的興趣,提高幼兒游戲的積極性和愉悅性。由此可見,教師及時地幫助引導,為幼兒的學習提供“支架”行為,是提高師幼互動質量,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發展的核心。
案例三:
德濤和麗嬡在用“花仙子”積塑拼插了一條長長的“彩鏈”,然后在彩虹橋的橋身上繞來繞去,“彩鏈”繞上去了又掉下來,繞上去了又掉下來,他們倆緊皺著眉頭看著手中的“彩鏈”發愁。
原因分析:孩子們很想把花仙子積塑拼插的“項鏈”掛住,但由于這個彩虹橋的橋身是用竹片做成的,很光滑,而他們又不懂得利用彩帶、亮光紙等幫助固定,所以就一直掉下來。
互動策略:我輕輕地走到他們身邊,親切地詢問:“你們遇到了什么困難了?老師可以幫助你們嗎?”只見麗媛拿起手中的“彩鏈”,沮喪地對我說:“這個“彩鏈”掛不住,一直掉下來。”我說:“能不能請彩帶或亮光紙幫助呢?”,他們看著彩帶或亮光紙,終于蹦出一句話:“我知道了,用彩帶把“彩鏈”系在彩虹橋上。我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很快他們從“百寶箱”找到了剪刀和彩帶,開始做起來。
互動效果:幼兒在教師的詢問下敢于大膽說出自己遇到的困難,從中形成了大膽表達想法的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發現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得游戲能夠繼續下去。因此,恰當適宜的指導性師幼互動,不僅促進幼兒游戲本身的發展,還提升了游戲的水平。
結語:
我在實踐探索中感受到,在游戲活動中,教師只有在深入觀察幼兒游戲活動過程、覺察幼兒需要的基礎上,靈活把握互動時機,巧妙運用互動策略,才能建構良好的師幼關系,促進幼兒在游戲中主動活動,獲得發展。
思考與問題:
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幼兒在師幼互動中主體地位得到了明顯的改變,但仍存在不少問題和困惑,這些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例如:在師幼互動中如何提高教師對幼兒行為的領悟能力,如何提高教師對自身行為的反思能力,如何創設良好的物質與心理環境,營造一個寬松、民主、和諧的新型師幼關系等等,這都有待于今后在工作中進行探索與研究,以使我對結構游戲中師幼互動的研究有更新的認識,更有效的指導策略,使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得到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