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通識教育:大學改革的路徑選擇

2009-04-12 00:00:00秦紹德蔡達峰高慎盈
教書育人·高教論壇 2009年6期

改革開放30年之際,才有條件提出“通識教育”。

解放周末:說到通識教育,讓人想起美國的哈佛大學。哈佛大學在1945年發表了《自由社會的通識教育》報告。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引發了普遍的“西方文明危機感”,引起全社會的廣泛討論。現在,60多年過去了,在中國大陸為什么也要提出通識教育?動因是什么?

秦紹德: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們確實需要思考,為什么現在提出通識教育,時代背景是什么。我想主要有這么幾條。第一,今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而30年前啟動改革開放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恢復高考,這是為改革開放做好人才準備。

解放周末:恢復高考,是鄧小平同志復出以后做的第一件大事。

秦紹德:是的,第一件大事。這是個很英明的決策,而且這件事和復旦大學有關系。當時我們的老校長蘇步青和國內其他學者共同向中央提出一個建議———恢復高考招生和研究生招生。鄧小平同志后來對教育部有一個批示,讓蘇步青召回復旦數學系散布在全國各地的“十九羅漢”。這“十九羅漢”都是數學學科某一方向的重要人才。以召回“十九羅漢”為標志,復旦的人才培養工作恢復了。此后,蘇步青又首先在國內招收博士生。譚其驤教授招收了全國第一批文科博士生。

從歷史角度來看,30年前,改革開放啟動,同時也啟動了中國大學的發展之路。30年來,大學順著改革開放的道路快速發展。特別是從上個世紀末開始,大學教育更是迅猛發展,滿足了廣大群眾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這方面的數字很多,如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9.8%增加到23%,普通高校在校人數從780萬增加到1800萬。大部分家長希望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實現了。所以我想,通識教育的提出,首先和高等教育大發展的背景有關。經過一段時期的大發展之后,才會思考如何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解放周末:也就是說,如果時光倒轉到30年前,是不可能提出“通識教育”這個命題的。

秦紹德:對。就算是上世紀90年代初,我們也不會提出這個命題。只有發展到現在的階段,才會水到渠成地提出這個問題。

對大學教育中的過分功利化,要敢于“逆潮流而動”。

解放周末:改革開放30年來,對人才質量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

秦紹德:對,這正是我想說的提出“通識教育”的第二個原因——整個社會對人才質量的需求。從計劃經濟進入市場經濟以后,市場對人才提出了強烈需求。人才培養也是以市場為導向。這個方面,總體上我覺得是健康的,但中間也出現了一些偏差。比如說,人才培養過于急功近利,過于與市場需求直接掛鉤。

解放周末:但一些人認為,市場導向就是人才培養的方向標。

秦紹德:我認為這種提法欠考慮。大學設置專業,是應該滿足社會需求的,也就是人才市場的需求。但是,市場的變化很快,大學的專業跟也來不及,一味地跟著市場走,人才的培養就會比較功利化。而大學的專業應該有普適性、穩定性。當前家長和社會對于學生的期望,也更多地和職業聯系在一起。這既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腳踏實地,壞處是完全服從于職業的需要,培養不出優秀人才。所以,復旦大學開展通識教育,對于過分功利化的大學教育,是一種“逆潮流而動”。因為我們覺得,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是,必須具有全面素質,而不僅只有專業技能。比如市場需要會計師,很多大學開了會計專業,但大家不能忘記,會計也需要全面素質,不做假賬,有職業誠信,不僅要懂得會計,也要懂得其他經濟領域的知識,等等。

解放周末:這就是說,教育應該發揮自身對整個社會人才培養的導向功能。

秦紹德:是的,應當更看重人才培養的中長期規劃,服從于未來事業的需求。我們推進通識教育的第三個原因,是當今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更需要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而不是單一化的人才。國家和社會需要專門人才,但這種專門人才也是建立在綜合基礎上的專門人才。一個人的知識結構,終身都在調整,不可能通過一所大學的本科學習就被一勞永逸地確立。在中學就把學生劃分為文、理、工科,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

另外,我們推進通識教育,也是我國面向世界開放的結果。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和向世界開放的過程中,最重要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競爭中最重要的是具有全面素質的人才的競爭。面對這種挑戰,我們更需要培養國際化的、具備全面素質的人才,他們既能站在時代和科技發展的前沿,視野開闊,又要有多種語言交流能力和很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以上這四個方面,就是我們提出通識教育的大背景。

解放周末:通識教育的提出,是回答時代對教育的要求,是著眼于長遠,而不是簡單模仿國外的一流大學。

秦紹德:對。而且,我們的改革也符合中央的要求。經過前一輪擴大招生規模以后,國家提出,高等教育要以提高教育質量為核心。提高教育質量,主要就是人才培養的質量。在大學本科階段實行通識教育,就是為了提高教育質量。

在對“人”的認識上,應該表達出理解與作為。

解放周末:這些年,老百姓最熟悉的一個教育名詞就是“素質教育”。人們難免會想,通識教育和素質教育是什么關系。

蔡迭峰:1998年,國務院提出素質教育,這是對整個教育的戰略性調整,也就是說,培養一個人,不光是培養技能,而更要培養素質。素質教育是個很大的概念,說起來簡單,實施起來困難。lO年來,復旦一直在探索。我們推進通識教育,實質上也就是推進全面素質教育,推進通識教育是我們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舉措。

解放周末:通識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共通點在什么地方?

蔡達峰:素質教育也好,通識教育也好,有一個共同的立論:著重于人的培養,而不是技能或知識的傳授,這個目標是一個很大的提升。復旦所做的事情,是把素質教育具體化到通識教育,再具體化到核心課程,甚至于具體化到學生的培養形態——復旦學院。目的是希望,培養出的人有健全的人格,有更好的社會責任感。這和以往所謂專業教育、技能教育的境界,是完全不同的。

現在社會上有不少思想上的誤區,比如覺得應用很重要、物質財富很重要、外在的東西很重要,甚至比一個人的心靈、人格都重要。可以這么說,在市場化浮躁到一定程度后,在利益的刺激下,人們對世界的看法,對社會的看法,對事物的看法,乃至對自己的看法,往往是不端正的,這是社會發展中的不和諧之音,這甚至是一種影響到民族發展的危象。在這種局面下,像復旦這樣的大學,應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應該在對“人”的認識上,表達出自己的理解和作為。

解放周末:應對浮躁,需要定力。

蔡達峰:所以一些國外大學這樣解釋通識教育:為了迎接迅速變化的世界所做的最好的準備。因為今天的世界變化太快了,價值觀的變化也很迅速。在這些變化之中,什么是恒定、永恒不變的?我想就是對一個人的人格要求。一旦放松對人格的塑造,就會迷失自己,隨波逐流,不會對社會、民族以及自己負責。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地激發學術內在的自覺意識,激發他們對自己的關照、對民族社會的責任,這樣才能應對迅速變化的世界。

解放周末:按照您的理解,無論是美國的教育模式,還是復旦的教育理念,它們中間存在一些恒定的東西,這是共性嗎?

秦紹德:是共性。對人的本性,對社會責任,對真善美,人類社會有共同的看法。

通識的“識”,是識科學、識社會、識人類。

解放周末:通識教育的內涵是什么?

秦紹德:我們的理解是,通識教育是一種全面素質教育。所謂全面素質教育,有幾層意思。第一,不僅有知識,而且有能力,會動手,會交往,素質全面,這是一種理解,淺層次的理解。第二,不僅成為人才,而且要成為一個完整的人。所以,在香港和臺灣,把通識教育叫作“全人教育”。如果一個人光有表面的東西,沒有健全的人格,沒有社會責任感,沒有情懷,沒有個性,就不是完整的人。所以,全面素質是包含多方面的。

解放周末:復旦是什么時候開始走向通識教育的?

秦紹德:我們學校走到通識教育這一步,實際上經歷了好幾個階段。上世紀80年代,我們推行“通才教育”。“通才教育”和“通識教育”雖一字之差,內涵差別很大。通才教育更著眼于“才”——文科學生要讀點理科,理科學生要懂點文科。這沒有錯,這是全面素質的一部分,但只是表層的。到上個世紀90年代,我們學校開始推行學分制,開始選課。到2002年,學校提出完全學分制改革,按文、理、工、商、法、醫等大類培養學生。經過這幾年,隨著對人的全面素質的深入理解,才一步步走到通識教育。通識教育不是一般的文理交叉,或是一般的通才教育的概念,而是深入到人的內心,深入到人格,深入到一個完整的人。

解放周末:從字面上理解通識教育和通才教育,有人可能誤以為“才”的范圍比“識”大一些。

秦紹德:這里的“識”不是“知識”的“識”,而是識科學、識社會、識人類。不光這些,還要識文化、識歷史。現在的教育中,缺乏人文教育、人文關懷。而復旦大學的人文學科教授,恰恰是最贊成通識教育的。他們認為,在當今科技日益發展,市場經濟日益盛行的情況下,人一定不能喪失自己。

教育不光是培養“匠”,而且要培養具有全面素質的人才。

解放周末:可否將通識教育理解為一種精英教育?

秦紹德:我們不是簡單地講精英教育,通識教育不等于精英教育。但我們認為,通識教育應該是高層次人才培養的一個方向。大學培養人才是多層次的,可以有專業技能很強的學校,但綜合性大學,特別是高水平綜合性大學培養的人才,是有望在各行各業成為棟梁的學生,我們希望至少對他們進行通識教育。

解放周末:目前全國有幾所大學在進行通識教育?

秦紹德:北大、南大等綜合性大學都有條件,在港澳臺地區,臺大、香港中文大學等都在提倡通識教育。在西方。哈佛、耶魯、芝加哥大學、哥大、牛津、劍橋等,早就在大力推行通識教育。其中具有標志性的是哈佛和芝加哥大學。

解放周末:從西方引進了通識教育這個理念,給中國高校帶來了什么?

秦紹德:通識教育作為一個理念在中國的提倡,是教育觀念的一次重大變化。我們看到了教育的本質———教育要深入,教育不光是培養“匠”,而且要培養具有全面素質的人才。我們現在經常講,要培養大師。大師的核心價值是什么?應該是非常健全的人格,非常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這樣才能引導社會前進。很多人沒能成為大師,并不是專業知識不夠,而是沒有這種胸懷,沒有思維的前瞻性,沒有文化和歷史的眼光,因此成不了大師。

解放周末:大師應該是社會的良心。

秦紹德:說得對。

解放周末:在西方的通識教育中,西方文明經典被看作是最主要、最重要的內容。那么,我們的通識教育呢?

秦紹德:我覺得,深厚的中華文化是中國大學推行通識教育的最大財富。通識教育盡管是西方首先提倡的,但并不是照搬外來教育。把通識教育看作是照搬外來教育,我覺得這是一種誤解。教育思想應該博采眾長,教育實踐應該切合時代和國情。

蔡達峰:市場經濟不也是外來的么?其實這與是否是從西方引進的無關,先進的教育理念是具有某種普適性的。

秦紹德:對。我補充一下前面所說的全面素質。對全面素質還有一重理解:能夠融通中華文化和外來文化。現在,復旦每年的留學生數量突破了6000人次,各國文化在一個校園里匯聚,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我想,必須先理解外國文化,再回過頭來反思中國文化,各國文化交融在一起,這也是通識教育的一重涵義。

仰望星空的人,大學要多多培養。

解放周末:聽秦書記的一番話,讓我聯想到半個多世紀前,梁思成先生曾有一篇著名的演講《半個人的時代》。他指出,社會工業化程度加深,科技與人文分離,導致了兩種畸形人的出現:只懂技術而靈魂蒼白的空心人和不懂科技奢談人文的邊緣人。

秦紹德:非常有道理,即使在今天,這種說法也是切中時弊的。

解放周末:能否認為,通識教育是當前在全球化過程中,避免過分工商業化而失去“人本”的一種途徑?

秦紹德:我贊成這個說法。通識教育對于過分工商業化,對于現代化過程中的人本缺失,是很有針對性的。主要有這樣幾個針對性。第一,科技發展以后,很少有人探討科技背后的人本問題。比如說,我們大力發展工業化,忘記了環境保護,破壞了自己的家園。這看起來是自然問題,實質是人本問題。

第二,科技和人本是不能分離的。我們在醫科生培養中注意到了一個問題:醫生不僅是看“病”的,還是看“病人”的。學生在學習醫學的同時,必須學習人文知識,懂得醫學倫理學、醫學心理學,提高個人修養。當前醫患關系緊張,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就是醫學倫理、醫學心理教育還不夠完善,通識教育針對的正是這一點。

第三,通識教育還是針對應試教育的,是一種糾正。應試教育讓學生完全跟著試題轉,喪失了思維的能力,也不具備學習的能力,甚至失去了對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興趣。在應試教育里,學生面對的是考題,是無窮無盡的考試,人際交往能力很差,容易孤獨,學生又是獨生子女,人格方面很容易缺失。而復旦,就是要通過通識教育,想辦法把這些缺陷扭轉過來。

解放周末:對這種缺陷到大學才著手扭轉,是不是太遲了?

秦紹德:再遲也要做。有人說,應試能夠取消嗎?當然,考試還是需要的。我想,我們不能取消考試,但如果應試變成了人的思維方式,甚至成了工作方式,而不考慮其他能力、其他素質,那就變得可笑了。這怎么和創新社會對接?通識教育對當前的應試教育是有強烈針對性的。

蘩達峰:應試教育指的是以通過考試為目的的一種教育,它違背了教育的本質,更違背了人的發展規律。每個人都是在復雜而變化的社會中探索。我們不能簡單地告訴他未來社會會是怎樣,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方法。但我們應該告訴他,什么東西應該堅持,什么是無論怎樣也不能違背的。這恰恰是當前中國教育中最為缺失的一環——缺乏對人的基本人格的啟蒙。一個人的基本價值觀應該建立在什么之上,如果這一點迷失的話,在功利的社會背景下,人就會被工具化。

解放周末:也就是說,教育要回歸本質,回歸到“做人”的問題上。

蔡達峰:黨的十七大報告里提出,以人為本,建設和諧社會,這實際上是探討人和社會的本質問題。同樣,教育也是這樣。當前社會太容易忽視對本質的認識。人對自己的看法,對現實問題的看法,往往偏向功利,只有少數人才能堅持本質。溫家寶總理說,現在仰望星空的人少,注重腳下的人很多。如果將來復旦培養的學生也只會望著腳下,那么復旦就無法對民族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秦紹德:補充一句,這樣的人也沒有時間仰望星空。

解放周末:不僅沒有時間看,或者沒有心思看,而且也看不懂。有個笑話說,現在有的大學生缺乏人文素養,偶爾抬頭看星空,也只能說一句“他媽的真美”。

“人才”、“人才”,不能看“才”不看“人”。

解放周末:談到通識教育,我想它不應該僅僅是一個口號、一個概念。許多讀者很關心,復旦大學的通識教育是怎么做的?

蔡達峰:我們在2002年開展的教學改革非常重要。當時提出,學生一開始不要有強制的專業,在復旦4年內接受的不全是專業教育。因此設置了3大板塊的課程,其中很重要的就是綜合教育板塊和文理基礎教育板塊,此外還有專業教育板塊。但實踐以后,我們發現,學生仍然一進校門就有很強烈的專業歸屬感。我這才認識到,中國的大學如果離開了“專業”兩字就不會教學,不會培養人了———教師按專業分,學生按專業分,行政架構按專業分,運轉的基本單位就是專業。

解放周末:一進校門,每個人就很自覺地把自己歸類。這是犯了“只見專業不見人”的錯誤。

蔡達峰:對。中國高校與西方大學的一個明顯不同是,我們創辦現代大學的開始就是應用型的,就是經世致用,要科技強國的,所以一開始就按專業立校。而西方的大學是從貴族教育起步的,是培養人的。所謂“七藝教育”,完全沒有功利性。隨著時間推移,西方大學開始在這個基礎上適應科學技術發展、知識分化提出的要求,面臨的問題是,怎樣從一般人的培養、人格培養,延伸到適應社會需要的專業性教育。在這一調整過程中,通識教育得到了發展,既守護了自己,也轉變成了和專業教育相融合的教育理念。

解放周末:也就是說,由于歷史原因,中國高校在通識教育這一理念上是先天不足的。

蔡迭峰:我們培養的“人才”,往往到最后是“才”,而不是“人”。所謂“棟梁”,還是“材”,不是“人”,不是精神。因此,從專業教育回歸到一般人的教育,非常困難。大學能夠設置通才教育的課程,但學生選課仍可能優先選擇和專業相關的課程,而不是和自己需求相關的課程。因此,我們試圖調整學生的培養模式,使他們能夠擺脫專業局限,于是就有了復旦學院。

秦紹德:復旦學院是一個形式、一種氛圍。讓來自各地、各種特點的學生混合居住,打破地域,打破學科,形成文化的大交融。我們努力為學生創造外部環境,讓他們去思考,真正喜歡的是什么,什么是自己最需要的。

解放周末:通過這種氛圍的熏陶,打破學生心中的專業框框。

蔡達峰:對,為了進一步讓學生從專業中“突圍”出來,2006年,我們又推出了核心課程,讓學生接受同一種要素教育,在課堂上強化“通識”概念。復旦核心課程有6個板塊,反映了我們教師普遍認可的現代大學的人格教育內容,是復旦能夠給予的通識教育的模式。

說到底,我們需要“心靈的攀登”。

解放周末:核心課程的6板塊具體是什么內容?

蔡達峰:第一塊,是文化傳承,板塊名稱叫作“文史經典與文化傳承”。我們不會培養脫離民族的世界公民。我們培養出來的一定是中國人的大學生。不懂中國的過去,不懂中國的現在的人,也成不了棟梁。

此外,我們設置了一個世界視野一“文明對話與世界視野”。不懂中國以外的東西,也不可能成為真正的中國的棟梁。我們想讓學生了解當代西方文明的本質,促使學生深刻理解本民族所處的關鍵性歷史階段,深入思考本民族的現代化道路。

第三部分,“科學精神與科學探索”,關鍵是科學精神。當今世界是科技的世界,所有的科技活動、成就背后,都蘊藏著一種科學精神。我們要把這種精神傳遞給學生,而不是簡單地介紹科技發明的成果和科學知識。

第四,“批判性思維”。告訴學生,人具有很強的思辨能動性,應該學會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這是形成獨立人格的核心之一。

第五個板塊一“生態環境與生命關懷”,作為個體的人,首先要珍惜生命,其次要有人格,這樣才能成為社會意義上的個人。我們希望,幫助學生理解生態、生命與倫理三者之間的關系,思考生態環境與生命倫理問題。

第六個板塊——“審美體驗”,對世界的欣賞眼光也需要激發,不能用機械、僵化的眼光來看待世界。

解放周末:可不可以這樣說,這6個板塊體現了復旦對通識教育的整體理解?

蔡達峰:是的。當然,或許其他大學和我們理解的不一樣。每個人的理解都可能不同,爭議也有。比如有的老師說,為什么不把法律、外語放進去。我想這些都是學術之爭,都不要緊。重要的是學校要有良知,我們為學生著想,學生才會有所收獲。

秦紹德:大學再不想,學生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蔡迭峰:對,雖然為時已晚,但再晚也要想,也要做。因為這是我們的責任。

解放周末:這6個板塊是如何形成,如何確立的?

秦紹德:這6個板塊,是熱心于通識教育的一批老師集體討論出來的,不是我們拍腦袋想出來的。

蔡達峰:這些板塊的設置背后是有動因的。或許若干年后,我們會調整,因為我們有了新的思考。哈佛大學核心課程共7大類,前幾年剛做了調整,因為他們發現社會又發生了新的變化,要為社會開出新的良方。

解放周末:有人說,通識教育的關鍵是要研讀經典文本,有人認為關鍵是小班化教育。復旦的理解是什么?

秦紹德:通識教育有兩個抓手,一是引導學生閱讀,增加閱讀量。這和國外大學教育相同,增加課外閱讀,進行課內討論。二是小班討論。現在生師比比較高,我們正在恢復和健全助教制度,為一名教授配備5~6個助教。助教主持討論,并打分,這就完全改變了過去“你喂我吃”的教學方式,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當然,閱讀中有一項很重要的內容,就是閱讀經典文本。

蔡達峰:舉個核心課程的例子。我們有兩位老師,一位從東亞文明切入,一位從西歐文明切入,著力點都是理解文明對社會發展的作用,共同的目標是把對文明的理解講通。這種教育超越了以前的專業界限,對學校來說是很大的挑戰。現在,無論是教師還是助教,乃至行政管理人員,都感覺受到了很大的啟發。原來,老師只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就完成任務了。現在他要關照學生的心靈,在關照別人心靈的時候,首先要關照自己的心靈。這對教學雙方都是很大的促進。

解放周末:美國有專家把通識教育稱為“心靈的攀登”。

蔡迭峰:是的,確實是“心靈的攀登”。

秦紹德:當然,在這個心靈攀登的過程中,還有一部分老師有疑慮——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是什么關系?我認為,專業教育是有必要的,大學教育不是要取消專業教育。畢竟,專業教育是有科學分類的,而且進行了這么多年。我們認為,本科階段還是打基礎。如果要追求完全的專業教育,可以在碩士階段、博士階段。本科階段還是以通識教育為基礎,進行一部分專業教育,兩者結合起來。而且,專業教育也要改革,不能跟不上現代科技的發展,跟不上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如果能夠以通識教育為基礎,而且有高質量的專業教育,我們培養出的人才肯定受歡迎。

對整個教育鏈條,通識教育會起導向作用。

解放周末:復旦推進通識教育,對家長有什么期望么?

秦紹德:我想對家長們說。不要過早地用職業觀要求學生。現在有的家長甚至從小學就開始為孩子規劃職業了。其實,職業的選擇偶然性是很大的。單純用職業觀來教育學生,是非常功利、近視的,也會損害家長自己的利益。應該給孩子創造一個自主、生動、活潑的生長環境。

蔡迭峰:你看真正的成功人士,家庭氛圍都是比較開明的。家長要做開明人,要有這樣的信念:一個好的社會,只要孩子是好人,只要有能力,社會一定會給他機會。把孩子培養成有能力的好人,他就一定會有機會。

來源:《解放日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综合网久久|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不卡| 91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3页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88av在线|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色综合成人| 亚洲天堂2014|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无线国产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色图|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日本一区高清| 国产一级在线播放| 91毛片网|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www.youjizz.com久久|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欧美激情第一欧美在线| 免费a在线观看播放|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视频一| 国产亚洲精| 9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精品久久 | 在线看国产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综合试看| 好吊日免费视频| 国产一在线观看| 国产69精品久久|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日韩无码黄色网站|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 国产精品视频猛进猛出| 亚洲天堂网站在线| 天堂在线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综合影院| 久久窝窝国产精品午夜看片| 色网站在线视频| 免费播放毛片| 国产一级一级毛片永久|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美女91视频| 日韩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国产91精品调教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高清在线一区|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本不卡网|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观看|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国产99在线| 91亚瑟视频|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gif|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青草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天堂久久| 熟妇无码人妻| 亚洲国语自产一区第二页| 免费中文字幕一级毛片| 国产人前露出系列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5388| 国精品91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a在线看| 国产性生大片免费观看性欧美|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欧美在线黄| 亚洲激情99| 69精品在线观看| 免费看美女自慰的网站| 91青青在线视频|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精品国产女同疯狂摩擦2| 毛片久久久| 久热re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久久香蕉欧美精品| 男女性午夜福利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