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源是最寶貴的資源,是企業獲得持續競爭優勢的源泉。在紛繁復雜的商業環境下,企業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企業所擁有的人力資源在數量、質量和層次上的競爭,因此,人的管理對組織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事實上,人力資源管理已成為組織中各級管理者都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它是在人本主義指導下,對識人、用人、育人、留人的動態管理過程。具體來說,人力資源管理包括人力資源規劃、工作分析、招聘篩選、員工培訓、績效考評、薪酬管理和勞動關系管理等眾多職能模塊。從學科特色上看,人力資源管理綜合吸收了來自管理學、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門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形成具有清晰邏輯體系的一門交叉學科。正是由于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系統的理論架構和較強的實踐性,使得人力資源管理教學方法改革迫在眉睫。
案例教學法源于美國哈佛大學,首先運用于法學的教學,后來應用到醫學,由于案例教學法在這兩個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功,激勵了人們在管理教育中引入這種方法。到目前為止,案例教學法已被成功運用到管理學的教學過程中。并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問題識別能力和科學決策能力。本文基于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特色,引入案例教學法,并對一些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一、案例教學法的本質及其特點
1 案例教學法的本質
現代教育學認為,教育是教師創造良好情境,學生自主的學習活動。學生在教育、教學中處于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教師的作用在于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滿足學生的需要,而不是直接干預學生的學習。教育學中關于教育的論述與案例教學法有相似之處,案例教學法是由教師控制,學生主動參與的,通過對真實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從而使學生掌握學科的一般規律或強化學生對某一問題具體認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的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的角色,教師的作用在于向學生提供具體的案例,組織學生深入分析案情,并根據學生討論的開展情況,給予適當的引導。從學生角度上講,學生是案例討論的主體,必須運用所學的知識對案例展開全方位的分析。
2 案例教學法特點
(1)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啟發式教育
與傳統教學方法不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能夠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參與式教育
它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在對案例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團體與學生團體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展開交流,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溝通和交流能力。
(3)案例教學法體現了“干中學”(]earning by doing)
案例教學法的目的是鍛煉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案例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將所學理論和企業實際情況相結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避免理論和實踐脫節的現象。
(4)案例教學法注重的是學習過程而非案例的標準答案
它強調歸納、推理的方法,通過學生對真實世界實際問題的創造性思考,達到問題解決的目的,但是答案也許并不唯一。
(5)案例教學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學生在分析思考問題、課堂發言時需要做一些聽課、發言筆記;第二,案例討論后,教師要求每個討論小組寫案例分析報告。
二、案例教學法的組織過程
根據案例教學法的一般原理,結合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特點,案例教學法的組織實施過程如下:
1 選擇案例,設計問題階段
(1)選擇案例要考慮學生情況
選擇案例,設計問題是案例教學法的最初階段。教師在選擇案例,設計問題時,必須綜合考慮學生對案例教學法的適應程度:對于剛接觸案例教學法的學生而言,案例不應太長,牽涉的問題最好控制在一、兩個知識點范圍之內,這樣的案例教學旨在培養學生對這種新的教學方法的適應性,為以后學習提高作準備;隨著學生學習的深入,可以選取綜合性案例,需要學生廣泛運用所學知識,對真實案例展開分析。需要注意的是:案例必須提前發給學生。
(2)選擇案例必須滿足的指標
真實性。案例資料必須真實可靠,引用的各項數據必須科學準確,案例情節能夠反應企業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種種狀況。
代表性。案例只有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才有分析的價值,通過對這一代表性案例的分析,使得學生掌握面對這類問題時具體的處理方法。
針對性。教學案例必須與理論教學的內容相結合,能夠體現教材基本觀點,通過激發學生深入細致地思考,達到理解理論、掌握相關知識的目的。
趣味性。案例描述要力求生動具體,主題突出,情節曲折,足以引發學生對某些問題深入探討的濃厚興趣。
2 閱讀案例,小組討論階段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深刻受到企業內外環境的影響,要想解決案例中的實際問題,必須準確理解案例背景。比如宏觀環境如何,企業面臨哪些機遇與威脅?人力資源戰略與企業文化、企業戰略是否匹配?
在學生充分閱讀案例的基礎上,教師把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每組六七個人,然后選出或指定小組長。這樣小組內部成員之間可以就案例進行充分討論,并列出一份案例討論提綱和課堂演講提綱。
3 課堂交流,方案實施階段
課堂交流、方案實施階段是案例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必須合理控制每個小組的發言時間,保證每個小組都能充分發言,并有時間接受其他小組同學的提問。教師是案例教學的組織者,因此在這一階段,必須做一些適當的評論,加強學生對基本問題的認識,但這樣的評論絕不是結論。在課堂交流后,需要模擬方案的實施過程,強化學生對實際問題的理解。
4 撰寫報告,深化提高階段
在課堂交流之后,每個學生小組需要作案例分析報告,詳細陳述本組案例的分析過程。教師根據每個組在案例教學中的表現情況,加以考核。
三、案例教學法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為了確保案例教學法的順利實施,需要注意下面一些基本問題:
1 案例庫的構建
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效果與選擇的案例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我國很多高校中,關于人力資源管理的案例絕大部分來自西方,由于不同文化、價值觀和不同思維習慣的影響,使得案例教學法在人力資源管理教學中發揮的作用十分有限,所以,在實施案例教學法時,高校必須有意識地組織教師進行案例編寫工作,力求構建具有本土化、時代性的案例庫。
2 多媒體教學
為了使案例分析更加直觀生動,教師可以在案例教學中,運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增強學生對案例的感受性。
3 教師自身水平
案例教學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具備較強的專業理論知識,還必須充分了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實踐知識。教師應積極參與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實踐,深入人力資源管理的各個職能模塊,加強對實踐工作的感悟。
4 教學效果評估
案例教學法要評價案例教學的效果,可以選取一些反映教學效果的評價指標,通過授課老師、聽課學生、專家學者對指標賦予一定的權重,達到評價教學效果的目的。這些指標通常包括案例教學計劃、案例的實用性、學生的參與性、案例討論思維的發散性、以及案例作業的質量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