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手記 潘麗園長1990年畢業(yè)于遼寧省鐵嶺師范學校,現(xiàn)擔任遼寧省鐵嶺市銀州區(qū)實驗幼兒園書記和園長職務。她憑借著對教育事業(yè)的無限熱愛以及踏實努力、勇于創(chuàng)新的工作作風,辛勤耕耘,從一線教師做起,腳踏實地朝著既定目標勇敢地前行。從教十九年來,先后榮獲遼寧省優(yōu)秀幼兒園園長、鐵嶺市骨干教師、鐵嶺市學雷鋒標兵等多項榮譽稱號。
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每位幼兒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貫穿于幼兒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講道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生活習慣。
幫助幼兒建立自信
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關鍵是從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小事做起。所以,我們應該把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用游戲或集體活動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如今,很多孩子生活在“眾星捧月”般的家庭氛圍里,他們的行為習慣離集體生活的要求還有一定距離。來到幼兒園,這些孩子無論在行動,還是在自理能力上,普遍缺乏自信。而自信不僅是孩子成長過程的核心,更是促使孩子實現(xiàn)愿望和理想的動力。幼兒自信心的形成往往離不開成人對幼兒的信任。信任既來自家長對孩子的鼓勵,又取決于教師對孩子行為的認可。教學中,有相當一部分孩子缺乏自信心,不敢主動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面對困難和挫折,他們常常害怕、退縮。在游戲過程中,他們總習慣于選擇那些比較容易的項目,回避有困難的或具有挑戰(zhàn)性的游戲活動。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要求教師要用微笑和語言鼓勵他們,讓缺乏自信的孩子選擇一些相對簡單的活動,然后再逐漸增加難度,讓他們在具有挑戰(zhàn)性的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對幼兒來說,只有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才能獲得自信心。孩子只有充滿信心,他們才會信心百倍地面對人生中的機遇與挑戰(zhàn)。
為幼兒提供多彩的活動空間,調(diào)動幼兒的積極性
幼兒在入園前,無論在作息時間上還是飲食起居上都已養(yǎng)成各自不同的習慣。來到幼兒園后,這些原有的習慣將被改變,因此大多數(shù)幼兒會哭鬧。這就要求教師要用足夠的耐心、愛心和細心去護理好每一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是好動的,他們的模仿能力都很強。因此,教師要時刻為他們創(chuàng)造勞動和鍛煉的機會。比如,通過講故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幼兒知道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并知道應該如何去做,激發(fā)孩子動手參與的欲望。通過開展“我?guī)蛯殞氥@洞洞”等游戲教給孩子必要的勞動技能,讓孩子們在這些游戲中,學到吃飯、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然后,再幫孩子遷移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去。
要從注重孩子的能力著手,養(yǎng)成幼兒良好的習慣
良好的習慣包括包括幼兒的生活習慣、幼兒禮貌待人的能力,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等。比如在實驗幼兒園的教學中,幼兒園教師帶領孩子做剪紙游戲,在剪紙之前,老師會教授孩子怎樣使用剪刀,告訴孩子在剪紙的過程中不要把剪子尖對準其他的小朋友,久而久之,幼兒便形成了良好的剪紙習慣。這種方法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自然親切,生動活潑,而且收效明顯。
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進行一點一滴的培養(yǎng),這樣才能使幼兒不斷進步,為幼兒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