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繭而出(發現孩子的先天優勢)
作者:(美國)梅爾·列文
它沒有什么眩目的噱頭,更沒有什么不負責任的許諾,這是一個醫生、一個研究者在經過30年的臨床觀察、與世界各地各類學校合作、運用神經系統知識綜合分析得出的成果。它所提出的學習模式能說明不同的思維方式有不同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需求,對我們理解和幫助大腦技能達不到要求、學習成績差的孩子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手段,同時也幫助家長和教育工作者認識到那些沒有智力困擾、不呆也不懶、但是有相當學習障礙的孩子的問題所在。
了解孩子的思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者坦言,在幾十年前,這本書是寫不出來的。只有到了最近幾年,隨著對學習模式、大腦功能、教育失敗加大科研資金的投入,才找到了了解的途徑。這一革命性發現的巨大意義是不言自明的。當教育工作者真正了解了孩子的思維時,他會和孩子一起欣喜地發現,沒有一個孩子不能成才,優秀的孩子會更加優秀,而所謂失敗的孩子要遠比想象的聰明和強大得多——他有自己的成才之路,只要別阻礙他。
孤獨的孩子
作者:(美)桃莉·海頓
譯者:陳淑惠
桃莉·海頓是位兒童教育家,美國教育界推崇她為“愛的奇跡天使”!她具有豐富的教育經驗和充滿愛心的教育方法。她也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其作品皆為真實故事,溫馨感人,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作品暢銷1200萬冊,譯成30多種文字,風行世界數十年!本書是她的教育手記。
一個個在教育體制內適應不良的孩子,來到女教師桃莉的班上……最先來的是布,孤零零地在自己的天地呈接著是小蘿莉,聰明、肯學,可是分不清O與L;然后是小淘氣湯姆,執意要和慘遭殺害的父親重聚:最后是克勞蒂亞,文靜害羞,12歲的模范生,可是卻懷孕了。這些孩子都經歷過極其驚人的慘劇,內向、孤獨,沒有人知道如何與他們相處。桃莉這位出色的老師,因為極富愛心而不放棄他們,在桃莉老師的幫助下,四個孩子在一起幾乎形成了一個家庭,相互之間給予愛和理解,最終走出了孤獨的陰影。
觀察兒童·實踐操作指南
作者:(美國)Carole Sharman
(美國)Wendy Cross
(美國)Diana Vennis
譯者:單敏月 王曉平
本書并不是為某個學習課程或某類工作崗位撰寫的,與它們并無直接聯系,但在行文中論及發展領域時,本書確實考慮了早期學習目標。而且本書還考慮了英國國家職業資格等級三中有關“嬰幼兒早期養育和教育”的內容中規定的以及新版《嬰幼兒早期教養規程》(DEYP)中提出的職業標準,因為這兩者規定的工作范圍有相當大一部分與觀察有關聯,如:要觀察1~7歲的兒童,在為評價準備的觀察記錄中要囊括各種記錄方法,觀察的內容應涵蓋不同情景中身體的、智力的、社會性的、情緒的行為模式與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