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塑造城市特色是推動城市科學發展的重要內容。城市特色是城市自然環境、歷史傳統、現代風情、精神文化、建筑風格、經濟發展等諸多要素的綜合表征。城市有特色才有魅力。受到眾人青睞的城市,大都是個性鮮明、別具一格的城市。城市有特色才有品質。因為只有城市的各個要素都達到很高水平,才能凝聚為城市特色。城市有特色才有凝聚力。有特色的城市,大都比較好地堅持了以人為本理念,使廣大市民對城市有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城市有特色才有活力。有特色的城市必然是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可持續發展城市。
陜西省西安市是千年古都,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科教實力較強;又是內陸西部城市,經濟實力不強。據此,我們把西安城市特色概括為三句話: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老城區與新城區各展風采,人文資源與生態資源相互依托;把西安的發展目標定為: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諧西安。要通過不懈努力,逐步把西安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設施完善、生態良好、富有歷史文化特色的現代化城市。按照這個總體構想,我們著力從六個方面塑造和體現西安城市特色。
在城市空間布局上體現特色。合理繼承和發揚隋唐以來的城市格局,形成具有中國都市傳統的“九宮格局”。在干道的交叉點和起終點規劃建設城市廣場,構成城市景觀節點和景觀軸線體系。在主城區外圍規劃建設的新城區,其空間布局也以棋盤路網為特色,以保持城市空間布局的統一性和完整性。在處理城市空間布局與經濟、文化、生態建設的關系上,變傳統的產業園區為特色鮮明的城市主題組團,在保持中心城區古都風貌的基礎上,在西南郊重點建設以科技創新為特色的高新區組團,在北郊重點建設以裝備制造為特色的經濟開區組團,在南郊重點建設以盛唐文化為特色的曲江新區組團,在東郊重點建設以生態環保為特色的浐灞生態組團。
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現代化建設有機結合上體現特色。西安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需要保護,不能大拆大建;而要發展經濟、改善人居環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又需要提升城市的現代化水平。為了解決保護與發展的矛盾,我們實行“新老分治”的分區建設方針,注重保護與利用的有機結合。老城區以保護為主,在基礎設施現代化、生活質量逐步改善的前提下凸顯古城風貌;新城區為居住、經濟發展提供空間,同時以擴大城市綠地、保護大遺址凸顯現代城市形態。老城區在功能和建筑風格上有很大不同,但又以歷史文脈為內在聯系,形成新老和諧共生的城市特色。
在文化上體現特色。城市是文化的結晶,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我們采用“城市主題文化”的發展理念,把“東方神韻”作為西安的文化定位,大力整合各種文化資源,并通過文化政策、文化體制改革、文化立法和文化產業項目建設,實現西安文化復興。積極保持燦爛的歷史文化,大力弘揚豐富的近代革命文化,加快發展先進的現代文化,不斷繁榮群眾喜聞樂見的民俗文化,并努力使隱性文化顯性化,讓過去在地下、在書本里的文化走上來、走出來、活起來,成為可視、可感、可消費的文化產品。
在建筑風格上體現特色。西安存在著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筑物,其風格有古典也有現代,如果在規劃上不能妥善處理,就會導致城市風貌雜亂無章。我們在城市總體規劃中規定了建筑風格分區控制的方法,根據不同地段的歷史文化特點和當代建筑的文化內涵,引導建筑風格的取向。在風格分區的基礎上,對于特定的大型公共建筑、城市節點和特定的城市地段,不但精選優秀的建筑設計方案,而且對其周邊環境也進行高質量的設計,嚴把風格特色關,保持群體和諧。
在生態環境建設上體現特色。西安的生態環境建設,包括自然生態和人文生態建設:保護秦嶺北麓山地和渭河流域濕地生態環境,建設浐河灞河流域生態區;以山、林、塬為骨架,以主要河流、交通廊道沿線綠色通道為脈絡,以風景名勝、大遺址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為重點,形成“三環、八帶、十廊道”點線面相結合的綠色主框架,逐步恢復“八水繞長安”的盛景,延續和發展先人留下的人文生態景觀,充分發揮“秀美山水養長安”的優勢,突出生態環境建設的人文化與地域文化特色。
在產業發展上體現特色。產業是城市發展的支柱。根據城市實際選準特色產業,是城市規劃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產業選準了,城市特色就能得到保持,富有生機。我們從西安實際和經濟發展規律出發,確定了高新技術、先進裝備制造、旅游、現代服務和文化產業五大主導產業。這五大產業即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有利于節能減排;又是西安的特色產業和重要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