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做面包,長大想做面包師……
●中國媽媽:(很氣憤地指著孩子)“沒出息,我花錢難道就為了培養了一‘廚子’嗎?”
●美國媽媽:“WELL,這是一個很棒的想法,以后我們就不用再到外面買面包了。”
孩子摔倒了……
●中國媽媽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趕緊扶起來,并哄著;另一種是訓斥。
●美國媽媽頂多看一眼,該干嘛干嘛。
孩子牙齒不整齊,向媽媽提出矯正的想法……
●中國媽媽:“矯什么矯,好幾千塊錢呢,不耽誤你吃飯就行了。”
●美國媽媽認為一個人的笑容很重要,大多會同意。
孩子完成一件小事,比如畫了一幅畫,寫了一個字,剪了一個東西,幫了別人一下……
●中國媽媽口頭表揚。
●美國媽媽除了表揚外,很多時候,還要擁抱給予鼓勵,‘我愛你’三個字不離口。
孩子犯了讓家長受不了的錯……
●中國媽媽實在受不了會打幾下。
●美國媽媽則執行“time out”,即讓犯錯的小孩單獨待在某個地方,在這里他與其他人隔離,不能參與眾人活動,反省的時間長短,一般根據孩子的年齡而定。
小學四年級,孩子可以在學校學一門樂器,至于學什么,由學生自己選,樂器一般由家長到店里租。媽媽的朋友有一個小孩拉的小提琴,直接用就可以了,但孩子卻偏偏選中了中提琴……
●中國媽媽:反正都是拉,你干嘛要拉中提琴,換小提琴多好,等到了五年級參加樂隊,演出機會也多。
●美國媽媽:絕大多數會選擇尊重孩子的想法。拿小提琴到琴行花100美元加根弦,改成中提琴。
給嬰兒換尿布時……
●中國媽媽不說廢話,手腳麻利地換掉。
●美國媽媽嘴里會嘮嘮叨叨的:寶貝,我要給你換尿布了,可能你會有些涼呵,沒關系,馬上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