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者:救世軍 Terminator Salvation
從1984年的《終結者》,到近期上映的《終結者:救世軍》,時光一晃25年,見證了一個時代。當年的第一部是多么的石破天驚;第二部的成本是多么的華麗,票房是多么的神奇;第三部相比之下著實遜色,也算是合格的延續。到了今天的第四部,很多由《終結者》伴隨著成長的影迷開始擔心缺少了阿諾·施瓦辛格,終結者無人可以擔當;沒有了詹姆斯·卡梅隆,影片更像是換了后娘的孩子。的確,主角變成了克里斯蒂安·貝爾,導演的大名也更替為約瑟夫·麥克金提·尼徹,與前三部的血緣關系也基本被摘除了。不過翻看兩人以往靠譜的成績單,影迷基本上可以放心。外加被預告片烘焙得熱血沸騰,更帶動了影迷對《終結者:救世軍》期待值的激增。當然,部分執著的情結主義者大概會隨著阿諾的離開而永遠地糾結著了。
飛屋環游記 UP
去電影院看看動畫片,是兒童節里成人借機休閑的好法子。何況它乃迪士尼皮克斯出品,又博得《時代》雜志盛譽,還貴為戛納電影節今年的開幕影片,且為其史上頭一部動畫開幕影片。優秀可見一斑。《飛屋環游記》里的故事關于一個夢想能環游世界的卡爾老頭,在他平淡生活了大半輩子后,帶著他的房子,和一個叫羅素的小朋友開始了一段不可思議的奇妙旅程。一老一小途中遭遇了一連串荒唐、艱險、有趣的經歷,一路磕磕碰碰地朝著目標天堂瀑布邁進。影片長僅89分鐘,因此劇情顯得格外緊湊,小高潮層層迭起,保持著皮克斯作品一如既往的趣味性。深刻動人是另一看點,祖孫兩代碰撞出的伙伴情義伴隨著老卡爾的愛情故事,頗具催淚效應,難怪它被稱為是“皮克斯有史以來最生動感人的作品。”
探尋經典
當幸福來敲門
The Pursuit of Happyness
上映于2006年的《當幸福來敲門》取材自美國著名黑人投資專家克里斯·加納人生經歷的真實故事。在美國經濟不景氣的1981年,克里斯·加納的工作是向醫院推銷高科技治療儀,并一次次碰壁。事業的失敗伴隨生活的潦倒,使得妻子含淚離開,從此父子兩人相依為命。他堅信幸福就在明天,為理想執著付出,并最終等到了那屬于他的幸福叩響。影片走的似乎是勵志影片一貫的套路:窘迫的處境、艱辛的奮斗、伴隨躲不掉的倒霉事兒...而結局總會是一條光明大道。但故事帶來的感染力撫慰心靈,彌足珍貴。主人公克里斯·加納對理想的堅持和對親情的守護,更讓人動容。并不常出演此類影片的威爾·史密斯正是被劇本打動才決定出演并親自擔任制片。扮演片中孩子的賈登·史密斯就是是現實中威爾·史密斯的兒子,父子檔的真情演繹使片中的一情一景流露得格外真摯。不得不提到本片的片名,看似錯誤的拼寫其實別有良苦用心,它暗指著影片中意味深長的一個鏡頭:Chris看到墻上涂鴉中一個單詞拼寫錯誤,他說了這句話:There is no y(why) in happiness, There is i(I)。此情此景,今天的我們似乎有更多的感受:在蕭條的生活里,背負理想的人們步履艱難,喘息沉重。但只要信念還在,就值得我們為之全力以赴。為理想擦干淚水繼續努力,等待我們幸福來臨的敲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