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的汽車工業領導經驗,讓即將卸任的通用二把手鮑勃·魯茨(BobLutz)得到了“產品大帝”(Product Czar)的美名。但這并沒有使年邁的他對追求止步,聰明如他,在引退之前,就為自己找好了可以縱情馳騁的下一方江湖。
屬于通用汽車副董事長鮑勃·魯茨的時代過去了,他那個時代是通用汽車最黃金的時候,是底特律的黃金年代,也是整個美國汽車業的黃金年代。在北美三大汽車巨頭都工作過的魯茨,有著長達46年汽車工業的豐富從業史,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曾與亨利·福特二世、本田宗一郎、李·艾科卡、埃伯哈德·馮·金海姆和費迪南德·皮耶希一起,被稱為“改變世界汽車工業的六巨頭”。而今隨著魯茨退場,汽車業黃金六人組已悉數成為歷史。
產品大帝
鮑勃·魯茨出生于瑞士蘇黎世,1961年畢業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主修產品科學,次年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此后便投身汽車業。從30歲入行到76歲退休,魯茨先后服務過通用汽車、寶馬、福特、克萊斯勒四家公司。
在慕尼黑寶馬汽車公司,他在一張餐巾紙上,勾勒出一款雙門跑車的草圖,這就是后來公司最具傳奇色彩的轎車——6系雙門跑車,后來又經保羅·布拉克(Paul Bracq)的設計,發展了完整版。
作為福特汽車公司主管卡車業務的行政副總裁,魯茨主持推出了著名的Explorer(探險家)系列SUV,這便是福特領先北美輕卡市場的主力產品。
在克萊斯勒,魯茨把原本計劃裝在貨車上的V10引擎裝載在了一款兩座跑車上,這款車就是一經面世便轟動整個汽車界的蝰蛇(Viper)。魯茨這樣形容蝰蛇:“道奇蝰蛇帶來了克萊斯勒的第二次東山再起。它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給了我們一個扭轉局面的推動力。”
退休后重新來到通用汽車的魯茨,魯茨進一步確定了通用汽車產品的開發戰略,提出了“建構戰略”(Architecture Strategy)。吸收了不同品牌、不同車型共用平臺和零部件,提高資源利用率、節省成本的優點,同時又消除了產品過于相似,缺乏自身品牌特色的缺點。“建構戰略”的主要特點是圍繞著共同的車體平臺,設計出幾種不同的車身前部和尾部構件以及車側面的底邊。依靠它們不同組合來構筑不同的車身。“建構戰略”至今一直影響著通用汽車的產品策略。
羅伯特·A·魯茨(Robert A Lutz,現在人們通常親切的稱他為Bob Lutz鮑伯·魯茨)1932年2月12日生于瑞士蘇黎世,曾在寶馬、福特、克萊斯勒擔任要職,通用汽車現任副董事長,被稱為汽車工業的“產品大帝”。
思維迥異的老人
魯茨從克萊斯勒退休后,將自己在克萊斯勒12年的工作經驗寫成一本《新7律:變革時代的領導力》,這本書中記錄了魯茨關于產品的想法。“顧客并不總是對的”,“商業初衷不是為了賺錢、不要做其他人都在做的事情”,“過分追求質量會毀了你”。從此,管理學界有了著名的“魯茨法則”。“零缺陷但不令人欣喜”、“雖有吱吱聲但令人欣喜”和“公眾將永遠選擇后者”,這些都成為該法則的精髓。
“我覺得決定購買的因素,往往不是那些傳統思維,比如說這個車燒多少油,能裝幾個人,很多情況下消費者真正做出一個消費決定時往往很感性,可能也就是一剎那間,他就感覺喜歡上了這輛車。”進入汽車行業46年,魯茨覺得選一部車和愛上一個人是一樣的道理。
去年魯茨來華時曾給一位記者遞上了一張很酷的名片,他開玩笑道:“我的名片可不是輕易給記者的,你到底開不開通用的車?”作為一名前海軍陸戰隊員,魯茨的名片上印著一張照片,白發蒼蒼的他抱著頭盔站在一架F4鬼怪式戰斗機前,眼神炯炯。
新的追求 新的領地
鮑勃·魯茨明年就正式退休了,但聰明如他,引退汽車界之前,他或許已經為自己找好了可以縱情馳騁的下一方江湖——娛樂圈。除了瘋狂搜集稀有古董車、喜歡駕駛私人飛機上班這些古怪的嗜好以外,作為汽車界的傳奇人物,年邁的魯茨在他耀人的簡歷上又加上了濃重的一筆——戲劇男主角,且曾與戲劇托尼獎、電視艾美獎獲得者們同臺演出。
導演A.R.Gurney在熱拍其劇目《祖先的聲音》之前看中了魯茨,該劇描述的是一個從1935年到1942年生活在紐約州西部布法羅的家族三代人的故事。這或是魯茨傳奇人生的又一次驚人轉型。他曾有十年的海軍陸戰隊服役生涯,昔日的戰斗機飛行員如今仍熱衷自駕私人飛機飛來飛去。從草莽軍官到大學求學,再到上世紀60年代進入汽車業再未離開,在四家汽車巨頭擔任過“永遠的二把手”后,魯茨最終躋身成為汽車業一個叱咤風云的人物。
這次出演與其說是為了通用的公眾形象力挽狂瀾,不如說是魯茨已經找到了人生新的興趣點,在已過7旬后為自己的人生找到新的拐點。而他此舉也并非為了大筆撈錢,而是將全部所得將用于慈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