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一個世紀前,JP摩根挽救美國金融大廈于即倒。那么,在當下這場金融危機中,誰來充當摩根昔日的角色?
4月,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CNBC(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的訪談節(jié)目“財經揚聲器”(squawk Box)上表示,美國經濟已經“墜入深淵”——這或許是對當前經濟危機最權威的看法。
歷史上最受信賴的投資人,以其標志性的坦誠與幽默,在大眾傳媒上談論一個我們非常清楚的恐怖事實,此舉或許是為了平息事態(tài),指向我們尚且不知的答案。在巴菲特看來,問題的根源在于,“每個人都認為,房價只會上升,絕無下降之憂,依憑著這樣的信念,美國人的住宅抵押債務累積至11萬億美金?!痹谡務摰矫绹水斚麓羧裟倦u的驚恐與困惑時,他表示,“我們目前處于極其殘酷的惡性循環(huán)之中。我真得不希望這將是我們最終的宿命。”他認為,一定要整飭銀行業(yè),務必要采取清晰而果敢的行動。
回顧一下對整整一個世紀之前那場金融危機的處理,愈加顯現出采取果敢行動的重要性。當然,沒有人想果斷地采取錯誤的行動。今日金融市場的復雜程度、波及全球的影響面、變幻莫測的市場形勢,以及監(jiān)管程度,都是一百年前的市場所不能比擬的。但是,對堅強的領導力的需要,卻未曾改變。
1906年初,銀行家雅各布·希夫(Jacob Schiff)對一幫同事說,假若美國不將它的銀行和貨幣體系現代化,美國經濟勢必墜入深淵——整個國家將“陷入極度恐慌之中,與之相比較,以前經歷的所有驚恐不過是小孩過家家。” 然而,美國未能改革它的金融機構,在之后的20個月中,形勢持續(xù)惡化。信貸短缺現象蔓延至全球。美國股市兩度崩盤。幼小的道瓊斯工業(yè)平均指數損失了一半價值。
1907年10月,一場恐慌開始在紐約的各大信托公司中蔓延,猶如驚弓之鳥的儲戶排起了長隊,試圖取出他們的儲蓄。希夫恐怖的預言似乎即將成為現實。那時,美聯(lián)儲尚未成立,財政部長也沒什么政治權力,而西奧多·羅斯??偨y(tǒng)(TheOdore Roosevelt)當時正在路易斯安那州愜意地玩狩獵游戲。
70歲的私人銀行家約翰·皮爾龐特·摩根(J.Pierpont Morgan),不動聲色地接管了局面。
在沒有中央銀行的情況下,摩根數十年來一直充當著美國非官方最后貸款者的角色:聚集儲備,在危機期間為市場提供資本。在1907年那兩個揪心的星期中,在整個世界的注視下,他猶如一位戰(zhàn)場上的將軍,部署三位年輕的副手為他跑腿,搜集各種情報,并聯(lián)同另外兩位銀行業(yè)大佬,即國家城市銀行(National City Bank)的詹姆斯·斯蒂爾曼(James Stiliman)以及第一國立銀行(First National Bank)的喬治·貝克(George Baker),組成一個元老級的“三人組”,共同制定行政決策(第一國立銀行與國家城市銀行最終合并組成如今的花旗集團——天堂上的貝克和斯蒂爾曼,是否會因花旗目前的窘境而痛苦得不能自己?)。
摩根團隊對未受監(jiān)管的信托公司進行“負荷測試”,搞清楚哪家公司的負債程度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程度,應該允許其破產;哪家公司基本上還是穩(wěn)健的,只是因恐慌才陷入困境。一旦這些銀行家決斷與家信托公司大體上是健康的,他們便立刻給予其資金支持—一每一美元的貸款都要有該信托公司的抵押資產做擔保。
1907年10月的一天早晨,由于金融機構回收貸款的舉動正在阻滯市場貨幣供應,紐約證券交易所幾近休市。摩根在他的辦公室中緊急召見紐約各大商業(yè)銀行總裁,最終為交易所籌措了5400萬美元的借貸資金。接著,紐約市政府現金流枯竭,無法支付工資和利息,摩根和信貸公司像變戲法似地提供了3千萬美元的貸款,避免了市府的破產。
第1周周末,羅斯??偨y(tǒng)在媒體上發(fā)表了一封公開信,向“在這場危機中秉持公共精神,睿智果敢的杰出商人們”表示由衷地祝賀。黃金正在從倫敦運往紐約,信心已重返法國股票交易所。一份報紙寫道:“這是因為,人們相信美國金融業(yè)的強人們肯定會成功遏制這場恐慌,”在恐慌期間,信心如赤金一般,彌足珍貴。
第2周周末,摩根邀請50位信托公司總裁,來到他位于東36街的私人圖書館,然后緊鎖大門,不準他們出去,直至這些總裁簽署了最后一筆價值2500萬美元的貸款協(xié)議。研究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學者伯納德·貝倫森(Bernard Berenson),對他的贊助人伊莎貝拉·斯圖爾特·加德納(IsabellaStewart Gardner)這樣說道:“摩根猶如喬托(Giotto)所畫的,用肩膀支撐下陷的教堂的圣法蘭西斯(St.Francis)一般,英勇地支撐起即將傾塌的金融大廈?!?/p>
盡管摩根深感公眾責任之重大,但他肩扛下陷教堂之壯舉,并非完全源于利他主義。他的自身利益涉及全美。他的客戶——其中有許多都是在過去數十年間通過摩根財團(House of Morgan),向不斷崛起的美國經濟投資的歐洲人——在美國的投資高達數十億美元。有看管客戶長期利益之責的摩根,試圖控制商業(yè)周期造成的損失,并維持美元的幣值,這樣他就在國際市場上擔當起美國信貸監(jiān)護人的角色。
摩根在1907年的權力,并非源自他自身財富的規(guī)模,而是源自投資者、其他銀行家,以及各國政治家對于他的信任。在摩根于1913年去世后,許多報紙報道,他的凈資產大約為8千萬美元——大致相當于今天的17億美元。按照1913年美元幣值計算已經擁有10億財富的約翰·洛克菲勒(John D.Rockefeller),據說在讀到這一數字時,搖了搖頭,說道:“他并不算富嘛?!?/p>
并非人人都信任摩根。他的一些批評者在1907年指責道,這場恐慌正是摩根自己發(fā)起的,為的是能夠以“跳樓價”大肆收購資產,中飽私囊。實際上,摩根銀行那一年的損失高達2100萬美元。
與今天為“有毒”資產估值的難度比較起來,摩根昔日的工作看起來不過是小菜一碟。然而,盡管1907年緊急救援計劃所需要的資金數量,與當前的數萬億美元相比較,似乎就是一筆零花錢,但在當時看來,問題之嚴重、金額之巨大,都是非比尋常的。
在今天這個搖搖欲墜的龐大市場上,沒有一個人,更不必說一個私人銀行家,能夠具有摩根在一百年之前的那種權力。到目前為止,即便美聯(lián)儲和財政部的權力合為一體,也無力阻止層層疊疊的災難發(fā)生。美聯(lián)儲前主席保羅·沃爾克(Paul Volcker)最近表示,在他的記憶中,“甚至在經濟大蕭條期間,形勢也不像現在這般如此迅速地惡化,各國的情形也不像現在這樣如此類似。”
在美國才華橫溢、魅力四射的總統(tǒng)的領導下,新的經濟領導團隊或許會從這場危機中浮現出來。這個團隊似乎很可能是由具有摩根那種經驗、判斷力,以及權威性的人士組成的——或許是一個新的“三人組”,成員分別是:現任美聯(lián)儲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保羅·沃爾克,以及沃倫·巴菲特。
現在,唯有伯南克才可以正式地行使這種極高的權力,這也是他正在做的事情——他近日宣布,美聯(lián)儲將向金融體系追加注入1萬億美元。白宮經濟復蘇咨詢委員會(White House Economic Recovery Advisory Board)主席沃爾克,可以很容易地被提升至一個更加顯著的職位上。巴菲特已經開始在公眾場合露面,他稱贊美聯(lián)儲去年秋天為貨幣市場和商業(yè)票據提供擔保的做法,“是維持市場的正常運行所必需的”(巴菲特對CNBC的主持人說,如果美聯(lián)儲去年沒有采取行動,“我們今天早上將會在麥當勞碰面”)。
此外,巴菲特表示,他可以“保證”,大約在5年之后,“我們了不起的經濟機器”的運轉速度將比現在快得多,而政府將在經濟復蘇的速度上,發(fā)揮巨大的作用。他在去年秋天宣稱,美國剛剛經受了一場“經濟珍珠港”戰(zhàn)役的襲擊。為了打好這場經濟戰(zhàn),美國必須團結在奧巴馬總統(tǒng)的領導下,政府務必要傳遞出“極其”清晰的訊息,全體美國人必須專注于這3項工作:
1 打贏這場經濟戰(zhàn)。
2 打贏這場經濟戰(zhàn)。
3 打贏這場經濟戰(zhàn)。
正如摩根或許會說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