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時健,可稱得上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最具爭議”的商界人物。
他曾是全國最紅的企業家,也是當年最大的貪污犯;他曾有過無比的威望和榮耀,后來卻成了階下囚。
他曾創造了國企高速成長的“云煙奇跡”,出事后又引出國企高管“59歲現象”和國企領導的激勵機制的話題。
但是,無論別人怎么評說,無論歷史怎樣書寫,褚時健對這些早已漠不關心。現在的他,只是一個普通的老人,年過八十了仍然在為他所醉心的“商事”而忙碌。他不在乎穿著有油污的馬甲見人,偶爾還會像個孩子一樣,為自己還完種橙子欠下的外債。為致力于當地老百姓的致富而歡欣鼓舞……
陷:臨近退休落馬陷囹圄
1979年,51歲時被任命為玉溪卷煙廠廠長。
褚時健成了中國的“煙草大王”,全國最紅的國企紅人、他的政治榮譽不勝枚舉:云南省勞動模范、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優秀企業家、全國“十大改革風云人物”等等。
然而,19年后,已經整整70歲的他,在帶領紅塔集團繼續創造著經營神話之時,他的人生一下跌入了深淵。他被以貪污罪和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兩罪并罰,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當年叱咤風云的“中國煙王”就這樣鋃鐺入獄。
判決后,褚時健認罪服法,積極改造,兩年后即被減刑為有期徒刑17年。
2002年,他因患嚴重的糖尿病獲準保外就醫。
允許保外就醫的褚時健回到離別多年的家中,他為自己曾經的罪責感到了深深的內疚,女兒褚映紅在1995年12月被收審后,在牢房里自殺身亡,家中只剩下年邁多病的老伴馬靜芬。
改:保外就醫后改行做果農
保外就醫后,有很多人找過他請他做顧問,承諾一年給他二三十萬元,但他不愿去,他說他自己做就可以。
女兒在監獄自殺后,外孫女沒人撫養。褚時健保外就醫后,他和老板承擔起了這個責任。然而,他們倆的退休工資加起來一個月還不到兩千元,連物業費、水電費都很難交得起。
無奈的他,此時閑在家里又覺得無聊,不好過,想去哪里走一下也不行(保外就醫,不能離開玉溪)。后來,別人有個農場,有幾百畝地荒著,褚時健就想去搞搞地,掙點錢,也好打發時間。
就這樣,在經歷了人生的輝煌與沉淪之后,75歲的褚時健又回到了勞改時待過近二十年的哀牢山,和弟弟褚時佐一起承包了2000多畝荒山,開始種植甜橙。
這里海拔3000多米,又剛經過泥石流之災,因此當地村民稱它是“鳥不拉屎”的地方。然而誰也沒想到,短短幾年功夫,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經過褚時健的建設,竟奇跡般地變成了盛產冰糖臍橙的大果園。
起:再一次創造奇跡
要種橙子,就需要投資。但對褚時健來說,資金是最大的難題,他坦言:“像水洗了一樣,沒有錢”。不過,從朋友們哪里,他東湊西湊,他還是湊了120萬元。
用這批資金,褚時健最終還是把橙園搞起來了,當地農民都愿意把自己的地租給他。
在果園的管理上,他沿用了當年經營煙廠時的管理辦法,他給種橙的300多名果農定了生產標準,標準細到每棵果樹每年應該結多少果。并通過一個果農只要完成規定的任務且質量達標,就能領到8000元錢工資,年終還能發2000多元獎金的激勵機制調動了果農的生產積極性。
在經過幾年的摸索后,他摸到了一些自然規律,果子的品質每年都會有提高。目前他正在研究土壤以及存在的其他問題,他想不斷去改進,不斷提高果子的品質,把個頭做更大點,糖分再提高一到兩個百分點。
經過一番悉心管理,他把果園建成了一個年產量達6000噸的現代農業企業——新平金泰果品有限公司,他雖然不是法人代表,但是實際掌門人。他給自己的甜橙取了個好聽的名字“云冠”,并注冊了商標。由于品質好,供不應求,他把自己果園的橙子銷到了全國20多個省市,他種的冰糖橙,價格在市場上是偏高的。但仍然在當地買不到,都是出口的。
2006年,他的果園產量已達1700多噸,并開始還錢。2008年,他把建園時借朋友的錢基本都還完了。
短短幾年時間,他再次創造了一個奇跡。
現在,一切寵辱都已經過去。他可以在云南高原的陽光下平靜地回憶往事了。他平時看看電視,新聞聯播、電視劇,看看雜志,消磨時間。他到了紅塔才學會抽煙。到現在,紅塔沒有那么紅了,紅塔也不需要他了,抽煙卻成了習慣。跟大多數成年后學會抽煙的人一樣,他握煙的姿勢顯得生硬——拇指也參與進去。
領:帶領農民種橙致富
進了牛年,褚時健虛歲就82歲了。如此高齡的他,還經常往返于玉溪和哀牢山之間,操持著他傾注了近十年心血的果園。玉溪與哀牢山相隔近200公里,交通不便路途險惡,但沒能阻止他。
人生沉浮,百味雜陳,雖然社會上再次涌起了對他的各種議論,但年逾8旬的褚時健淡卻然回應:“有生之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把果園管理好,讓當地農民富起來。”
褚時健把他對果園的管理辦法稱作是與農民互助共贏的種植模式,他對農民是有感情的,所以希望他們都能富起來,有好日子過,因為是一種“利益聯盟”,所以在自己收獲果實的同時,也給當地農民帶來去了實惠。
他果園的工人,大都來自果園附近山區的農民,在這里,這些農民不僅拿到了一份工資,并且,年底的時候,還能拿到一份“獎金”,農民可以在園子里做工,掙得比原來自己種甘蔗還要多,一年收入就能達到上萬元,比到外面打工還要劃算。
2008年5月15日,得知四川汶川發生了大地震,他用自己果園賺來的錢捐款3萬元。
2008年的最后一天,在云南當地媒體發布的“改革開放30年影響云南30人”中,云南“紅塔集團”原董事長褚時健赫然名列其中,而且排名第五。這位昔日的中國“煙草大王”、最受爭議的財經人物,再次走進人們的視野。
編者按:
有一則禪說,一位將軍在家中把玩珍愛的古董杯子,不小心失手,幸好接住,但將軍嚇出一身冷汗。將軍猛醒,我出生入死都沒怕過,為何為了一個杯子嚇成這樣,他終于悟通:有了得失之心,所以驚駭。于是將軍把杯子打破。
放下杯子可以讓手得到解脫,放下得失卻可以讓心得到解脫,保持安靜,心靈花開。
2009年,一個跌倒過并且跌得很慘的人——昔日的“煙草大王”褚時健再一次出現在公眾面前,此時他已是82歲高齡的老人,白發滿頭,他保外就醫后,種起了果園。雖然他曾經丟到的很慘、雖然她因此而也承受著失去女兒的傷痛,但他放下過去,放下傷痛,致力于帶領當地農民致富,保持安靜,于是收獲現在。
(摘編自《南方人物周刊》、《新財經》、《廉政瞭望》、《時代郵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