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楊楊
欄目:方法
字數:956
頁碼:0.5P
原標題:朝四暮三
莊子故事里說,有個主人養了一群猴子,每天早上給它們吃3個果子,晚上給4個。可是過了一段時間,這群猴子不安分了,一致要求改善待遇。于是,主人說,好吧,從今以后每天早上給4個,晚上給3個,這下可以滿意了吧。猴子們聽了,一個個笑逐顏開,滿心歡喜,從此天下太平。每天7個果子,什么也沒有改變。聰明的人勝利了,愚蠢的猴子卻一直成為被嘲笑的對象。兩千多年來,沒有一個人對此發表過疑義。
可是,有人卻站出來說,不!在這個故事里真正的勝利者是猴子。因為主人是一個對經濟一竅不通的人,可那群猴子呢,恰恰是一批頭腦清晰的經濟學家。
在銀行業務里,有這樣一種短期投資,即早晨把錢存入銀行,晚上再把錢取出來。雖然收益甚微,可是長此下去,卻可以收到可觀的經濟效益。聰明的猴子,把早晨多得的一個果子,用來進行投資,實際上是從主人手中奪取了一個果子的經營權。在經濟學上,朝三暮四與朝四暮三顯然是不同的,而主人卻渾然不知,真不知誰比誰更聰明。
善于從看似最日常的經濟活動中,揭開表象,看到真實,從中找出它在經濟學上的意義來,并且總結成經濟學理論,再舉一反三,指導實踐,這是聰明的經濟頭腦。
十多年前,幾個溫州人來到了西班牙的一個制鞋工廠。他們開始在這里當學徒,學習手藝。溫州人原本是學習的天才,他們很快掌握了技術,并且仔細觀察了皮鞋工廠的經營法。于是,他們從國內招來了兄弟姐妹,遠房親戚,自己辦起了小工廠。其中的哪個表兄弟,又照此辦理,于是便有了第2個、第3個工廠。不到10年,這些溫州人占領了大片的西班牙制鞋業市場。于是,他們向整個歐洲不聲不響地進軍了。
同樣的故事還發生在意大利著名的高級品牌產地普拉托。1989年,這個擁有185000人的小城市,只有38個中國移民。但是,現在,中國移民人口增加到了35000人,其中一半是溫州人。在國際競爭的潮流中荒廢了的意大利縫制工廠,漸漸地被溫州人占領了。中國移民的工廠從無到有,猛增到3000家。溫州人的產品成為意大利制造的名牌,暢銷世界各地。中國移民創造的總產值占全市的20%以上,支撐著衰退了的地方經濟。
不像日本人那樣在暴風驟雨般的廣告轟炸之后大舉進攻,而是因地制宜,從切實的經濟手段出發,用“蠶食”的方法漸進式地去占領市場。所謂“潤物細無聲”,看似樸素,卻勢不可擋。
(《新華日報》2009.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