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楊楊
欄目:環(huán)球
字數(shù):999
頁碼:0.5P
原標題:漫話緬甸人的名字
緬甸文化中有許多特立獨行的元素和表現(xiàn),名字就是其中很典型的一個例子。
稍微上點年紀的人,對1948年緬甸獨立后其政府第一任總理吳努、前總統(tǒng)吳奈溫及曾經(jīng)擔任聯(lián)合國秘書長的吳丹等知名的緬甸政治家都有些印象,而緬甸現(xiàn)任駐華大使名叫吳登倫。他們都姓吳嗎?“吳”是不是緬甸的第一大姓?
原來,緬甸人的名字既非中國式的“姓+名”,也非英美式的“名+姓”,這里的人們實際上是有名無姓的!通常相互在名前加一個冠詞相稱,以示男女、長幼、尊卑的不同。有時為了自謙或親切也可以將冠詞省去。在軍銜、警銜或博士學位后,則不加冠詞,所以過去我們還常常見到“奈溫將軍”的叫法。“吳”不是緬甸人的姓,只是緬甸人對男性表示尊稱的冠詞而已。
實際上,只要看看緬甸人名字的稱呼便可粗知其性別、年紀和社會地位。青少年男子的名字前在稱呼時加冠詞“貌”,意思是“年輕人、弟弟”;對平輩或者青年男性加“郭”,意為“大哥、兄弟”;年長者、上級或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要稱“吳”,意思是“叔叔、伯伯”,“吳”是對男人最尊敬的稱呼。我的一個同齡好友叫敏登,多年前未成年時,人們叫他“貌敏登”,現(xiàn)在和他熟識的朋友多數(shù)叫他“郭敏登”,由于他是一位成功的木材廠廠長和商人,也有很多人尊稱他“吳敏登”。當然再過些年,人們一定要稱他“吳敏登”了。緬甸朋友還給我起了個緬甸名“吉琳”,年輕一點的人或正式的場合大家尊稱我“吳吉琳”,年長的熟人叫我“郭吉琳”。同一場合,“姓”吳也好,“姓”郭也罷,無論如何,意思是“強大的光明”,我很是喜歡。
與男性相同,緬甸女性的稱謂也隨年齡的變化而變化,只是名字前加的稱呼只有兩種:年輕女子加“瑪”;長者或有地位者加“杜”?!艾敗焙汀岸拧钡木捯夥謩e是“姑娘、姐妹”和“姑姑、阿姨、嬸子”。不論婚否,年齡較大或受人尊敬的婦女都可敬稱“杜”。
緬甸人的名字,往往前后幾個字拼湊起來有著連貫和相輔相成的含意。還是以吳奈溫的名字為例?!澳巍钡暮x是太陽,“溫”的意思是明亮,名字相連不言而喻。有意思的是,緬甸人名字的字數(shù)可長可短,沒有固定限制,完全因個體喜好而定。前聯(lián)合國秘書長的名字只有一個“丹”字,字面意思是“十千”。吳努的“努”是“年輕有朝氣”的意思?!扮辍?Poe)是緬甸最短的名字,喜歡叫這個名字的還不在少數(shù)。在緬語里,直譯作“細菌”,暗含“柔弱”的意思,其引申含義則為“至柔至剛”,恰恰很符合佛教理念。
(《光明日報》2009.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