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人物
字數:1403
頁碼:1P
原標題:郎咸平越走越難
股市火暴,緊接著金融危機,經濟學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經濟學家瞬間成了香餑餑。網上出現了一份《經濟學家出場費一覽表》,居首位的是郎咸平,出場費高達12萬元。郎咸平在大陸聲名鵲起,但同時伴隨的批評聲也不少,如果看看郎咸平的履歷,還真是“劣跡斑斑”。
“學界”百年不遇的炒作高手
不敢想象,在進入21世紀以前,郎成平完全是個“庸才”,幾乎要被社會拋棄了,在臺灣和香港都不被接受,他才被迫轉戰大陸。
但在大陸,他獲得了成功,并被媒體包圍,圈內人有事都給他打電話,四處演說,風光八面,還被稱為“中小股民的代言人”。
2005年歲末,郎咸平接受河南有關媒體的邀請,首次來中原參加“中原先鋒榜”系列活動。
在此行之前1年多的時間里,郎咸平曾相繼在上海炮轟格林柯爾、在廣州拋出“中國企業只要是想‘做大做強’就一定會失敗”、在武漢語驚股市、在成都放言“國內企業家只能做三流企業”、在南京為企業老總布道、在北京與福布斯新貴嚴介和激辯。
河南之行,郎咸平仍離不開以明星的姿態作秀,雖然他自稱是一個“經世致用的經濟學家”。從主辦方給郎咸平高規格的接待與活動安排來看,無不在強化其明星色彩。他所到之處及所言,都會引來“粉絲”們的追捧和歡呼。
當過兵、做過記者的郎咸平,被人稱為“學界百年不遇的炒作高手”。郎咸平自己也承認他是一個喜歡生活在閃光燈下的學者。
他甚至發布宣言:“我要當經濟界的謝霆鋒。”然而,正式是這句話,引起了學者們的詬病。
郎咸平的路線圖,刻畫出了他作為經濟學家以外的另一種生命軌跡。
大陸獨行俠
雖然在內地風光八面,四處演說,但頭幾年里他也被兩家單位炒過魷魚。
他先后被大鵬證券和《新財富》炒了魷魚,因為大鵬證券認為他能力不足,而《新財富》則認為他太偏激。
之后。郎咸平什么都不敢做,任何一家公司叫他去他做都不敢了,只敢去演講。
2004年8月,在上海郎咸平發表了《在國退民進盛宴狂歡的格林柯爾》的演講,矛頭直指格林柯爾,顧雛軍高調回應,正式向郎提起公訴,由此引發“郎顧之爭”。
有人說,郎咸平之所以能夠在各地游走作秀,是因為其聰明地扯著“民意”的大旗。在此背景下,“郎式炮轟”正逐漸從學術探討向哲學倫理的高度邁進,民眾的憤懣情緒、學者的失語、媒體的推波助瀾,正在讓郎咸平成為民眾的良心、經濟學家的道德楷模、弱勢群體的輿論救世主。
面對國內經濟學界的集體失語,郎咸平可謂是赤膊上陣,孤軍奮戰。作為一位獨立學者,一方面要進行學術研究,另一方面還要面對法律的壓力。他不希望自己孤軍奮戰,他渴望得到整個經濟學界作為公共知識分子良知的聲援。
但事與愿違,他依舊只能做大陸的獨行俠。很多人認為郎咸平是門大炮,桀驁不遜,逮誰轟誰,所以即便是演講,郎咸平也惹來不少非議,網絡論壇上到處都有討伐郎咸平的文章。
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個性在臺灣和香港都不被喜歡,反而可以在大陸揚名。但是到現在惟一遺憾的是,他覺得整個經濟學界現在還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支持自己。
站在浪尖上的郎咸平突然感到了一種莫名的孤獨,這也許是郎咸平當初勇斗顧雛軍獲得勝利時所不能料及的。
不寫書序,不當獨立董事,不當顧問,他說:“走到這步,你發現,唉,越走越難。我雖有心理準備,但沒想到真的走到這一步,絕對的孤獨!”
(摘編自《時代先鋒》《記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