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楊楊
欄目:視野
字數:1039
頁碼:1P
原標題:政治局戒煙失敗記
上世紀五十年代,政治局開會常常是煙霧騰騰、失了火一般。幾位抽煙的首長噴云吐霧,抽得都很兇。
那時不講什么尼古丁致癌,只講煙抽多了嗓子和氣管容易發炎,幾位抽煙兇的中央領導身邊離不開痰盂;不抽煙的在這種煙霧騰騰的環境坐久了,氣管也會發炎,身邊也免不了要擺痰盂。經醫生一再努力,中央領導們開始采取措施,改變會議環境和“生存條件”。于是開展了“瓜子代煙”的運動。
毛主席喜歡吃黑瓜子(西瓜子),劉少奇喜歡吃葵花子,高崗是不管黑的白的,能吃的就往嘴里放。
毛主席吃瓜子是有一檔沒一檔,不經心地嗑幾顆,但是這樣嗑一夜,那瓜子皮也積了不少。他是嗑一顆,將瓜子皮擺桌上一顆,擺到香煙盒那么大一片時,就不再擴張面積,而是將瓜子皮在原基礎上疊放。越往上放越仔細,散會時,一座瓜子皮構成的“寶塔山”便“建”成了,天天夜里開會,天天夜里建“寶塔山”。
劉少奇吃瓜子很細心,嗑開后,有時還要看一眼里面的瓜子仁兒,怕嗑出“臭蟲”來(人們常把霉變了的瓜子仁兒叫臭蟲)。他也很注意衛生,不亂丟瓜子皮,認真放在桌子上,但是葵花子是炒出來的,不像西瓜子有黏性,所以建不成“塔”,只能堆成“蒙古包”,并且時不時要用手歸置歸置,不讓瓜子皮散落開。
高崗又不同,服務員們形容他是“抽煙像逮住鬼子漢奸,又兇又狠;吃瓜子像八路軍攻城,又快又猛?!彼闊煵徽`吃瓜子,吃瓜子不誤抽煙,手嘴一道忙碌。不過,這“事業”進行得既轟轟烈烈,又很粗糙,煙灰隨意彈向周圍,瓜子皮吐得到處都是。會議進行得越緊張,氣氛越熱烈,他的動作也跟著越緊張,越熱烈,瓜子皮飛舞一片,不時落在其他中央首長的身上,他自己仍毫無感覺。直到散會,常常是周恩來或李富春驚訝一聲:“咦,我身上哪來這么多瓜子皮?”
那時,中央幾位主要領導人,幾乎沒有一天不是整夜開會。這個會剛完又開那個會,大會完了開小會,有時是個別談話,但都不曾吃夜餐。有幾次會議開了十幾個小時,仍然沒吃一口飯。這就難怪年富力強的人要沒完沒了大嗑瓜子,“像八路軍攻城”一樣。
唯一例外的是朱德總司令。五大書記開會,他常常是開一會兒就回去休息了。毛澤東照顧他年紀大,不勉強他熬夜。就是白天開會,他也例外,別人開多長時間也不吃飯,只有朱德不吃不行,到鐘點就一定要吃飯,再重要再緊張的會議也是如此。頤年堂旁邊有個廂房,衛士把特制飯盒送去,朱德一到鐘點便獨自退席,到廂房里吃飯。
瓜子吃了一年,不抽煙的還是不抽煙,抽煙的還是抽煙,并且多了一個嗑瓜子的習慣,轟轟烈烈的戒煙運動就這么失敗了。
(《新知訊報》2009.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