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魚為何不用“補覺”?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即使被剝奪一晚上的睡眠,斑馬魚也不會在第二天打瞌睡。這說明與哺乳動物相比,魚類更擅長依據白天的光亮保持清醒狀態;同時也說明在進化過程中,不同物種形成了不同的睡眠調節機制。所有動物都會睡覺,但許多動物的睡眠方式難以被人察覺。例如,奶牛站著睡覺,海豚的左右腦在游泳過程中輪換進行“睡眠”,果蠅在其短暫的一生中也會打40多次“盹兒”。
斑馬魚是目前生命科學研究中重要的模式脊椎動物之一。由于斑馬魚基因與人類基因的相似度達到87%,這意味著多數情況下,在其身上做藥物實驗所得到的結果也適用于人體,因此,它受到生物學家的重視。斯坦福大學艾默爾·米格諾特教授說,當斑馬魚睡覺時,會將其尾巴垂下,懸停在水缸底部。
米格諾特和他的同事在斑馬魚保持清醒的狀態下,從事著睡眠或失眠對斑馬魚影響的研究?!捌裎覀內晕凑嬲斫馊祟悶槭裁此X,以及睡眠機制是如何進化的”,米格諾特通過對狗和斑馬魚等多種動物的睡眠情況研究后說,“睡眠是迄今仍未破解的謎團之一。我們首先要了解睡眠的進化過程,然后才能理解睡眠的原因?!痹撗芯啃〗M發現,如果讓斑馬魚徹夜不睡覺,隨后封閉光線,斑馬魚將會補回失去的睡眠;但如果使其在“熬夜”之后打開燈光,斑馬魚在第二天并不會比平時睡得更多。這一點與哺乳動物截然不同。
為了揭示這種行為的內在機制,米格諾特對剔除了睡眠神經肽hypocretin受體編碼基因的斑馬魚研究后發現,哺乳動物如果缺少相關受體,將會導致嗜睡綜合征,表現為白天睡覺,晚上失眠,以及肌肉的癱瘓;而在魚類中,該基因的缺失僅會導致其晚上失眠。
米格諾特認為,光線和褪黑激素抑制了斑馬魚的睡眠。與哺乳動物不同,斑馬魚僅需利用神經肽系統調節晚上的睡眠。生理學研究的結果也支持了這種觀點:某些鳥類也具有類似的行為,這表示,由光線與褪黑激素主導的睡眠機制可能擴展到了非哺乳動物種群之外。
米格諾特還認為,光線與褪黑激素類似于一個十字路口,在某一點上,它可能會不太有效,因此,動物需要進化出不同的機制來提高覺醒的狀態。
月球擁有9840米的最高海拔
據報道,月球最高峰的高度是9840米,比珠穆朗瑪峰還高出近1000米!這是中國科學家根據“嫦娥一號”的科學數據測量得出的結果。在“嫦娥一號”得出這一結論之前,1994年美國克萊門汀月球探測器曾得出月球最高點為8000米的結論。14年來,人類的認識一直停留于此,而“嫦娥一號”打破了人類14年來的膚淺認識。根據“嫦娥一號”獲取的數據,中國科學家得出目前最高精度的月球地形模型,首次測量出最精確的月球最高和最低點??茖W家們還發現,月球比地球更圓。
領帶耳機
為了適應快節奏的生活,越來越多人厭倦了把一個塑料的東西塞進耳朵。嘗試把它掛在胸前吧!這種領帶耳機的操作很簡單,只要把耳機的上部分推開就可以講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