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沐春涓

穿行陡峭石山
從蘇??谏值木G色長廊間飛馳而過,開始進入公路。沒有任何遮擋物,四周一片寂靜。亂石灘上出現雙塔寺,飛馳而過后,離蘇裕口公園的大門就不遠了。10:30am,開始穿越賀蘭山脈腹地,兩側石山陡峭地聳立著,大大小小九道彎,11:00am到達松濤山莊,餓得發慌,甩下車就奔山莊飯店而去。
這是一個很像樣子的大飯店,不過我只想要碗面混飽肚子就行?!百R蘑面……要快!”然后就有氣無力地癱在一把椅子上。等待的工夫,我環顧四周。計劃里,這不是我久留之地。一個黑色的、肉乎乎的小刺猬從我的腳邊挪動,乍一看到我是一驚,又是一喜,生怕嚇跑了它似的,躡手躡腳跟在它的后面,直到把我引到一塊崖壁旁的綠茸茸的草地上。小家伙似乎發現有了尾隨,身體停在那里不動,眼睛卻不老實地東張西望,小爪子抬起來弄弄臉蛋兒,嘿嘿嘿,立馬就把我給逗笑了。
“到底是在森林里,遇到個小動物什么的不稀奇?!蔽叶卮偎緳C迅速駛離此地時跟他說。這么好的山脈,這么美的森林,要美美地享受一番,只有安營扎寨住上一宿才夠本。16公里的距離,小閆把個車輪轉得飛也似的,經過最后一片樹林,開始進入一大段粗野的亂石灘。這是賀蘭山年年歲歲的洪水造成的,早已經沒了農墾的可能性。
賀蘭口距離銀川大約40公里,溝口有一個褐色大石柱,上面頂一塊橫置的石頭,寫著繁體大金字“賀蘭山巖畫”。旁邊,一塊黑色大理石的方形石碑,上書“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賀蘭山巖畫”。我端詳著堆搭起來的天然石門,望著門后面那一片未知的世界,無限的期待和猜測一股腦地涌了上來。順著山麓邊的道路向里面走,我不時地在地上、崖壁上搜尋著,這才發現,很多石頭上都留有刻過的痕跡,深淺大小,圖案形狀不一而已。等我冷不丁地再抬起頭時,發現人已經來到一個空曠的布滿山石和水流的大溝里……
誰發現了巖畫
賀蘭山是寧夏和內蒙古的分界,最近十多年因為巖畫而猛然成就了國際名聲。賀蘭山東麓的北段,好多個山溝口都發現了大批巖畫,其中賀蘭口是最早發現的。賀蘭山的“巖畫”其實是巖刻。在英文里,把古人留在巖石上的畫和刻兩種藝術統稱為rock art。我國云南、廣西有不少巖畫,也稱崖畫,是真用顏料畫的,而且多用紅色顏料;而我國北方的“巖畫”多半是巖刻,比如陰山巖畫就是巖刻。賀蘭山的眾多“巖畫”,只有白芨溝的是用顏料作畫,其他都是巖刻。
誰發現了這個地方?李祥石(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工作)年輕時做過多種工作,是個野路子出身的賀蘭山巖畫專家。上世紀60年代,他二十多歲,下鄉到賀蘭口臨時工作,因為不愛打撲克,工余時百無聊賴的他,注意到了巖壁上的一些詭秘形象。他從當地人那獲得了一些模糊的訊息。后來,他得到機會開始研究這些巖畫,80年代中期開始發表文章,賀蘭山的巖畫就這樣被“發現”了,從此引起各國學者注目,銀川甚至做了兩次國際巖畫委員會年會的東道主。其實賀蘭山麓的當地人早見慣了這些東西,《水經注》也記載了賀蘭山的巖畫,不過描述的不是賀蘭口,而是比較靠南的一個地方。之后,不少研究者奔赴賀蘭山,東麓的眾多山口都發現了巖畫,據說目前已經發現總數有上萬幅,賀蘭口約占了一半。不僅在山巖上被發現,還在山口外的沖積扇亂石堆和農民的豬圈里、房基下。這些巖畫和山石一個顏色,刻痕粗淺漫漶,加上常年累月的風吹水洗,最初不大容易辨認,初來者如果沒有講解員指引,還真是比較麻煩和費勁的事。
跟在小閆身后進溝,他指點巖畫給我看,叮囑我看巖畫要帶點想象力。我仰著脖子,盡量把眼神伸縮了好一陣才找到他指向的目標,不由自主地發出“咦……哦……啊……”的回應。
山口內,兩側幾百米長的嶙峋石壁上分布著巖畫,大多數的位置都不用你使勁揚脖子,除了少數當初特別不怕累的創作者。賀蘭口這條溝的后面就戳著賀蘭山主峰敖包疙瘩,山頭長得像開花的饅頭,海拔3556米。小閆走在我的前面指指點點,我緊緊跟隨,抻著耳朵細聽的同時,舉著相機拍照。大溝里的人不多,三三兩兩的。因為有嘩嘩流淌的河水和從山口處刮來的風經過,我們倆的對話有時變得飄飄乎乎……“順著河床一直往西走,可以進入內蒙古的阿拉善左旗……”
我四望尋找,那是兩山之間看不到頭的狹溝,遠遠地覺得正進入某個歷史橫截面,同時下意識地會覺得溝里正有什么東西要走出來,搞得神秘兮兮。據說,賀蘭山的巖畫至少有3000年之久,反映了狩獵游牧文化,大致是匈奴那幫人活躍時期留下的。動物形象很普遍,但是賀蘭口有自己的特點,這里有很多類人首作品?!邦惾耸住保褪窍袢祟^、人面,但研究者并不能肯定它們是人頭、人面,因為人腦袋形狀的輪廓線里,應該放置五官的地方卻刻著復雜的其他圖形,但是對人臉部的分區特征抓得相當準,一眼掃過去,你不可能忽視這張臉。
中央民族大學的陳兆復教授是國際巖畫委員會的執行委員,他指出:這些類人首異乎尋常,“賀蘭山巖畫在我們中國的巖畫中占了一個很重要的位置,這主要是因為賀蘭山巖畫最突出的內容是人面像。我們看到的人面像在中國北方南方都有,可是沒有像賀蘭山那么集中,對研究世界巖畫來說,也是很突出的地點?!?
巖畫里的秘密
很多人來這里不知道干什么?轉了一圈或者半圈就揚長而去了,即使看,也是走馬觀花。其實,你可以做很多事。用你的眼光和見解探尋巖畫的起因。有人說是當年放羊娃長晝無聊,閑的難受時拿起石頭亂刻,留下了這些作品,學術上管這叫巖畫成因娛樂說。多數學者不接受,要知道在堅硬的巖石上刻畫可不是件輕松事,何況大量集中的作品,內容和風格相沿,一定是為了某個特定目的而作。主流意見認為,巖畫是巫術儀禮的產物,是人和神的溝通交流,當時的人們用詭異的巖刻形象來表達愿望和祈求。學者說,那些類人首的圖形可能是對神靈的描畫,然后巫師對之做法,奉獻犧牲,就算是對著神靈說話了;而那些牛羊等動物,則是人們希望長久把握的。
可以揣摩山溝北側那面光滑的石壁上,那兩個3000年前的手印,它們精致得似現代人的手模,可以嘆為觀止。注意上面那個桃形人面,周圍還有一些動物,似乎很有情節?研究者認為是女人的手,一只手的下方朝向另只手下跪的牛,說那是代表被征服的部落。說法你愛信不信,至少增添了飯后談資。手印是一個全球性的題材,在各國的古代巖畫里都有。手在不同的場景出現,可以有不同的含意,很可能就是為自己的存在作紀念而已,比如好萊塢大街邊那片地面上的手印,你說呢?
你可以看溝的北側向陽巖壁上的“太陽神”,離溝底大約有15米高,得攀上陡峻的小徑接近它才能欣賞。這是塊大約一米半見方的成型作品,已成為賀蘭山巖畫的代表符號,號稱鎮山之寶。它噘著嘴,圓瞪著兩只大眼睛,頭發直立且扎撒著,形如太陽的光線,韌如鋼絲,乍看像一頭坐獅,再看又有點像卡通人物。我覺得稱其為印第安族長也不錯,這就是著名的太陽神頭像。這怪物已被各路神仙copy,現在是享譽全球,圖像資料里能見得到,銀川出售的各類工藝品里常常有它。至于“太陽神”名字的由來難說,有望像生義之嫌,主要是那頭發樣的線條被認作是太陽的光芒,而所有的人似乎都愿意這個名字永傳……
響晴薄日下,又是看又是記錄又是拍照,忙乎得頭暈目眩,饑腸轆轆,這時想,如果包里有點糖果、餅干或者暈車藥就ok了。深灰色的云彩在頭頂飄過,很快積了厚厚的一層,淅淅瀝瀝的雨滴飄落下來,不一會兒越來越大。“快點,趕緊跑吧”,沖著小閆我大聲喊叫,然后撒開雙腳,向著停車場方向狂奔而去。
真是萬幸!剛鉆進車門,雨水就似瀑布般直流而下,噼里啪啦的,急促而且相當密實,來不及思量。呵呵,隔著窗玻璃,我對著白茫茫的世界笑,終于在大雨降臨前看完了賀蘭山口的所有巖畫,了確了一個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