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 園
有的人認為可能畫家入行時間長,年紀老一些,職稱高一些,功力相應也就高,這也不能一概而論。如果是練我這種“拍屁股響兩下”功夫的,哪怕練上一輩子也沒用;如果是練“程菲跳”、“科馬內奇騰躍”的,只要能勉強完成,起分標準就很高,這就是我們講的對油畫語言的理解。在西方傳統標準看來,它包括構圖、線條、色彩、光線這些主要部分,然后才是筆觸等具體的繪畫技法。前面這幾部分出了問題,后面的具體技法再好充其量也就是“拍屁股響兩下”的功夫!所以你在買畫前首先要想一想:這幅畫好畫嗎?如果很多畫家都畫得出,這幅畫的技術含量顯然不高,顯然不具備較大的增值空間,這就是買畫的訣竅。
我一直認為中國油畫的發展是不充分的,一百多年跳過了西方六百多年的路。看似已和西方當代油畫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實際只是頭發稍碰到了當代這條線,腿腳還在幾百年前。在這種情況下的中國當代繪畫藝術怎么可能有健康的發展?因此它的崩盤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它要是不崩盤那才真是怪事!
二十多年前,當靳尚誼、羅中立以及后來的陳逸飛,陳丹青等人第一次將新中國的古典主義油畫推上一個歷史高度時,中國油畫本來已站在一個不錯的基礎上了。然而在市場經濟的大潮沖擊下,在西方當代藝術的誘惑下,很多畫家沉不住氣了,像一個小學剛畢業的聰明孩子迫不及待地跳級上了大學,文憑還沒拿到又迫不及待地投身市場去掙錢了。剛開始人們對這個孩子很好奇,紛紛過來拍拍他的小臉蛋,摸摸他的小腦袋夸上幾句:這孩子真了不起。時間長了,人們發現這孩子也如黔之驢——技止此耳。于是他就破產了。有的人哭過傷心過退場了,有的人哭過傷心過終于想明白了。這些人或許就是中國油畫未來的希望。
兩個月前,有位在紐約開畫廊的朋友來訪,告訴我從去年起在歐洲,在美國,當代藝術已開始退潮了。傳統油畫,如古典主義、印象主義正在回歸。我對他說這是很正常的事,就像體操表演,你偶爾在墊子上打兩個滾拍拍屁股觀眾們甚至裁判們都會很開心,但你總不能一直滾下去,一直拍屁股,因為這不是藝術!
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使命感太強的緣故,我們中國的藝術家大多活得太沉重,畫得太沉重,總有一種一定要超越前人的壓力。畫古典的畫著畫著覺得自己很難超越陳逸飛,更不要談去摸摸拉斐爾的腳趾頭了,于是就變風格了;畫印象派畫當代的,畫著畫著覺得自己離塞尚越來越遠了,更不要說能看到畢加索了,于是又改風格了。于是我們看到有人把油畫畫成了卡通畫,有人把油畫畫成了電影海報,有人把油畫畫成了水彩畫,有人把油畫畫成了國畫。還有人在紙上搞爆破,還有人把手割破了用血作畫,還有人用身體去繪畫,還有人用鋼筆畫小圈圈小線條,說是表現油畫的細膩。然后他們將這些東西稱為“當代繪畫藝術。”
這種心情當然都可以理解,唐伯虎當年還用屁股畫蘋果呢。其實他們不明白,藝術不同于科技的一個重要地方就是藝術是用來傳承發展的,而不是超越的。我們寫古詩寫不過李、杜,這并不妨礙我們今天寫白話詩;我們寫毛筆字寫不過王羲之,顏真卿,我們照樣天天用鋼筆、鉛筆、圓珠筆寫字;我們吃飯吃不過凈壇使者豬悟能,我們還不是天天吃喝不誤,內心沒有半點愧疚嗎?問題是如果你要給你的詩戴上“七律”、“七絕”的帽子時,人們就不得不要求你對仗工整,平仄押韻了;你說你畫的是油畫,人們就不得不搬出油畫的標準抬出前輩的大師來評判你,要求你了,這真的怨不得別人。所以我一直認為:對大多數畫家而言,倘若不是天才,老老實實地跟在大師們的背后一步步走下去,沒人會講你沒出息。就像那些練書法的天天在練《蘭亭序》一般,沒見過人們說他們傻嘛!大師們雖然已在云端,你能爬上屋頂也很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