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治國
2001年3月,我來到廣東江門打工。由于很久沒找到工作,我就把姐姐的書報攤接了過來。
有一天,我的書報攤里進來一男一女兩個年輕人。他們一口氣買了十幾本雜志。我問女孩:“你愛看這么多種雜志嗎?”她說:“我只要一本,其余的都是給別人帶的。”原來,他們工廠附近都沒有書店和書攤,且離城里又遠,進一次城不容易,所以誰來了都會幫別人帶些新出的雜志回去。
那兩個人走后,我就開始琢磨:他們那里買不到雜志,我這里卻愁賣不出去,如果試著把雜志直接送到那里去賣,不是皆大歡喜?
過了幾天,我用自行車馱了一大捆新出的雜志到那家工廠去賣。我選擇工廠下班的時候在廠門口擺起了書攤。果然,很多從廠區出來的人,一看見我的書攤馬上就圍了過來,不到半個小時,我帶去的雜志就銷出了一大半。回來一清點,那半個小時的收入比我在城里賣一天還多。
這可讓我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商機:工廠大多是零星地分布在郊區各地,交通不便,大的書商不愿意開展上門售書業務,我決定去開拓這片市場。
我把城里書報攤的營業時間改變了一下,上午在城里守攤,午后4點關門,輪流去各地工廠擺流動書攤賣書。這一改變很快就收到了明顯的效果:書報攤的雜志銷售量由最初的每月不足1000冊一下子猛增到了將的3000冊。
為了方便讀者買雜志,我還開展了電話送書業務,我印制了名片、廣告宣傳單,隨售出的雜志分發,只要讀者打我的電話,很快就能拿到想要的讀物這項服務很受打工者的歡迎,我的銷售額又大幅攀升,而且隨著業務量的擴大,送書的成本很快就降了下來。
打工者來自全國各地,他們的喜好十分廣泛,不少打工者喜愛的雜志在書報攤上買不到,我知道這個情況后,馬上把這項業務攬下來了。我把他們需要的雜志記錄下來,專門從圖書市場進貨,每月負責送到他們的手中。這樣,我的口碑越來越好,業務量也大到需要增加三名員工的地步。3年多的時間里,我的書報攤純賺了3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