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頭創傷家長莫麻痹
蒲昭和
據一則報道:一位10歲的男孩放學回家后,對母親說“我下午上體育課頭被撞了一下。”母親問:“傷著哪里了嗎?”兒子說“撞倒時感到很痛,有點暈,現在好些了,我想休息一下。”晚飯時,母親叫兒子起來吃飯,兒子迷迷糊糊地說:“我想再睡一會兒。”過了約2小時,母親再次叫他,孩子卻毫無反應。母親急忙把孩子送往醫院,然而兒子卻再也沒有醒來。搶救的醫生說:“耽誤的時間太久了。這是由于外傷性顱內出血,大面積出腫壓迫腦組織而導致的死亡。”母親為此悲痛欲絕,還不停地說:“我太粗心了,害死了兒子。”
兒童因摔倒、撞倒致使頭部受傷后,一些年輕父母多以孩子是否大聲哭叫或頭皮表面是否出血來判斷傷情的輕重。一般而言,受傷后能哭能叫多表示神志清楚,傷勢算不上危重;因頭皮血管豐富,出些血也不一定表示傷情就重。當孩子頭部受傷后,父母如能從以下幾個方面觀察孩子的表現,將有助于判斷傷勢輕重,有利于及時搶救。
神志況:如受傷當時和傷后神志一直清醒,多表示傷勢輕;如傷后有昏迷或意識朦朧或煩躁不安,則表示受傷較重。當傷后數小時出現頭昏,極想睡覺甚至出現昏迷時,多預示有顱內出血,血腫壓迫腦組織。這是最危險的征兆,應馬上送醫院診治。
肢體活動情況:傷后孩子四肢活動如常,多表示顱內受傷不太嚴重。當傷后出現單側肢體麻木或有感覺異常時,要引起重視。一旦出現肢體活動不利索,甚至有顫抖或抽搐時,多預示著傷情嚴重,應急送醫院就醫。
五官是否有血性液體滲出:嚴重腦傷常會造成顱腦骨折,致使眼結膜出血,鼻孔或耳道有血性液體流出。急送醫院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其他癥狀表現:一般來說,傷勢嚴重者在受傷后數小時有可能出現劇烈頭痛、頭暈、頻繁嘔吐、血壓增高、脈率顯著改變,或有呼吸不整、視力模糊等癥狀。這類癥狀如出現兩種或兩種以上,都是傷情嚴重的表現。
所以,當孩子因意外事件傷及頭部時,家長要引起高度重視,切莫麻痹。尤其出現以上預示傷情嚴重的征象時,要馬上送醫院求治,盡可能避免悲劇的重演。
小孩抽血化驗會導致貧血嗎
李秀龍
新人院的患兒需要做基本的檢查,在第一次抽血時,經常會好幾個項目一起做。我經常會在打針之前跟家長解釋:“寶寶打針之前要抽血做化驗,大概要10毫升左右的血。”
“怎么要這么多?對我小孩肯定有影響。”聽了我的話,一家人緊張,甚至有心疼得掉眼淚的。其實,采集血液標本不會對小孩健康造成影響。
首先要了解為什么要進行抽血化驗。血液在體內不斷流動,許多疾病在體內引起的改變都可在血液中反映出來。測定血液中各種化學成分的改變,對疾病的診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臨床用藥極具參考價值。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小,體內的血液也少,一次抽那么多血做化驗,會導致貧血。這其實是一科誤解。存在于人體循環系統的血液容量稱為“血容量”。正常情況下,小兒血容量相對較成人多,新生兒血容量約占體重的10%,兒童血容量約占體重的8%-10%,成人血容量約占體重的6%-8%。人體內的血容量是相對恒定的,一般只要增減不超過10%,都不會引起機體的病理變化;何況抽血作化驗檢查需要的血量一般僅幾毫升,多則10余毫升,故采集血液標本不會導致貧血。
小兒抽血檢查前后需要注意的事項:除檢查肝、腎功能等特殊檢查需要禁食外,抽血前早晨起來可以喝一杯溫開水,以改善血液黏稠度,促進血掖流動。抽血拔針后要按壓局部3-5分鐘,股靜脈、頸靜脈等大動、靜脈處要按壓10分鐘至不出血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