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盛頓郵報》4月14日文章,原題:中國富人與眾不同嗎? 最近麥肯錫咨詢公司就中國富人階層做了一篇絕好的報道。讓我來引述其中的一些事例,在我看來,它們對現(xiàn)今中國雅皮人士的生存狀態(tài)提供了一幅生動畫面。
報道指出,2008年中國擁有160萬個富裕家庭,而到2015年,這一數(shù)字將突破400萬,使中國一躍成為世界擁有富裕家庭數(shù)量排行第四的國家,僅次于美國、日本和英國。(麥肯錫定義的城市富裕家庭年收入為25萬人民幣以上,約合3.65萬美元。我們當然可以提出質疑這一標準設定是否過低。)
最令人感興趣的是,這篇報道認為,中國的富人階層與眾不同。首先,中國的富人普遍年齡偏低,比其他國家要低出許多。在中國,80%的富人在45歲以下,而在美國和日本,這一比例分別為30%和19%。
其次,他們的致富過程較短。約一半的富人消費者在4年前并不富裕,而在今后五六年內,將進入富裕階層的人群中則有一半多現(xiàn)今并不富裕。見鬼,怎么談起一夜致富來了。
報道指出,由于中國的富人普遍低齡,一些企業(yè)已經(jīng)改變他們的營銷方式來與時俱進。例如法國的蘭蔻品牌在中國化妝品市場獨占鰲頭,就得益于他們對于及早預防皮膚老化重要性的宣傳。還有一些公司不側重品牌,而更強調工藝。例如意大利服裝品牌杰尼亞在中國開新店時,就演示了領帶的制作工藝。
然而,中國人的品牌意識不斷增強,他們對于一些專為中國市場制造的產品的出現(xiàn)感覺受到侮辱。浪琴手表就在這方面犯過錯誤。上世紀80年代浪琴專為中國市場推出了一系列質量平平的手表,結果沒有成功。之后浪琴迅速改變策略,如今中國已成為其最大的銷售市場。▲
環(huán)球時報2009-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