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中央日報》4月15日文章,原題:欲重現“開元通寶”榮耀的中國 中國的貨幣單位是“元”,其源頭可追溯至開元盛世。當時,唐朝發行了中間有方孔的圓形銅錢“開元通寶”。中國朝代年號中的“元”字被賦予了貨幣概念。明清時代的貨幣叫“元寶”,清末銀元的單位也是“元”,現在的人民幣也沿用了這一單位。
自從中國向美元霸權發起挑戰開始,人民幣就令國際金融界緊張不已。表面看來,雙方之間的“貨幣戰爭”似乎進入了相持狀態,但專家指出人民幣國際化事業剛起步。從其過程來看,不禁讓人聯想到從特定城市(點)到沿海城市(線),進而到全中國(面)的改革開放路線。
上周,中國將香港指定為內地以外第一個配合人民幣結算試點的地區。中方表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不久將擴大到東南亞華僑企業。正如上世紀80年代中國通過香港和華僑資本邁出改革開放第一步,本次中國也將香港和華僑資本放在了金融改革的最前沿。接下來是中國的周邊國家。人民幣的勢力范圍正逐步擴大。過去5個多月里,中國與韓國、馬來西亞等8國簽訂了貨幣互換協定,規模達6500億元。周邊國家正紛紛聚集到“人民幣傘下”。
中國也有人主張“應當循序漸進”。考慮到目前中國的金融環境,人民幣國際化還很遙遠。然而實物經濟力量延伸至金融領域是理所當然的。中國選擇了人民幣國際化之路,并為此邁出了金融改革的第一步。或許現在的中國正懷著重現1300多年前“開元盛世”的夢想。當時東亞的國際貨幣是“開元通寶”,該貨幣具有強大的影響力,甚至沿著絲綢之路傳到了歐洲。
過去30年中,韓國經濟從中國改革開放中獲得了相當大的增長動力。現在中國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而推進金融領域的改革開放。這既是新挑戰,也是機遇,我們應關注人民幣國際化動向的原因便在于此。▲(作者韓友德,張尹珠譯)
環球時報2009-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