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岳 光
本報特約記者 張貴余
油價的持續下跌給能源進口國投資海外能源創造了良好的機遇。據英國《金融時報》15日報道,中國石油企業正在與殼牌石油公司合作,計劃開發伊拉克的大型油田。其實,日本政府早在2006年就要求企業增持外國能源股份,投資海外油田,通過在全球參股不同的能源項目,降低危機時期對石油現貨市場的依賴。
據8日出版的最新一期《經濟學家》報道,由于此前能源價格一路狂漲而中國企業成為主要的國際買家,行動緩慢的日本企業發現自己漸漸被排除在并購交易之外。不過,隨著能源價格低廉加上日元堅挺,日本企業海外采購獲得了良好的機會。
今年1月份,日本石油公司(Nippon Oil)獲得巴布亞新幾內亞油田的權益,而日本最大的石油開發商日本國際石油開發株式會社(Inpex)也獲得了南美和澳大利亞石油的權益,包括日本石油公司和Inpex公司在內的一個聯合體也在競爭伊拉克南部的一個項目。而據路透社報道,委內瑞拉總統本月7日訪問日本時,也與日本簽訂了總額335億美元的投資協定。根據協議,數家日本石油企業將與委內瑞拉政府共同開發該國的油氣資源。
對此,日本國際協力銀行(JBIC)能源部官員前田匡史說,日本已經悄悄地把戰略重點從開采和“綠色油田”項目轉移到并購和交換項目上,這會讓日本更快地獲得資源。里昂證券亞洲有限公司所屬亞太市場開發公司的大衛·休伊特認為,日本企業目前的交易規模都較小,讓人們擔心它們正錯失能源并購的大好時機。不過,日本方面的猶豫不決也可以理解,因為低價也意味著一些項目具有不可行性,并購帶來的負債也會威脅到公司的信譽評級,況且經濟衰退使得日本的能源消耗降低了10%-20%。日本企業的高管們則抱怨,中國的企業從國營銀行得到充足的資金,而且盈利的壓力不大,所以它們出價很高,提升了市場價格。
日本在保障能源供應上一直有很強的危機意識。日本經濟產業省負責能源政策的官員15日向《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隨著中國、印度等新興工業國對資源需求量的增加以及海盜活動加劇、油氣產區形勢動蕩,日本必須在確保油氣資源穩定和能源供應渠道多樣化方面做好準備,爭取到2042年將日本投資的油氣資源量可滿足國內需要量比率提高到40%,并將輸油管道運送比率提高到總運送量的20%,推動企業投資海外能源是必然的選擇”。實際上,日本企業在國內已儲備了滿足182天使用的石油和天然氣,而且由于企業重視節能以及政府推行的能源結構多元化政策,日本的石油類能源需求量增長并不多。▲
環球時報2009-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