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妲
神秘發言:
請你猜個謎語——
不挑食,肚皮大,精致美麗人人夸。值日生,最愛它,環保生活小管家。(打一物)
嘻嘻,猜不出來吧!跟我去湖南省岳陽市岳陽樓區朝陽小學三年級105班的教室里走一趟,你就能找到答案了。
謎底就是,每張課桌邊都掛著的別致環保袋。
嘿!可別小瞧它們。這可是同學們一針一線親自縫出來的!自從有了它們,生活垃圾有了家,班上再也沒有人亂丟亂扔紙屑。
當紙屑泛濫成災
每天打掃教室,最多的垃圾就是紙屑、紙團。它們曾經是干凈的作業本、潔白的餐巾紙——
一個字寫錯了,撕!
擦過嘴巴的紙巾,團成一團,扔!
下課玩鬧,隨手抓過一張紙,搓成子彈狀,瞄準,丟!
折一個紙飛機,飛呀飛,沒長眼睛的紙飛機,不知道垃圾桶才是它的家……
老師三令五申,可是紙屑聽不懂人話,垃圾依舊滿天飛。周五的班會課,大家決定解決這個重要問題。
“當紙屑泛濫成災,值日生欲哭無淚!在歌舞升平的21世紀,怎能讓小小的紙屑破壞我們的幸福生活……”
主持人幽默的開場白把大家都逗樂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起了自己的主意。經過激烈的討論,最后全班全票通過兩條班規:
1.養成好習慣,盡量少“生產”垃圾。
2.每人制作一個環保袋,給垃圾一個家。
給垃圾找一個家
開完討論會,同學們心潮澎湃地回到家,開始翻箱倒柜,尋找做環保袋的材料。
畫草圖、剪出輪廓、縫剪、畫出別致的圖案……每一步都親自動手??吹狡綍r家里的“小皇上”、“小公主”縫縫補補,爸爸媽媽們感動得差點兒熱淚盈眶。
星期一,班上開展了主題為《讓垃圾不再流浪》的作品展覽會。同學們爭先恐后地展示著自己制作的環保袋。最后,展覽會還評出幾個大獎。
“變廢為寶獎”獲得者周揚同學
周同學的作品原料全部來自一件舊衣服。最絕的是,縫袋子的線也是從舊衣服上拆下來的!
她平時習慣好,每天的垃圾都不多,做的袋子不大。她把舊衣服找出來,剪下一個袖子,用針線把下擺縫起來,再系上兩根毛線做帶子,一個好看的環保袋誕生了。
“海枯石爛獎”獲得者彭競哲同學
大家一致認為,彭同學的作品結實得能用到海枯石爛,故頒此大獎!
他的環保袋是用舊牛仔衣服做的,和媽媽的購物袋差不多大小,縫得特別細致,經久耐用。大家給它取名為“用不爛”,并決定小學畢業后,將這個用不爛的環保袋捐獻給博物館。
“最佳創意獎”獲得者鄒丹玲同學
鄒丹玲的環保袋紅藍相間,結實又好看。仔細一瞧,你不得不對它的主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原來,它曾經是一件漂亮的無袖背心,僅僅只是下擺被縫起來,就變身為一個環保袋?!爸换◣追昼娋妥龊昧?!”它的主人驕傲地宣布。
“最佳手感獎”獲得者鄺泊名同學
鄺同學的作品是在爸爸的幫助下,用從舊床單上剪下來的布縫制的,摸起來柔柔的,軟軟的,手感很舒服。
“純棉的,不信你摸摸!”鄺同學四處邀請人摸他的得意之作。
除了舊衣服、舊床單,有的同學還用舊毛巾、廢布等做原料。有的同學找來一些漂亮的袋子,稍作加工,也很不錯。
展示完畢,同學們慎重地把環保袋掛在各自的課桌邊。
自從有了環保袋
現在,垃圾都被同學們放進了自己的環保袋。下課了,發現地上有紙團,立刻有人撿起來。
問題又來了。有的同學每天“生產”的垃圾并不多,辛辛苦苦做好的環保袋,每天都扁扁的,派不上用場,真不劃算。
為了充分體現環保袋的用途,有的同學開始想著法子“生產”垃圾,甚至趁人不備,讓同桌環保袋里的紙團“飛”到自己的地盤。
那可不行!一次有益有趣的環保行動,怎能引發如此不環保的行為呢?
班會課,同學們經過又一次激烈的討論,通過第三條班規:
以垃圾產量少為榮,以垃圾產量多為恥。
每日由值日生評選出環保袋最鼓者,即垃圾日產量最多者,授予“今日垃圾廠長”稱號,在黑板報右下角寫出名字以示警告。
頒布第三條班規后,撕紙的人少了,教室里一塵不染,值日生喜笑顏開。
放學了,同學們挽著環保袋,走出教室,看到操場上、樓道里有垃圾,習慣性地彎腰撿起來。
同學們相信,在他們的努力下,會有更多的人加入愛護環境講衛生的行列。
友情倡議:
國務院頒布“限塑令”,規定從2008年6月1日起,商場不準免費提供塑料袋。愛護環境,杜絕白色污染,從使用環保袋開始。請嘗試做幾個充滿個性的環保袋,用來購物、裝垃圾等。
遇到問題,積極開動腦筋,和伙伴們齊心協力找出最佳解決方案。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創意行動,請發郵件至yuanday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