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時報》4月16日文章,原題:中國用交易擴大在拉美影響力 美國努力修復與拉美國家關系之際,中國正積極參與進來,向該地區遭受經濟急劇放緩、日用品價格快速下降和融資困難的國家提供大量資金。最近幾周,中國一直與委內瑞拉就一項發展基金磋商,向厄瓜多爾提供10億美元建設一座水電站,允許阿根廷使用價值100多億美元的人民幣,并向巴西國有石油公司提供100億美元貸款。這些交易大部分集中在中國未來幾年急需的資源領域。
在奧巴馬政府著手解決美國在西半球影響力日漸衰落的問題時,這些貸款的規模和范圍意味著中國與拉美關系日益密切。美國商務部前官員羅斯科普夫說,“這顯示了危機期間國家間的權力均衡是如何迅速轉變的。隨著中國更加積極主動,這些貸款預示世界金融權力轉向新地區。”
中國正迅速擴大在該地區的貸款規模,目標并不僅僅局限于長期購買大豆和鐵礦石,還意在豐富持有的美國國債的投資途徑。中國與阿根廷的100億美元協議將幫助該國使用人民幣購買中國進口產品,還將有利于人民幣最終成為一種外匯儲備貨幣。
雖然缺乏中阿兩國協議的具體細節,但阿根廷央行的一位官員稱,該協議將使該國避免在所有國際貿易中使用儲備不足的美元。阿根廷一家咨詢公司的首席經濟師表示,中國在該地區的主動出擊是在“小布什總統整個任期內對拉丁美洲缺乏關注”的情況下實現的。
中國計劃向巴西國有石油公司提供的100億美元貸款,相當于美洲開發銀行在2008年一年內所有已核準的112億美元的貸款額度。巴西將用這些貸款進行海上勘探并同意每天向中國出口10萬桶石油。中國還與委內瑞拉等幾乎不受美國影響的國家建立密切關系。查韋斯政府堅持認為中國的援助不同于其他帶有附加條件的多邊貸款。但中國的援助已經遭到查韋斯對手們的批評,他們認為這冒犯了委內瑞拉的主權。
盡管與委內瑞拉的關系日益密切并向其他已經對美國表示不滿的國家提供貸款,但中國并沒有大張旗鼓地宣傳在拉美的影響力,這或許出于中國依然認為中美關系不可替代。然而,這種順從可能不會持續太久。“中國善于打持久戰,”多倫多約克大學教授格雷戈里·陳說,“如果最終演變為政治影響力,這便是持久戰的意義。”▲(作者西蒙·巴里奧尼奧,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09-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