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謙
隨著全球物價的不斷上漲,在歐洲和北美的許多國家,“租生活”正成為一種時尚,隨之而來的是名為“瞬時消費”的新主義。
或許你在抱怨著:天啊!今天的菜心為何漲到了5塊錢一斤。是的,全球物價瘋漲,要狠下心來買一樣新東西越來越需要決心和沖動了。如果不買,就去租吧!時下,在全球的各個角落,“租生活”正在成為潮流。
“曲線”奢侈
在資源匱乏、全球物價上漲的大背景下,“瞬時消費主義”有著更實際的存在意義。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說,一種新的“租來的生活”方式正走俏英國,要想跟上這種潮流,讓有限的錢帶來無限的享受,一條路是找人租,一條路是跟人換。現在,從名車游艇到手包服飾,從名畫寵物到電鉆帳篷,都可以從租賃公司短期租賃,也可以在網上與人互換。這顯然就是“瞬時消費主義”在現實中的一個應用表現。
作為一種全新的消費方式,“瞬時消費主義”的內涵在于“豐富”、“移動”以及“時尚”三個關鍵詞,它的價值則在于“便利”、“快捷”以及“隨時隨地”,滿足Y時代(一般指80后)人類對奢侈品前所未有的熱忱以及解決對傳統購買力負擔的抵觸心理。
Y世代對昂貴的首飾、名牌服飾、高級轎車乃至名貴手袋等奢侈品顯然比他們的前輩更加敏感,但他們中絕大多數并不具備深厚的財富積淀,而這并不妨礙他們享受生活的追求。
不久前,寶馬公司的市場調研顯示,信貸危機開始之后,先租后買的比例上升了11%。對于喜好名牌、而又囊中羞澀的人,租,等于在你欲望之溝上搭了座橋。
當然,推崇“瞬時消費主義”的他們有更堂皇的口號,那就是通過最有效的共享手段,讓更多人享受更少資源帶來的福利,一為省錢,二為環保。享受之后完璧歸趙,還省去了伺候名牌的麻煩。
連租帶換
去年五月,自稱為全球最大的租賃平臺的Zilok公司網站在英國正式啟動。該公司的口號是“你可以在網上購物,現在,你可以在網上租生活”。Zilok宣稱,他們向消費者提供了治理過度消費和讓壓箱底的東西掙錢的最佳途徑。
登錄Zilok,網站首頁上列舉的會員最新租出去的東西包括任天堂Wii游戲機(每天租金15英鎊,約合225元人民幣)、Gucci手包(每天20英鎊,約合300元人民幣)、剪草機(每天15英鎊)等。出租的東西更是五花八門,酒吧臺、晚禮服、吉他、童車……
一些夜總會也推出專門的“互換之夜”,請來一批酷愛時尚、購物的女郎,每人帶來一箱衣飾、拉起幾根晾衣繩,伴隨著燈光、音樂、美酒,即可開換。
慈善機構Traid也在倫敦發起“Visa卡”互換活動——在市中心著名的考文花園搭起帳篷,給人們提供一個互換自己用不著、而又舍不得扔的東西的場所。此番活動代言人是好萊塢明星林賽·羅韓。她本人向這次活動捐出了禮服、鞋和手包。她說:“互換衣服、不花錢就能更新服飾的概念對所有的人都有吸引力。”
租也好,換也罷。人們不過都是這個世界上的過客,只要你想要的東西能夠給你帶來快樂,哪怕只有一天或是一周呢?哪怕別人曾經穿用在先呢?
省錢的“時尚女魔頭”
每天下班后,嘉瑪第一件事就是換下高跟鞋,到自家后花園里給胡蘿卜與西紅柿除蟲。“現在這種日子里,每個人都勒緊了褲腰帶生活。”這名住在英國西部港口布里斯托爾的25歲白領說。將自家后花園變成菜園只是一個開始,在努力地將每周的日用品購買支出從70英鎊(約合1050元人民幣)壓縮至20英鎊(約合300元人民幣)的同時,嘉瑪已經很久沒有給自己買過新衣服了。
在富足的歐美諸國,像嘉瑪這樣為生活精打細算的人已經不是一個小群體。在物價暴漲的今日,為了維持自己原先的生活質量,這群自稱“慳錢一族”的人們正群策群力努力省下每一毫。
英格蘭北部城市謝菲爾德37歲的家庭主婦艾麗·蘭哈姆則在自己的閨蜜圈里發起了交換舊衣物的活動。艾麗說,這是不花錢就能為自己衣柜里添上新亮色的好辦法。
他們都在用行動告別“用完就丟”的時代,因為再沒有那么多錢去負擔成本越來越昂貴的資源了。但這并不僅僅是無奈的做法。嘉瑪說,“我厭煩了亦步亦趨地跟著時尚雜志跑了。雖然沒有花錢買新衣服,但我卻不乏漂亮的衣物,那都是跟朋友交換得來的。”
盡管經濟不景氣不是個好消息,但能在窘迫的環境中尋找新的樂趣,“慳錢一族”們顯然很享受這種新的生活方式。他們說,“不掏出一大筆錢來購買或許很快就會厭倦的新衣服,我們覺得好受多了。”
(摘自《新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