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強
在2008年基金全行業遭遇資產規模縮水之際,銀行系基金公司的資產規模卻逆勢上揚。誕生于熊市環境中的民生加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牛”年之初發行了旗下第一只基金。在迎接更具挑戰的環境時,民生加銀在投研體系建設、風險管理等方面將會采取哪些舉措?為此,記者走訪了民生加銀基金公司董事長楊東。
注重風險,追求穩健
產品一出世便置身風云變幻的行業背景,楊東對公司所面臨的挑戰顯然早有思想準備。他坦言:“商業銀行發起設立的基金管理公司面對的最大挑戰是發展的規范性。同時,能否準確把握基金行業的特點,也關系著公司的未來命運。”
提到民生加銀的銀行股東背景,楊東認為,這在市場上一般指銀行股東的渠道優勢、客戶資源優勢。其實,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關鍵還是繼承銀行系大股東以制度和文化為基礎的綜合優勢,“銀行系基金公司更注重風險管理,作風也相對穩健”。
不過,楊東同時強調,銀行股東經過多年的發展,確實形成了一批忠實的客戶群,他們對銀行建立了較高的信任度和認可度,“但是最終留住客戶,靠的還是業績和服務”。
楊東表示,民生加銀在未來運作中,除了將繼承商業銀行“誠信、穩健、專業、深厚”的管理風格外,同時還把源自于商業銀行的流程化管理體系引入到基金公司的各個環節中,從市場到投研,從風控到運營,力求通過制度和流程規范投資的業績,給投資者以較好的回報。
“理財規劃式的營銷”
對于基金管理這樣一個專業性極強的行業來說,優秀的團隊和制度是基金公司競爭力的兩大核心。對此,楊東表示,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及嚴密的組織架構,是基金公司保障基金持有人利益的重要基石,民生加銀基金在投資研究上實行投資決策團隊制,強調團隊合作,充分發揮集體智慧。
團隊,一直是資產管理行業長期不斷發展最核心的動力。談起民生加銀的團隊建設時,楊東對此充滿信心:“我們認為,基金公司的長遠經營之道來自準確滿足客戶的需求,讓基金融入尋常百姓的生活,為民眾創造盈利,然后才能實現民生加銀‘創造客戶、員工和股東三贏的經營理念。為此,民生加銀基金引進了眾多專業人才,組成了既有國際豐富投資管理經歷,又有豐富本土運作經驗的核心團隊。”
也正是基于對基金本質的反思與構建信心,并借鑒美國“超前消費”所引發的金融危機的教訓,民生加銀基金公司提出了“理財規劃式的營銷”的經營理念,倡導在以長期理財規劃為核心的基礎上,為投資者提供貼身的理財產品,滿足千萬普通投資者分享財富,把基金帶入千家萬戶,從而實現“民生家贏”的愿景。
新基金“進可攻、退可守”
楊東告訴記者,民生加銀基金的“雙銀行系”加上中外合資股東優勢,在國內尚屬首例,這自然為公司的經營和管理戰略注入了更強大的穩健本色。
公司第一大股東民生銀行在“2006民營上市公司100強”中位列第一,截至2008年6月30日,總資產規模達10622億元,不良貸款率1.21%,以“穩健創新”為業內稱道。
民生加銀的外方股東加拿大皇家銀行則具有豐富的經營戰略經驗和健全的風險管理系統,在此次全球金融風暴中受損失極小,是國際銀行業的典范。該銀行如今已在全球范圍內為不同的服務對象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服務,并且已經建立了橫跨所有客戶接觸面進行一對一的CRM對話,取得了遠高于同行的“直效營銷活動”響應率。
另據了解,民生加銀基金公司旗下第一只產品——民生加銀品牌藍籌靈活配置證券投資基金于2009年1月22日獲證監會核準募集。在談到公司第一只基金時,楊東指出,該基金在運作時會重點打造流程化管理體系,從而使基金的運作更加規范。據了解,該基金在具體的投資上靈活配置各類資產之間的投資比例,規避單一市場和單一投資品種的系統性風險,實現投資組合動態管理最優化,從而可表現出良好的“進可攻、退可守”的靈活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