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妮燕
“我們對于市場的承諾,就是將要進軍消費級市場,在消費市場上大有作為。”盡管明知虎豹當關,前路漫漫,對這個新領域,思科依然勢在必得,“不做第一便做第二”。
思科進軍消費級市場了!這只網絡設備領域的戰象,顯然已經不再滿足于多年打拼下的固有戰場,在這個經濟寒冬里,它依然神采奕奕,雄心勃勃,伺機去別的領地覓食撒歡。
早在2009年1月份的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思科即宣布:要將公司重點放在消費級市場上。其推出的“思科設備連接計劃”,試圖聯合其他消費設備制造廠商,為分散而凌亂的家庭設備打造一個互聯的平臺。這一新聞很快獲得了《華爾街日報》等國際新聞界的極大關注。在這次消費電子展上,思科公司一竄成了曝光率榜單的第二名,這一“成績”也讓思科本身甚感吃驚。一直以來,思科并非一家消費電子廠商。“很多其他的廠商像蘋果或者索尼,本應得到更多報道。這說明媒體對于我們進軍消費市場甚感興趣。”
2009年3月5日,身居新加坡的思科消費級事業部亞太區副總裁柯誠信,通過思科網真,在北京向媒體宣布了思科進軍消費級市場的詳細情況。柯誠信表示,“因為我們知道,現在管理家庭的各種媒體變得越來越復雜和困難。內容太多,又沒很好的信息系統。”為此,在今年的CES上,思科通過其消費級事業部(早先的Linksys)發布了兩款家庭消費產品:媒體整合器和無線家庭音響,幫助消費者從以設備為中心轉到以網絡為中心。這樣,不管是手機還是電子照相,或者是音頻、視頻設備,都可以通過網絡聯結,而不是非要經過PC。
思科進軍消費市場的消息盡管令人意外,但細想并不奇怪。一直以來,思科不停地并購其他公司來擴展自己的業務范圍。由此,思科完成一項又一項的進化過程。而不斷的創新和進化,使得思科在新的疆場多次擊敗勁敵,脫穎而出。但同時,在傳統網絡設備市場,隨著近年來一些后起之秀(如來自中國市場的華為和中興)的進攻,思科早先市場遭到蠶食,主動權漸失。深重的危機意識下,思科主動作出變革和調整。這其中,就包括果斷的業務轉型,進軍消費級市場。
事實上,思科對市場的嗅覺還算敏銳。他們很快覺察,市場已然發生變化,消費市場,尤其是家庭消費市場,很可能是他們的一片新“藍海”。“自上世紀80年代,廣播公司、有線電視臺等內容越來越多,因特網出現后,媒體設備更是龐雜得無以復加。這就給我們帶來一個很大挑戰,因為異常豐富的內容需要我們提供一種非常解決方案——以一種簡單的方式,給消費者提供不同樣的內容。”而在中國市場2.98億的網民及潛在驚人的龐大人群,令思科堅定認為“中國的發展前景非常好”。
對于盤踞消費市場多年的傳統大鱷,如三星、索尼、蘋果等公司,思科認為“我們并不是一種競爭關系,而是合作伙伴關系,將一道建立一個家庭生態系統。”思科舉例說,假如你擁有一個媒體中心,但它必須同索尼的電視進行聯系或者溝通;或者你有一個松下的設備,必須通過網絡進行集成,這時,思科能提供一個寬闊的平臺,實現設備的互通。而對不久前中興公司表達出的對消費市場的強烈欲望,思科表示歡迎,“強有力和健康的競爭將會推動公司進一步發展”。
盡管明知虎豹當關,前路漫漫,對這個新領域,思科依然勢在必得,“不做第一便做第二”。“我們對于市場的承諾,就是將要進軍消費級市場,在消費級的市場上大有所有。”思科CEO錢伯斯曾如是說。信心和野心的宣泄之后,市場期待思科新一輪的行動。對于市場,沒有先來后到,也不論資排輩,誰抓住了消費者的需求,誰俘獲了消費者的青睞,誰就掌握了其制勝法寶。我們有理由相信,當網絡巨擘偏鋒發軔時,這場精心籌備的戰事完全有取勝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