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奇平
CIO從信息化企業角度。深刻把握其異質性維度,關注如何開辟新的經濟性來源的問題,才能幫老板幫到企業“原動力”這個錢眼上。近,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常務副主任胡建生先生提出了一個深刻命題——“企業信息化不等于信息化企業”,切中問題要害。借3月19日第八次主講北京大學CIO班開學第一課的機會,我與來自全國的CIO們共同探討了這個問題?,F將講演中與這個主題對應的內容整理如下。
問題提出的背景
當前我國企業信息化正在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與去年相比,出現了兩個背景上的新變化:一是人們普遍在反思下一代經濟的特征是什么,如何避免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中表現出的上一代經濟的問題;二是在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條件下,探索如何更好地將信息化融入企業核心價值,避免信息化的邊緣化。信息化企業這個新概念則同時回答了這兩個問題:一是企業本質正在發生從上一代到下一代的轉變,二是下一代企業的本質,在很大程度上是內生于信息化本質的。這一背景要求CIO比以前站得更高,要考慮老板該想的問題。但許多CIO做不到這一點,這就需要談談思考信息化企業的維度的問題。
老板或老板悟道的出發點是什么
老板終日無非圍繞企業核心展開所思所想,說低點,就是怎么賺錢。賺錢從“器”的層面看,有成千上萬條路,但“道”只有一個。在變革時期,老板經常對賺錢之道中包含的矛盾難以取舍。我們需要從剖析這種“道”的層面上的矛盾人手,深入老板的想法。
信息化企業這個提法本身,就包含著還有一個工業化企業作為對立面的意思。理解信息化首先要理解工業化,理解傳統方法賺錢為什么不行了。但有一個重要問題幾乎從來無人思考:工業化的基本矛盾到底是什么(對應到微觀上,即傳統路數賺錢遇到的基本矛盾是什么)?信息化搞了十多年,去解決人家的問題,卻不知道人家的矛盾在哪里,這真是中國信息化的大笑話。CIO想不透這個問題,就不能深入了解那些“傳統”的老板心里想什么。
我認為企業所面臨的工業化的基本矛盾,可以從前人對資本主義、社會主義這兩大工業化體系的基本矛盾的分析中得到啟發,歸結為社會化與個人化的矛盾。從微觀角度還原為大規模社會化與多樣化個人選擇的矛盾,進而從錢德勒《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工業資本主義的原動力》中,高度概括為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兩種賺錢路數的矛盾,它涉及錢的根本來源在哪的問題。
規模經濟是說經濟性的根本來源在于規模經濟性,它導向同質化大批量制造(如“中國制造”);范圍經濟是說經濟性的根本來源在于品種經濟性,它導向異質性多樣化的“長尾”。從成本看,前者規律是品種越少,成本越低;后者是品種越多,成本越低。二者是相反的一對矛盾。按錢德勒的總結,工業化二百年來,老板一直在這兩個錢眼之間矛盾。在信息技術出現前,規模經濟是絕對規律;在當前變革時代,企業本質的最大轉型(質變),就是異質性從不具經濟性變為越來越具經濟性了。也就是在信息技術支持下,品種越多,成本越低。所謂信息化企業,一定是品種越多成本越低的企業。下一代企業的本質內生于信息化本質,就是指這種生產方式——所謂“工業資本主義原動力”——的轉變。
反映到現象上。老板開始困惑:以前市場不變時,出貨量很大,業務單一;現在市場多變,情況復雜,產品單一易陷入價格戰無利可圖,而定制雖可以不打價格戰但成本又過高。CIO要判斷的首先不是技術,而是企業的路數:老板將采用的生產方式——如規模經濟還是范圍經濟——在哪種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本質(原動力)。對靠規模經濟性取勝的企業來說,過于“高級”的信息化反而適得其反;但以當前需求多變、市場多變、環境多變的情形而言,企業幾乎都要不同程度地面對在產品批量減少、品種多樣化要求增加的條件下,如何開辟新的經濟性來源的問題。CIO由此人手,才能從信息化企業,而不是企業信息化角度,與老板的核心想法合拍。
進一步認識品種
可不可以比老板站得更高呢?老板一般是經驗型的,但經驗的感悟不等于理論的總結。從經濟學高度認識信息化企業,可以更接近悟道。經濟學與管理學、管理經驗不同,它需要高度凝練和概括,不可能把與信息化企業有關的眾多特征都總結為基本概念。如果抽象到只有一個最基本維度(單位),品種無疑是首選,因為它代表的是把握經濟性來源的異質性維度本身。
這里的品種,已不是窄義的“產品種類”,而是泛指異質性單元的種類。托夫勒將第二次浪潮(工業化)向第三次浪潮(信息化)的轉型理解為“單一品種大規模生產轉向小批量多品種”,不是偶然的。這里的“品種”用來概括現象的維度,而非現象本身(當作現象本身的是多元化或多角化經營,只是眾多“器”中的一種)。
比如管理的品種多樣化,應是指控制要素的多樣化,而非管理的產品種類的多樣化。舉一反三,個性化、差異性、多樣化、不確定性、信息,價值網絡、流程、融合、集成、平臺、模塊、組件,以及復雜性、創新、靈活、變的本身不變……都可以在品種這個異質性維度下,統一起來,計量出來。信息化處理這些對象的共通點,都在于對異質性單元的低成本把握,都是在圍繞“異質要素越多,成本反而平攤得越低”這個“道”。
經濟學原有的數量維度是為大規模生產服務的計量單位。經濟學中引人品種,是由迪克西特·斯蒂格里茨模型實現突破的。品種在斯蒂格里茨、羅默、克魯格曼等人的前沿理論中,已成為同數量一樣重要的經濟學維度。信息化企業的異質性維度,由于有了新工具的出現,可以從原有的數量一價格二維數學分析,進人數量一品種一價格的三維數學分析框架加以把握。
進一步說,異質性維度的提出,可以在更抽象的層面解釋貨幣空間與信息空間之間的區別:前者是同質的,后者是異質的。這正好是波普爾說的世界二和世界三的區別。經濟發展方式的質的轉變,也將由此得到微觀經濟解釋。由于維度不同,貨幣世界與信息世界二者的關聯需要轉化規則,而不能混為一談。信息化創新和定制引起的價格躍變,實質是維度轉換的結果。通俗地講,是從價格戰躍升到另一種異質競爭空間。
CIO到了這個境界,幫老板就可以幫到企業“原動力”這個錢眼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