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佳
聯合實驗室是微軟與高校交流的平臺,是培育智慧火種的又一源頭,也是微軟為延續技術創新而插上的時間軸。
“這是我第二次來微軟亞洲研究院了”,還在中國科技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熊志偉向記者描述著接觸微軟的過程:“第一次是大四的時候,我來微軟做畢業設計;第二次是一年前,我成為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實習生。”能深入微軟研究院學習與研究,熊志偉的經歷讓許多同學羨慕,但這個機會為什么會落在他頭上?
“微軟亞洲研究院在中科大設立聯合實驗室,而我研究的領域剛好和實驗室項目契合。”熊志偉笑著說。聯合實驗室計劃一直是微軟亞洲研究院與高校合作的重點項目。早在蓋茨1998年訪華的時候,這位微軟靈魂人物就被中國學生的才智、激情與創造力所吸引,也正是源于這次訪問,堅定了微軟在中國建立基礎研究院的決心。微軟亞洲研究院似乎和中國高校有著天然聯系,聯合實驗室好似這種聯系的象形化。
通過聯合實驗室,微軟將產學研巧妙結合起來,創造了一個新的臺作模式。“通過具體的研究課題,把優秀研究人員聚集在一個平臺之上。平臺高密度的創新性又吸引了各方面更多的支持,從而有效培養高水平的研究人才。”微軟高校關系中國區經理張高對記者說。
這個模式為微軟在品牌、市場渠道、研發機構之外開辟了第四空間,這個空間好似微軟的新磁礦,為微軟以及整個產業的發展吸引更多的資源。
與牛郎織女相逢
問及微軟與高校共同研發的項目中哪一個成果最令人印象深刻,張高回憶起了2008年微軟亞洲研究院教育峰會上展示的微軟虛擬天文望遠鏡(WWT)。對于天文愛好者,探索星空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天氣、地點,甚至笨重的望遠鏡鏡頭有時候都能成為與星星親密接觸的障礙。現在這些障礙都可以輕松繞過,互聯網會幫助揭開籠罩夜空層層面紗,你所需要做的只是輕點鼠標而已。
計算科學就是那么神奇,它可以和任何學科結合在一起,通過龐大的數據庫和準確的計算從而推動學科的縱深發展。其實,微軟虛擬天文望遠鏡是微軟推出的天文觀測數據的在線可視化系統,“這個平臺為學術界提供了一個開放接口,用戶可以將自己所觀測到的天文數據通過它共享給全球所有的天文愛好者,”張高解釋說,“微軟亞洲研究院和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通力合作,將牛郎織女星的變遷軌跡等中國天象的天文數據整合到微軟虛擬天文望遠鏡中,呈現給世界天文愛好者一片中國的天空。”
如果身邊有一臺聯網電腦,只要登陸相應網站、安裝免費應用軟件,如同夜空一般的用戶界面就會引導用戶觀看這一過程。跨學科的合作使中國古代星宿圖譜數據豐富了WWT背后的數據庫,神秘的東方天文遺產將在世界的天空復活。
讓普通人去探索夜空,一項看起來怎么都和微軟不搭界的事情,通過微軟與高校共同推進的項目實現了。
做有用的研究
企業研究院通常是連接學術界和產業界的橋梁,其對產業的需求更加敏感,同時也在踏踏實實做學術研究,讓學術和產業靠的更近。
在接管高校關系工作之前,張高是微軟亞洲研究院用戶界面組的一名研究員。他的第一個項目是解決中文輸入法的問題,在1999年,漢字輸入遠沒有現在便捷。在學生時代就從事于人機交互的張高并不覺得這個項目有多么了不起,但研究院的一個估算打消了他原有的想法:中國有一億多用戶需要漢字輸入法,如果把漢字輸入的效率提高10%,為用戶節省的時間要超過開機時間的總和。從那時候起,一個想法出現在張高腦海中:不論項目大小,一定要做對用戶有用的研究。輸入法項目取得成功,并申請了微軟亞洲研究院第一個美國專利。
如果繼續做研究的話,鉆研的可能是一個個細分領域,但張高想要了解更多,旺盛的求知欲推動他去探索整個微軟的研發體系。這個時候微軟高校關系部有一個機會,讓他可以通過與高校的合作來了解、推動微軟最新技術。2000年,張高開始考慮職業轉型。“從事高校關系工作不僅滿足了我各方面的好奇心,而且真的幫助了許多的學生和教師,這對我而言是非常好的一個選擇。”在張高眼里,從事高校關系仍然是一項研究,研究領域從人機交互轉變到了人人交互,這項研究不僅有趣而且很有用。
研究員的經歷讓張高在處理高校關系上如魚得水。一方面,微軟的技術強調以用戶需求為導向,高校關系也一樣,在項目的選擇上,張高他們并非一味的向外“推廣”項目,而設計更具針對性的項目來滿足學生、教授的需求,實現微軟亞洲研究院和高校研究的雙贏;另一方面,在高校關系的處理上,研究院更傾向于考慮合作項目對學術界、對學生、對微軟研究的幫助。
英雄出少年
“現在國家大力支持基礎研究,但對青年人而言機會還是相對較少,微軟的青年教師支持計劃和青年學者支持計劃就是在青年人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支持。”談起微軟亞洲研究院高校關系項目,張高滔滔不絕,他還特別提到了微軟亞洲研究院的“長城計劃”。
“長城計劃”是微軟公司和教育部在2002年共同推出的支持中國高校的全面合作計劃,微軟亞洲研究院通過建立聯合實驗室、接納實習生、派出客座教授等方式與眾多高校、科研機構開展合作項目。“‘長城計劃受到了教育部的高度認可,我們連續五年獲得教育部的特別貢獻獎,創造了校企合作不斷創新的模式。”張高語帶自豪。
跨國巨頭紛紛將實驗室帶人高校,微軟每年接收200~300名像熊志偉一樣的實習生,微軟亞洲研究院已經成為了高校學生交流與創新的開放平臺。“在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實習經歷對我將來的職業生涯非常寶貴——如果進企業的話,可以縮短磨合期而更快上手,如果做研究的話,微軟的導師本來就是這個領域的專家,在這里能接觸到世界最前沿的科技成果。”熊志偉說,他在中國科技大學的同學陳雪錦、何因、欒青和齊國君還因表現優秀,被邀請到比爾·蓋茨家吃燒烤,和蓋茨一起探討科技的未來。
微軟已經不滿足于IT領域,在一切互聯互通的信息時代,想要逐步往其他行業滲透,與高校聯合研究不失為一條捷徑。IT與技術和其它產業漸漸交織在一起,文化遺產保護、教育、節能、醫療以及一些跨學科的社會問題是微軟關注的下一個領域。高校關系項目幫助微軟把面向未來的人才資源更好的集中到“第四空間”,為微軟乃至整個IT產業的長線發展貯備源源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