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婷婷
2009年3月1日,墨西哥。第34屆ICANN年會全體會議上,《“中國”等非英文域名后綴快速通道實施計劃(第二版)》(IDN CCTLD Fast TrackImplementation Plan)草案成為本次會議重點審議的內容之一。
令人窒息的30秒鐘
根據會議議程,本次大會正式開始的時間是9:30分,但是懸掛在主席臺的鐘表時針剛指在9點時,偌大的會議廳已經座無虛席。有些人正在認真翻看會議資料,有些人則交頭接耳用不同版本的英語口語相互交流。
ICANN中國專家張健等來自中國地區的參會人員則安靜地坐在會議大廳的一角。遠遠看去,張健臉上的表情很淡定,但細心的人會發現,她放在桌下的兩只手卻交叉在一起緊握著。
“就像英文的大小寫是等效一致的,繁簡體的中文對中國人而言也是一樣的,因此繁體‘,中回應該和簡體‘中國一同寫入全球根域名系統”,當大會主席臺擲地有聲的中文同聲翻譯傳來這個內容時,張健情不自禁在空中揮舞了一下握緊的拳頭,脫口而出美國新任總統奧巴馬的競選口號“YES,WE CAN CHANGE”(是的,我們可以變革)。
根據這項最新的決議,未來全球華人根據語言習慣在各大瀏覽器地址欄不論輸入繁體“北京大學,中國”形式的中國域名,還是簡體“北京大學,中國”形式的中國域名,均可實現對北京大學網站的等效訪問。
作為全球域名體系架構變革的一項內容,ICANN主席特拉什(Peter Dengate Thrush)曾評價稱“這是項歷史性決議,將使互聯網更為開放,使用方法更為多樣化。”
是的,我們可以變革,只不過為了等待這一變革時刻的到來,包括中國在內的眾多非英語語系國家代表已經等待了十多個年頭。
醞釀了十年的變革
時間回溯到12年前,1997年6月3日,國家主管部門組建了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行使國家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職責。可以說,從CNNIC成立之日始,在全球根域名系統插上一面中國國旗或可以代表中國的中文標識,成為幾代中國互聯網技術專家的共同心愿。
面對中文形式域名的復雜技術和全球通用框架協議的國際協調難題,漢字“中國”寫入全球根域名系統的征途勾勒出了一幅“由中國走向世界”、“由實驗室走向互聯網國際標準”的線路圖。
1999年,原信息產業部(現工業和信息化部,以下簡稱信產部)正式授權CNNIC進行中文域名系統開發,揭開了漢字字符融入國際互聯網根域名系統的序幕。2000年11月7日,信產部發布《關于互聯網中文域名管理的通告》,明確授權CNNIC為中文域名注冊管理機構。
2002年9月在修訂《中國互聯網絡域名管理辦法》時,首次明確“中文域名是我國域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信產部鼓勵和支持中文域名系統的技術研究和逐步推廣應用”。2002年11月對外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域名體系的公告》提出“我國互聯網絡域名體系在頂級域名‘CN之外暫設‘中國、‘公司和‘網絡3個中文頂級域名”。
經過3年多的技術研究和政策推動,“,中國”率先領到了國家主管部門的“準生證”,擁有了中國互聯網域名體系的正式戶口。但是,“中國”徹底寫入全球根域名系統的征程才剛剛起步,后續還有國際標準制定、瀏覽器等互聯網廠商部署等工作需要完成。
國際標準艱難征途
在國際標準制定及全球網絡部署上,“,中國”就沒有在國內那么順利。2001年3月,CNNIC技術人員第一次遠赴美國參加了第48屆IETF(互聯網工程任務組)會議。然而,令人沮喪的是:沒有一個外國專家愿意耐心傾聽CNNIC技術小組對中文域名價值的闡釋。
CNNIC主任毛偉曾用“感到一種悲壯”來形容當時的心境。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副主任李曉東回憶說:“最難過的是開會的時候,3000多人當中只有我們3個中國人。別提當時心里有多孤獨了。”而正是在悲壯和孤獨的復雜感受中,CNNIC技術人員屢敗屢戰,在國際標準的漫漫征途中迎難而上。
為了引起國際互聯網社群對中文域名的關注,CNNIC廣泛聯絡存在類似問題的互聯網機構,先后聯合港澳臺的互聯網信息中心成立中文域名協調聯合會(CDNC),共同來研究中文域名技術問題。隨后,存在同樣異體字等效問題的日本和韓國也加入進來,組成聯合工作組JET。這些力量集中和聲音統一的積累,終于引起了IETF的重視——主動邀請CNNIC去參加大會,這為之后的國際標準出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其他語種解決異體字問題樹立了榜樣。
2004年4月14日,CNNIC聯合TWNIC、JPNIC、KRNIC制定的《中日韓多語種域名注冊標準》被IETF正式發布為RFC3743,這是中國第二個IETF標準。2006年10月13日,IETF正式發布了由CNNIC主導制定的《中文域名注冊和管理標準》,編號為RFC4713,這是CNN[C主導制定的第二個互聯網國際標準。至此,“,中國”寫入全球根域名系統的技術難題或國際標準問題逐一化解。尾聲:“中國”域名啟用在即
2008年6月27日,ICANN在第32屆年會上表決通過了“允許使用中文等其它語言作為互聯網頂級域字符”決議。這意味著,國際互聯網將首次出現“,中國”這樣的非英語域名后綴,純中文的國家代碼頂級域“中國域名”將正式融入國際互聯網,作為中華文化在網絡上的國家象征登上歷史舞臺。
2008年10月,ICANN啟動了“中國”等非英文域名后綴全球部署調研行動,并將首站選在了中國。IC ANN總裁兼CEO保羅·圖梅表示,“中國”域名寫入全球根域名系統的部署計劃已經基本成形。
2008年11月,第33屆ICANN年會發布《“中國”等非英文域名后綴快速通道實施計劃》(草案),并在ICANN《戰略計劃工作重點》指出,“中國”的全球部署是ICANN未來3年十大工作重點之一。
2009年3月,ICANN決議,繁體“中回”和簡體“中國”一起寫入全球根域名系統,“中國”全球部署工作中的種種難題正在逐一破解,以“,中國”域名為入口的純中文上網時代即將來臨。
為了全面深八的了解“中國”域名全球部署的進展和情況,《互聯網周刊》獨家采訪了ICANN中國專家張健女士和CNNIC相關負責人齊麟先生。
《互聯網周刊》:繁簡體“沖國”將同時寫入全球根域名系統有什么意義?
張健:從國家層面看,該決議有力維護了全球根域名系統領域的中國主權完整和形象統一。從企業層面看,該決議有效保證了企業中文網絡品牌的唯一性和集中性。從文化和網民層面看,該決議使得中華文化的多樣性在國際互聯網得以傳承,尊重不同地區華語網民的語言習慣,使得全球各地的華人不論是基于何種操作系統,不論是鐘愛繁體字還是簡體字,都可以享受到純中文上網的樂趣和方便。
《互聯網周刊》:繁簡體“,中國”將同時寫入全球根域名系統,CNNIC將會出臺那些措施應對?
齊麟:結合ICANN最新的“中國”域名全球部署計劃,CNNIC啟動的“中國域名全球升級行動”政策將調整為:所有“中文,CN”域名的注冊用戶,將自動獲得對應的一中文,中國”繁簡體域名。
《互聯網周刊》:預計何時ICANN將正式完成“,中國”的全球部署,網民何時將可以在瀏覽器中無障礙使用?
張健:我們尚不能準確預測時間,但可以肯定的是,ICANN正在穩步推進“中國”域名的全球部署工作。正如ICANN主席特拉什所言“這是項歷史性決議”,這決定了ICANN必須秉承審慎,穩定和安全的原則推進部署,其中會有大量的政策制定、技術測試等工作,需要我們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來推進。
齊麟:我們會密切跟蹤ICANN的“中國”域名全球部署最新進展。并及時告知公眾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