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厚敏
黃齊生(1879-1946),近代教育家,貴州安順人。
黃齊生一生堅持真理、正義、民主,熱愛祖國、熱愛教育和科學。他自學成才,不僅是著名的平民教育家,而且是學者、詩人、劇作家、教授。他是貴州現代史上著名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參與創辦了達德學校,并投身辛亥革命,他與陶行知、晏陽初等一起從事鄉村教育工作,為貴州培養了大批人才。1946年4月8日,在慰問重慶“校場口事件”被毆打的民主人士后,與葉挺、王若飛、秦邦憲回返延安途中,飛機在山西興縣黑茶山失事,不幸遇難,為史稱的“四八烈士”之一。在紀念延安“四八”飛機失事烈士犧牲63周年之際,大家懷念教育家黃齊生先生,學習他支持黃炎培所創立的職業教育思想。
職業教育思想是黃炎培、黃齊生具有明顯的中國二十世紀時代特征的教育思想。是中國歷史發展的產物。它的意義大大超越了職業教育本身,也超越了教育領域,成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進行民主主義革命和按這個革命的要求對社會進行改造的教育理論。
二十世紀初,中國教育面臨三大任務:一是怎樣使中國的教育從封建的精神枷鎖中解放出來,即實現教育的內容和方法的現代化:二是怎樣使教育從廣大平民百姓的奢侈品的高位上走下來,成為平民百姓的必須品,即實現教育的平民化、普及化;三是怎樣使教育與生活溝通,教育與生產溝通。即使教育成為社會和經濟發展培養有用人材的手段。職業教育思想充分體現了時代的需要。
職業教育的實踐活動是職業教育思想的實現和試金石,又是職業教育思想發展的實驗室。要在當時中國推行職業教育沒有作出一個職業教育事業的范本,光憑口頭文字宣傳是很難說服人的。因為,在當時,中國職業教育是一種新穎的教育,與傳統教育在培養對象、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材設備、師資結構等等,有很大的不同。比辦普通教育要困難得多。所以,樹一個職業教育的典型,,對豐富職業教育理論有重大意義。
二十一世紀,職業教育遍布全國,是對黃炎培、黃齊生職業教育思想的肯定。
黃齊生的童年,因家境貧困而身體虛弱多病,母親教他的民謠影響了他的一生。15歲,他即去商店學徒,好讀書。八年讀盡四書、五經、通鑒、楚辭、莊子、老子和李白、杜甫詩篇,以及西廂、水滸、三國、紅樓夢等小說與戲曲;同時還認真閱讀其兄黃干夫從貴陽帶去的近代西方政治、哲學書,成為商界奇才。后聘為貴陽最大商店“群明社”的總經理,不顧窮困,要求去其兄等創辦的貴州第一所新制民校——達德學校,實踐教育救國之愿。他在達德學校與時俱進。
1905年創辦了女生班,在達德學校開貴州女子教育的先河。他與達德同仁積極參與1911年貴州辛亥革命,當時曾定黃齊生為省交通廳長,他堅辭不就,堅守達德。辦工業、女工講習所,建農事試驗場,出《貴州實業雜志》。還主持創辦《達德周刊》,記載學校教學活動,選載學生優秀作文,評論時事,登載時人佳作、諷刺小品等,是貴州學校辦校刊之始。
黃齊生先生在貴陽首先推出的第一部話劇《維新夢》,于1913年10月在達德學校建校十周年校慶紀念會上演出,創教育寓于文藝之中。黃齊生編導的新劇都是為“喚醒新社會”而作的社會問題劇,在當時落后閉塞的貴州創辦話劇,真正使話劇作為活教材,起到了“教人、育人、激勵民眾、提倡新風尚”的作用,突出了育人的主題。
1917年,黃齊生倡議達德選派學生留日,黔中考送和自費留日20余人,由他率領赴日,考察日本教育,并領導他們組成“貴州教育實業參觀團”到江蘇、浙江、山東、北京等考察參觀,后籌劃與王若飛等10余人赴法勤工儉學3年,與中共早期黨員周恩來、蔡和森、徐特立等親密接觸,積極資助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主辦的《少年》雜志的編寫工作。同時考察英、法、德、比等國教育,對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有較深的體會。
1925年,貴州軍閥周西成“招賢”,委黃齊生以高官而不就,卻選任視學,深入鄉鎮視察20余縣,后任省立遵義三中校長。曾任中共貴州省委書記的周林、曾任林業部部長的雍文濤,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副部長的韓念龍、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文化部部長的陳沂等一批進步學生在該校讀書。
以后,被迫逃亡的社會生活又成就了黃齊生。
黃流亡到上海,被交通大學聘為訓育主任,中華職教社昆山徐公橋實驗區總干事兼農村改進講習所主任。當時黃炎培提出了“大職業教育主義”。認為“專守教育崗位不足
以救國……須分一部分精神參加社會運動?!薄绊毻瑫r和一切教育界、職業界努力地溝通和聯絡?!甭毥躺纭笆篃o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實施“平民教育”,黃齊生以此為教育的宗旨。
黃齊生追求的宗旨與教育家黃炎培的主張一致,全力以赴抓鄉村改進講習所工作。根據職教社“雙手萬能,手腦并用”精神,招收中專以上新生,不但進行筆試、口試,而且進行勞動考試。除主持全面工作,又主講政治思想和社會教育等課。為蘇、浙、閩、贛、皖、鄂、川、黔等省培養輸送了大批鄉村改進干部。
1934年,中華職教社又在上海南郊大海邊漕河涇建與徐公橋類似的“農村改進試驗區”及“農學團”。聘黃齊生為試驗區總干事和農學團主任。黃一邊主持招收??埔陨袭厴I青年30人的農學團教學,一邊帶領30個學友參加試驗區的建設和勞動,并主講國族精神。學友稱贊:“聽黃先生上課比聽書還有勁”。
1937年底,他親訪延安,受到毛主席接見,尊之為師。回貴陽后,他宣傳延安見聞,開展抗日救國運動。
1938年,中華職教社遷至重慶,黃老積極協助在西南交通樞紐貴陽建社,并提供達德學校為活動基地,派得力干部去云南支持墾殖局,開創草壩蠶業新村工作。僅年余,不僅幫助農民發展生產獲得稻米、蠶絲兩豐收,而且普及文化科學知識,開展演出、體育、軍事訓練,甚至像延安一樣辦起了冬學和夜校,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各方面均有創建。
黃齊老學徒出身,苦學成才,繼承我國傳統,又到國內外廣泛深入考察教育,結合近四十多年的城鄉教育改革實踐,形成他獨到的教育思想。
黃齊老自投身1904年創辦的貴州第一所代表科學與民主的新式學?!浴爸侨视氯?,天下之達德也”命名的達德學校,即以“智仁勇”的校旨貫穿一生,既以自勵,又以教人?!叭收卟粦n,智者不惑,勇者不懼”。本著愛國富民振興中華的良心,力圖以教育、科學、實業救國,執著地進行職業教育的改革、建設新村……
參考文獻:《黃齊生傳略》王鴻儒著(作者單位:貴州省金沙縣高坪鄉中心學校)
責任編輯:羅萬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