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仕謀
科舉是中國封建社會統治者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狀元是中國的特產,是中國科舉制度中的最高榮譽?!盃睢比∽浴巴稜睢保霸奔礊榈谝?,居首之意。在眾多的考試科目中,只有貢舉中進士科的第一人才稱狀元。在1300多年的科舉(指文舉)考試中,貴州有兩人獲“狀元”桂冠,一人獲探花殊榮。
趙以炯(1857-1906),字仲瑩,號鶴林。貴州貴陽人。清光緒十二年(1886)丙戌科進士第一人,是貴州歷代科舉考試中第一個榮獲狀元及第的驕子。
光緒十二年,趙以炯中狀元后,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光緒十四年,趙以炯出任四川鄉試副主考官。光緒十七年,出任廣西學政。在桂林(當時為廣西省府所在地)期間,與當時桂林的地方紳士文人如周璜、唐景崧、岑春煊、臬司蔡希鄰等來往甚密,經常與他們在山水間吟詩作賦。桂林的最高學府是四大書院,即桂山書院(又名孝廉書院)、經古書院(又名榕湖書院。后改為廣西大學堂)、宣成書院、秀峰書院(后改為廣西政法學堂),這四大書院的山長周璜、龍朝言、曹馴、石成峰都是學有專長的翰林,趙以炯常到四大書院講學,與其切磋技藝。其中,與桂山書院山長、古文家周璜交往最為密切。趙以炯離桂返朝時,四大山長曾為他作盛大宴會餞行。趙以炯任廣西學政的第二年,即光緒十八年(1892),廣西桂林人劉福姚會試登榜,殿試獨占鰲頭,為壬辰科進十第一人。用今天的話來說,趙以炯在廣西學政任上,廣西出了狀元,這當然與趙以炯的功勞是分不開的。
光緒二十一年(1895),趙以炯充會試同考官。光緒二十三年,出任順天鄉試同考官后,趙以炯再也未授過職。光緒二十六年(1900)母喪。趙以炯回鄉服喪。在貴陽的“學古書院”任主講。三年后,喪滿,事畢還朝,正值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后清政府賠款割地,簽訂不平等的賣國條約,朝廷內外,一遍混亂。于是,趙以炯憤而辭官歸里,仍回鄉里講學,從此脫離仕途。由于仕途很不順利,他無展示才干的機會,因此,趙以炯郁郁而終,以致無明顯功績。
科舉考試上千年,貴州出了第一個狀元趙以炯,趙以炯因此成為貴州人的光榮。當年他中狀元的消息傳到僻遠邊陲的貴州,人們高高興興地慶賀了好幾個月。
值得可喜可賀的是,趙以炯還有個弟弟叫趙以煌,與其是同科,殿試時為三甲第十名。更令人驚喜的是,趙以炯另外還有其他兩位兄弟,一個名叫趙以煥、另一個叫趙以炳,也均有科名。故趙家有“一門四子登科”之譽。這在中國歷代科舉史上,是件稀罕義稀奇的喜事,怪不得鄉人引以為榮后,一連熱熱鬧鬧了好幾個月。
這一年丙戌科的二甲第54名,是后來1918年登上中華民國人總統寶座的徐世昌。
夏同穌(1869-1925),字用卿,貴州麻哈(今貴州麻江)人。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戊戌科進十第一人。也是貴州歷代科舉考試第二位金榜題名的狀元郎,與趙以炯金榜奪魁相隔僅12年時間。
光緒二十四年,夏同穌中狀元后,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光緒二十八年,夏同穌出任湖南鄉試主考官。此科鄉試是補庚子、辛丑恩正并科。湖南鄉試題為:《理財論》、《周禮六官與今六部同論》、《馮異愿國毋忘河北之難論》、《諸葛亮開誠心布公道論》、《唐太宗書督守之名于屏論》。后夏同穌被派遣赴日留學。
夏同穌人仕正值清末維新變法之時,他傾向維新潮流。赴日學習歸來,儼然一派新式人物。不過,夏同穌只重在割辮、修發、著洋裝等形式上。據說著洋裝的夏同穌曾使其妻不敢與其相認,儼然成了另一個人。東渡留日回來后,夏同穌成為中國科舉史上第一位取得雙重資格的狀元。
民國二年,夏同穌出任湖南國稅廳籌備處處長,眾議院議員。相繼任北京政府國務院法制局僉事、參事。民國五年,國會恢復,夏同穌再任眾議院議員。作為議員夏同穌曾為當時立法之事奔走。民國六年,出任江西實業廳廳長。民國八年,夏同穌離職,賦閑在家,不再任職,民國十四年病逝。
夏同穌能文善畫,名噪一時。他性格豪放,傾向新潮。
1300多年的科舉考試,其制度也趨于完備,“探花”作為科舉考試第三人的代稱始于北宋晚期。探花雖然代表的是第三人及第,名位在“狀元”和“榜眼”之后,但“探花”與“狀元”、“榜眼”一起統稱為“三鼎甲”,同樣是天子門生,是一甲及第,是十分難得的榮譽,也是成千上萬舉子夢寐以求的目標,還是與“狀元”、“榜眼”不相上下的高才。
楊兆麟(1870年出生,卒年不詳)。字次典。貴州遵義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癸卯科王壽彭榜進士第三人。是貴州唯一獲“探花”頭銜而金榜題名的探花郎。
楊兆麟在光緒十七年參加鄉試。考中舉人。光緒二十九年五月二十八日,光緒帝于太和殿傳臚:一甲三人,王壽彭授翰林院修撰,左霈、楊兆麟授編修,賜進士及第:二甲黎湛枝等一百三十八人,賜進士出身:三甲牛蘭等一百七十四人,賜同進士出身。
楊兆麟進士及第后,入進士館,在編修處任協修。光緒三十二年,朝廷派楊兆麟留學日本,兩年后學成回國。在已經建立的新帝制下的學部供職。而后,楊兆麟出任編譯圖書局副局長。此后又調任翰林院編書處任詳校官,編書完成之后,提為知府,道臺候補。隨后又調任翰林院撰文、圖書館協修官。
宣統皇帝登基后,朝廷京察、大考翰林、詹事,有點像現在的干部年終考核,結果楊兆麟的考核得分名列一等,按例晉升。加三品官銜。在實錄館任纂修官。后來,又任學部圖書局局長。宣統二年,補授楊兆麟浙江杭州知府,官至道臺知府。
楊兆麟一生從事編纂、修撰書籍工作,他對五代、宋詞作了大量的??保砉ぷ?,經他親手修撰過的書稿無數,也挽救了不少瀕臨被毀的文檔和珍貴史料,宣統帝聞后,加晉二品官銜??梢哉f,楊兆麟是清朝最稱職的文書及圖書管理官員。
(作者單位:廣西桂林工學院附屬小學)
責任編輯: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