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朗
“森林之城、避暑之都”這張貴陽的城市名片,令今天所有的貴陽人感到驕傲和自豪。而這一城市名片的打造,卻伴隨著貴陽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歷程,伴隨著省、市各級領導和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和探索。
一、歷史的誤解
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貴陽給人的印象,仍然是一個貧窮落后的地方。那時貴州的經濟總量、人均CDP居全國末位,貧困人口比例居全國之首。外地人一提到貴陽,總離不開三句話:“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分銀”。這三句話據說是舊社會寫在教科書上,用來描述當時的貴州的。盡管解放后在黨和政府的領導和全省人民的艱苦奮斗下,貴州、貴陽有了很大的進步和發展,但人們總是用這三句話來評價貴州,評價貴陽。這“三無”著實讓貴陽人抬不起頭來。以至于貴陽人到外地出差,總怕別人瞧不起,不敢理直氣壯地稱自己是貴州人,而以“重慶人”、“四川人”予以搪塞。其時,貴陽人總是據理力爭:天無三日晴,說明貴州雨水多,利于農作物生長;地無三里平,說明貴州山多,山多是個寶,礦產資源豐富;人無三分銀——解放后人民生活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不能和舊社會同日而語。但是,很遺憾,因為窮,因為生態環境差,因為落后,我們還是挺不起腰桿來。
二、打造名片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了黔中大地。貴陽人民和全省各族人民一道,涌入到改革的大潮中。80年代,貴陽開始了大規模的舊城改造,著力改變城市面貌,時任省委書記胡錦濤還親自帶領貴陽人民到南明河清淤。市委、市政府大力發展經濟,開展扶貧攻堅,著力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隨著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貴陽也加大了對外宣傳的力度。宣傳貴陽就要明確貴陽的特點和定位,要有一張像樣的城市名片。貴陽氣候好,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那時許多貴陽人就稱自己的城市為“第二春城”,而同處云貴高原的城市昆明,早已叫做“春城”,這一稱謂聽起來不是味兒,因為貴陽的氣候條件實際比昆明還要好。貴州省山地環境氣候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鄭小波說:“俄們叫第二春城?為什么老在別人的影子底下,這不是給別人做廣告嘛?”第二春城叫不響,那就叫“山城”罷。貴陽周圍山多,城在山中,是“山城貴陽”。但與貴陽毗鄰的重慶,早就叫“山城”了。重慶經濟發達、文化繁榮,曾是抗戰時期的“陪都”,名氣大,而且山城特點遠比貴陽的突出,人家“山城重慶”的牌子,早已是名聲在外了。
貴陽還是要有自己的名片。這張名片還是要靠貴陽人自己打造。80年代初始,貴陽就開展了大規模的群眾性義務植樹造林活動,并且年年堅持,加上飛播造林,貴陽形成了一條長70公里、寬1-7公里,總面積13.6萬畝的環城林帶。1950年代末至今,貴陽市陸續建成了黔靈公園、森林公園、河濱公園、南郊公園、東山公園、鹿沖關公園、藥用植物園、金陽觀山公園、石林公園,還開辟了長坡嶺森林公園和順海森林公園。90年代到新世紀初,貴陽市區內又相繼建成了人民廣場、甲秀廣場、東山廣場、星力廣場、瑞花廣場、大十字廣場等城市綠化廣場。到目前為止,貴陽市建成區的綠地面積達51.48平方公里,綠化覆蓋率達41.12%,城市森林覆蓋率達34.77%。貴陽在全國省會城市中。形成了獨特的森林景觀和園林景觀。同時,貴陽市還加大了以煤氣為主的清潔能源的建設,開展了以“消滅明火爐灶,減少城市污染”為主的城市空氣環境治理,實施了“水變清,岸變綠、景變美”為主要內容的南明河三年治理工程。這些重大措施,使貴陽摘掉了“酸雨最嚴重的城市”的帽子,貴陽市的生態環境質量有了明顯的改善。貴陽市的各級領導和市民百姓,一方面在努力建設自己的家園,打造自己城市的名片;一方面也在不斷探索,尋找城市的特點和亮點。貴陽市是“山中有城、城中有山:林在城中,城在林中”、“森林環繞城市。玉帶穿城而過”、“貴州是個公園省、貴陽是個公園市”、“貴陽就像一個精美的盆景”、“貴陽市是天然大空調”、“天然大氧吧”、“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氣候宜人數貴陽”……這些精彩的描繪,不僅準確地反映了貴陽區別于其他地方的顯著特點,也充分體現了貴陽人的智慧,體現了貴陽市改革開放、建設發展的成果。所有這些,都成為貴陽城市名片定位的豐厚的基礎。
三、森林之城
2000年春節期間,國務院總理朱镕基到貴陽視察,對貴陽的森林景觀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在第三屆歐亞領導人會議上,朱總理力薦在貴陽召開“亞歐森林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國際研討會”。2001年7月,該研討會在貴陽召開,會議通過了以“攜手共建綠色新世紀”為主題的貴陽宣言。來自亞歐23個國家的專家對貴陽豐富的森林資源給予高度評價,稱貴陽為“森林之城,休閑勝地”。研討會召開后,時任貴州省省長石秀詩專門給市政府來函:建議貴陽市政府著眼貴陽的氣候和森林資源,考慮貴陽城市是否可定位為“林城”。2001年8月,貴陽市人大常委會正式決定,將貴陽定位為“林城”。這個定位的出臺,很快引起了貴陽市民的強烈反響。當時的民意調查顯示:97.43%的市民認為“林城”稱謂更能彰顯貴陽的城市形象。
為了使貴陽有更良好的生態環境,推動可持續發展,市委、市政府又相繼推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2001年實施“環境立市”戰略;2001決定在保護好第一環城林帶的同時,再建一條長304公里,總面積132萬畝的第二環城林帶;2002年,作出建設循環經濟生態城市的決定……這些重大決策的實施,使“林城”更加名副其實。
2004年,我在市委任副書記。6月的一天中午,經濟日報社貴州記者站站長張健鳴打電話告訴我,國家林業局和經濟日報社將要舉辦一次全國性的“首屆中國城市森林論壇”,論壇的主題是“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論壇地點初選是南京或合肥。聽到這個消息,我認為這是一個絕好的機會,貴陽市是“林城”,完全有條件申辦這個論壇。我隨即向市委書記王曉東匯報。曉東書記完全贊成,并指示我們立即向論壇組委會申報。6月30日,市政府發出申報函,并同時向省林業廳報告,得到省林業廳的大力支持。國家林業局接到貴陽市政府的申報函后,對貴陽市的申辦條件心存疑慮,遂派出中國城市森林論壇科學顧問、中國林科院首席科學家彭鎮華同志一行三人,專程到貴陽考察。在貴陽期間,他們到了黔靈山、鹿沖關、南郊公園、長坡嶺林場等地,聽取了貴陽市林業綠化工作的匯報,被貴陽的森林景觀所折服,對貴陽的森林植被贊不絕口。8月13日,論壇組委會復函市政府,認為“貴陽市在林業建設方面成績顯著,對城市
森林在城市建設中的地位認識深刻??偨Y和推廣貴陽城市林業建設的寶貴經驗,對推動和促進全國城市森林建設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苯M委會同意確定貴陽為首屆中國城市森林論壇的承辦城市。
2004年11月18日,“首屆中國城市森林論壇”在貴陽市花溪國賓館隆重開幕。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陳邦柱主持會議,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思卿、國家林業局和經濟日報社的負責人、貴州省委書記錢運錄、省長石秀詩、副書記黃瑤、副省長祿智明、貴陽市的黨政領導以及全國各省區、市相關城市的市長。全國城市森林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這次論壇非常成功。會上,國家林業局授予貴陽市“國家森林城市”的稱號,這是國家林業局授予的首個“國家森林城市”。貴陽的“林城”稱謂,不僅市人大常委會予以法定,還得到國家林業局的認可。至此,“森林之城”實至名歸。
四、避暑之都
“林城”的定位,有力地促進了貴陽市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推進了貴陽市經濟社會的發展。2004年,全國綠化委員會授予貴陽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這是當時唯一獲此殊榮的省會城市。從2004年起,由香港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牽頭,聯合亞太環境保護協會、中國城市研究院等多家機構。開始在香港制定中國避暑旅游城市評價體系,開展對全國(包括臺灣、香港、澳門)范圍內的避暑旅游城市進行公眾口碑訪問、調查研究和專家評價工作,連續四年在港發布“中國避暑旅游城市排行榜”。貴陽因口碑支持率高,專家贊許度高,指數評分高,連續三次名列前茅,榮登排行榜之首。2006年10月15日,在貴陽大劇院,首席公信息喬惠民代表總評價師林強芳博士以及聯合評價機構,將“中國避暑之都”城市品牌形象牌匾授予貴陽市政府,時任市委書記王曉東、市長袁周代表貴陽市接牌。2007年8月,經國內氣候、環保等有關方面的專家對貴陽市80年來氣象資料的評議和科學論證,中國氣象學會也授予貴陽“中國避暑之都”的美譽。
至此,“森林之城,避暑之都”成為貴陽市的城市形象定位。這一城市形象定位,彰顯了貴陽在生態和氣候方面獨有的資源優勢,樹立了貴陽“綠色”、“環?!钡某鞘行蜗螅宫F了貴陽“宜居宜業”的城市功能。這一城市形象定位,是幾代貴陽人努力打造的結果,是三十年改革開放不斷促進的結果。
五、爽爽的貴陽
在貴陽市榮膺“中國避暑之都”稱譽之后,貴陽市委和市政府即把向國內外力推“森林之城,避暑之都”這張名片確定為對外宣傳工作的重點。2007年,貴陽市舉辦了“森林之城魅力貴陽首屆中國(貴陽)避暑節”。這屆避暑節取得了很大成功,到貴州、到貴陽“納涼避暑、休閑旅游”成為全國夏季旅游的熱點。據統計,在避暑節的推動下,2007年夏季貴陽市旅游總收入達45.21億元,比上年同期凈增15.57億元,同比增長52.53%。
為了加大貴陽避暑旅游的宣傳力度,去年10月。省委常委、貴陽市委書記李軍同志專門寫了一首歌詞《爽爽的貴陽》:
“我背著裝滿渴望的行囊/尋覓拋開暑塵的地方/今天與你相遇/眼里釋放驚喜的光芒/遠去了/渾濁的天空/遠去了/難熬的熱浪/環城森林涌來縷縷清新/黔靈山風吹過陣陣蔭涼/綠綠的貴陽/爽爽的貴陽/感受著你的氣息/我醉倒在愜意的天堂。
我背著裝滿向往的行囊/尋覓抖落風霜的地方/今天與你相擁/心兒奏出輕松的樂章/遠去了/紛繁的瑣事/遠去了/莫名的惆悵/甲秀樓上數點歡跳的星星/花溪河里捧起歡樂的月亮/和和的貴陽/爽爽的貴陽/徜徉在你的懷里/我回到了童年的時光?!?/p>
這是一首動聽的歌,滿懷深情歌唱貴陽的歌。在今年舉辦的“貴陽避暑季”活動開幕式上,著名歌手孫楠主唱了這首歌。一時間傳唱開來,貴陽人的心被唱得爽爽的。
“森林之城避暑之都”、“爽爽的貴陽”,已成為貴陽人十分驕傲和自豪的城市名片,令外地人羨慕不已。2008年7月,貴陽市組織了“全國百名黨報老總看貴陽”活動,炎夏之季,來自全國各地的黨報老總們充分領略了“中國避暑之都”得天獨厚的清涼氣候和美不勝收的風景名勝。蚌埠日報社社長、黨委書記郭志勇說:“爽爽的貴陽”名不虛傳!一個“爽”字準確地概括了來訪者的全部感受:因氣候涼爽所以心情爽快,因心情爽所以充分感受到這個城市的生態優勢、厚重歷史、都市繁華以及百姓安居樂業的和諧美景。
爽爽的貴陽,前途無量!
原載《浪潮》
(作者:貴州省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貴陽市政協原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