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兵
200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也是推進“十一五”規劃順利實施的關鍵一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機還在繼續深化,存在著許多不確定因素,這使得中國經濟在2009年的發展充滿許多不確定因素,充滿各種機遇和挑戰。因此,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09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部署。做好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對于中國有效應對當前的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保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至關重要。
2008年,我國經濟良好的基本面未變
從總體上看,2008年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態勢未發生改變,仍處在持續較快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由于國內、國際出現許多重大而復雜的問題,我國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是相當不容易的,黨中央國務院在一年內對宏觀經濟政策進行了多次重大調整,其頻率和速度前所未有。
2008年初,由于中國經濟已經連續五年保持兩位數的發展速度,在物價快速上漲壓力下,“防過熱、防通脹”的宏觀調控任務和穩健的財政政策、從緊的貨幣政策成為當然的選擇。
去年年中,由于汶川地震和美國金融危機影響了我國經濟增長,中央提出了“保增長、控物價”的宏觀調控任務,突出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這一主題。
進入11月份,由于美國金融危機逐步演變為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增長特別是出口產生了重大影響,黨中央對宏觀經濟政策作出重大調整,轉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并出臺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兩年投資4萬億元。
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影響開始顯現
如何判斷2009年中國經濟呢?我們在看到當前國民經濟總體上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也要看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還在蔓延,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還在加深。
從國內看,2008年10月份以后我國財政收入、發電量和粗鋼產量均下降,我國經濟減速勢頭超出預料。從國外看,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仍在加劇和蔓延,主要發達國家已步入衰退,新興經濟體普遍減速。
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越是在形勢嚴峻的時候,越要看到我們的優勢;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要增強我們的信心。這一信心來自于改革開放30年經濟快速發展積累的較牢固的物質基礎,這一信心來自于改革開放30年體制機制改革帶來的較強活力,這一信心來自于國內仍有著較為巨大的需求潛力,這一信心來自于黨中央和國務院高瞻遠矚、見微知著的宏觀調控能力。
2009年,中國經濟依然處于理性增長之中
經濟學家預測,2009年我國GDP增長在9%左右。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和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汪同三分析:“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際經濟形勢的狀況和已經采取的政策,以及對于即將采取的政策的判斷上,我認為能夠實現9%的增長,甚至再多一點的增長。”
為了“保增長”,中央對宏觀經濟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明確要求“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準、工作要實”。要盡快采取措施,盡快見到效果。據發展改革委測算,國家擴大內需刺激經濟的措施大體可以每年拉動經濟增長1個百分點。
為了“保增長”,中國人民銀行自去年9月份以來連續四次下調利率、三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特別是年末存貸款基準利率下調1.08個百分點,力度之重近年罕見。
在外需不足的情況下,擴大內需就成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主要動力。一方面,國家擴大了投資需求,開工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另一方面,更加看重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民生,擴大消費需求。國家大幅提高了糧食最低收購價格,大規模開展保障性住房建設,繼續上調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以增強城鄉居民的消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