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利
[摘要]園林景觀發展的歷史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適應現代園林景觀研究卻只有40多年。所以,很多人對園林景觀的認識很膚淺,認為園林只是種花種草,挖湖堆山,置石理水。改革開放以后,很多人有了出國的機會,看到歐洲幾何對稱的園林,開闊的大草坪很壯觀,于是歐陸風、草坪風等風格的住宅小區不斷涌現。隨著房地產的蓬勃興起,中國園林風、歐陸風在居住小區中盛行,但這些園林景觀往往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功能,也沒有考慮到小區人性空間和功能性空間。
[關鍵詞]生態園林 設計
中圖分類號:S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320082-01
一、生態園林的概念
生態園林是中國園林工作者創建的跨世紀城市園林理論,是制訂城市綠化方針和政策的重要依據。運用生態園林觀點,重新認識園林綠化的三個效益,是一門園林經濟學,是具中國特色的城市園林模式。
研究小區園林諸因素及其關系的生態園林,其以生態學為原理的園林學說,研究的對象是按生態學的原理為依據建立起來的自然環境或游憩境域。小區園林不能墨守傳統管理方式,被動地進行養護管理,應以生態學重新認識組成園林諸因素的作用,認識園林植物的作用,特別是處理好人與園林植物的主體樹木間的關系,進一步加深園林綠化三效益的認識。以人與樹木共榮為原則。
小區園林按照生態園林綠地的觀點,把園林辦成人們走向自然的第一課堂,以其獨特的教育方式,啟迪人們與樹木共存。創建知識型植物群落,讓人們認識大自然的另一個大家庭;組建保健型植物群落,則讓人們同植物和睦相處;生產型植物群落告訴人們綠色植物是生存之本;景觀植物群落將激發人們愛護自然、愛美的自然本性。
小區綠化是城市重要的基礎設施,是城市市政公用事業和環境建設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化城市的象征和文明標志。小區綠化能達到以下幾個目的: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美化城市工作和生活環境,創造新的城市景觀,提高城市規劃的布局質量,保護風景名勝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生物多樣性,吸引投資,促進旅游事業的發展。人們對城市綠化的要求不僅要求城市綠地面積數量有很大的增加,而城市綠地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作用是通過園林植物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所產生的生態效益來實現的。生態效益的大小取決于綠量,而綠量的大小則取決于園林植物總葉面積的大小。改善城市綠地的植物配植和空間結構,堅持以喬木為主體,喬灌草結構合理,提高綠地的空間利用率,增加城市的綠量,使有限的城市綠地發揮最大的生態效益和景觀效益。
二、了解居住者的需求
當然,設計一個具有人性化空間的居住區首先必須了解居住者的行為需求,生活習慣。居住環境是為人而創造的,是為滿足人的需求而設計的。在設計中應主要注重以下方面:
1.安全性;2.健康性;3.舒適性;4.通達性;5.識別性;6.領域性;7.多樣性;8.和諧性;9.連續性;10.文化性;11.生態性。
三、重歸人性的場所
當滿足了環境的一些基本特征后,我們開始考慮何為人性化的居住區。當設計是為了生活、為了人內在的體驗,當設計師成為一個內在者而融入當地人的生活,當設計的對象具有功用和意義時,我們方可重歸人性的場所,找回那故事的地方。所以,進行景觀設計時,作為設計者應做到:
1.認識人性。人作為一個自然人和社會人,他們到底需要什么?人需要交流,害怕孤獨;需要運動,需要坐下休息;人離不開水,人也愛玩火;愛采摘和捕獲;需要庇護和蔭涼,需要瞭望,看別人而不被別人看到;人需要領地,需要適當尺度的空間;人需要安全,同時人需要挑戰;愛走平坦的道路,有時卻愛涉水、踏汀步、穿障礙、過橋梁。同時,人要交流、要戀愛、要被人關注、同時喜歡關注別人。因此,需要設計的場所能讓人性充分發揮。
2.閱讀大地。大自然的風、水、雨、雪,植物的繁衍和動物的運動過程,災害的蔓延過程等等,都刻寫在大地上。因此大地會告訴我們什么地方可以有樹木,什么地方可以有水瀆;大地也告訴我們什么格局和形式是安全與健康的,因而是吉祥的,什么格局是危險和恐怖的,因而是兇煞的。同時,大地景觀是一部人文的書:大地上的足跡和道路,門和橋,墻和籬笆,建筑和城市以及大地上的文理和名字,都講述著關于人與人、人與自然的愛和恨,人類的過去、現在甚至未來。因此,閱讀大地是在認識自然,而更重要的是認識人自己。
3.體驗生活。體驗當地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當地人的價值觀。如果你不到都江堰的江邊林下坐上一天,就不明白為什么成都被認為是中國最悠閑的城市;如果你不搭一回北京街上的出租車,就不理解北京作為“政治中心”的含義;如果你不到溫州街頭走走。你就不知道“全民皆商”的意味。只有懂得當地人的生活,才會有符合當地人生活的公共空間的設計。
4.聆聽故事。故事源于當地人的生活和場所的歷史,因此要聽未來場所使用者講述關于足下土地的故事,同時要掘地三尺,閱讀關于這塊場地的自然及人文歷史,不管實物的或是文字的。由此感悟地方精神:一種源于當地的自然過程及人文過程的內在的力量,是設計形式背后的動力和原因,也是設計所表達和體現的場所的本質屬性。這樣的設計是屬于當地人的,屬于當地人的生活,當然也是屬于當地自然與歷史過程。
5.尋回童年的記憶。童年是絕大多數人一生中最美好、最快樂的時光,而且大多數人經歷過相同的童趣。在設計里融入一些童年記憶的痕跡,讓居住者憶起童年時光,這也是體現居住區園林景觀人性化設計的表現。
總而言之,營造人性化居住區景觀,要符合自然法則,遵循生態學原則,挖掘和賦予特定居住區特定景觀的獨特理念和精神,追求自然、社會、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力求做到“天人合一”。
四、結束語
居住環境是人類最為重要的生存空間。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以人為本”的居住環境逐漸走入生活。園林城市是增強城市競爭力,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爭取主動的必然選擇。城市的形成是一個不斷生長的過程,他永遠處在變化之中,尤其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這只無形的手對城市建設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市場從多方面對城市建設進行調節。這就要求城市的規劃要具備彈性,適應城市發展。為城市生命歷史和生存狀態提供連續的空間,以適應城市發展多種可能的需求,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而園林綠地系統規劃通過構建合理綠地布局,以及對城市中各類綠地進行定性、定位、定量的規劃,保持和優化城市良好的生態環境,提升城市整體形象,改善市民的生活環境,引導市民生活方式的健康趨向。同時充分利用自然條件,挖掘用地優勢。協調城市的自然環境,因地制宜,優化布局,充分發揮各項綠地的功能以求整體利益的最大優化。并在用地上保障城市發展形態,控制城市的無效蔓延;從功能上保護城市生態環境,促進城市社會和經濟發展。小區園林的構建應積極配合城市的園林規劃,真正地使人們生活在城中,生活在大自然的氧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