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泱
一、背景
2006年,我州成立了湘西自治州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指導中心,中心下設辦公室,負責全州教師遠程培訓工作的具體組織和業務指導,并承擔中學學段輔導教師隊伍建設和學習輔導任務。下屬八縣市也成立了縣市級遠訓中心,負責本縣市遠訓管理和小學學段輔導教師隊伍建設與學習輔導工作。目前我州已有一萬多中小學教師在網上進行遠程學習和交流。按照教學計劃,我州參加非學歷遠程培訓的學員,第一學年在指定的網站上進行了公共課程和專業課程的學習。經過實踐發現單純的課程學習,不利于教師的交流和解決工學矛盾,且在不十分恰當的課程設置和研修模式下制定的教學方案和計劃不能達到期望的效果。同時單一的程式化網絡教學平臺,局限了更多研修活動的開展。為解決這些矛盾,我們決定開發設計基于Web的教師研修平臺。
二、教師研修的需求分析
實施教師研修項目是一個系統工程,而在這個系統工程里需求分析又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教師研修主要包括培訓學習、網絡交流和工作輔助等主要模塊,其中培訓學習又是我們要實現的重點目標。教師的遠程培訓著眼于教師的教育教學績效行為,必須針對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選取較好的教學與輔導模式,采取系統全面的績效改進措施制定培訓方案,才能保證培訓的有效性。
組織分析:我州教師研修的實施是通過州縣兩級教師遠程培訓中心進行組織管理的,縣市中心直接管理行政所屬會員校。但網上教學與交流又是以學段、學科分類(班)進行的。同時由于不同地區經濟條件和硬件環境的差異,這就要求在學習目標確定、輔導形式以及評價方式等方面必須是多線程的。
人員分析:教師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肩負著培養祖國的創新人才的任務。由于學科多、專業繁雜,每一個教師所面臨的學科壓力與要求都不同,加之教師所在的地域條件、經濟條件、學校性質、學科背景、學生素質、群體目標存在的較大差異。所以必須確定一個合理的研修目標,從而達到既能調動教師參與研修的積極性,又能加強不同個體之間的交流和協作的目的。
工作分析:工學矛盾是教師參與遠程研修的一個大問題,它直接影響著研修的最終效益。而不同學段和學科教師在工作時間分配上存在明顯的差異,例如語文、數學、外語等學科一般上課時間在上午,而生物、地理、歷史等學科教師多在下午上課。了解這一點,對我們制定會員校組織集體上網參與研修活動方案有很大的幫助。另一個解決工學矛盾的途徑就是盡可能讓研修內容與教學同步,并且在研修網站上提供輔助教學活動的軟件系統。
知識分析:組織研修的目的,就是使教師掌握知識和技能,促進隱性知識向顯性知識的轉化繼而實現共享。參加遠程研修的均為在職的中小學教師,絕大部分具有合格的學歷,已具備了規定的學科專業知識。新課程實施后,教師利用暑假參加了多次的集中課改培訓,包括通識培訓和學科培訓。所以遠程研修的重點主要放在教育教學實踐操作與交流層面上,因為知識只有作用于實踐,才能給人們帶來價值。
周期分析:教師培訓過程實際上是從接觸期-反應期-學習期-建構期-應用期不斷循環的,并且是不斷上升的。遠程研修與傳統的集中培訓不同,它需要參與者首先具備一定的計算機網絡使用經驗。而目前教師計算機網絡應用水平參差不齊,所以參與遠程研修需要較長的接觸期。
三、研修平臺的功能框架和技術實現
根據當前計算機領域的技術狀況和發展趨勢,研修平臺的開發主要立足于最先進且成熟的主流技術和主流產品,在技術開放和高度集成的基礎上,進行高層次的應用開發。在保證高度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達到系統易用性、可維護性和可擴展性。
依據我州遠程研修工作的具體需求和管理模式,研修平臺從總體上劃分為管理服務、功能子系統、數據資源庫三大模塊,各功能模塊之間具有靈活的接口,同時還留有通用接口以備將來系統的拓展。前臺Web服務,系統總體結構如下。
該系統的功能實現基本覆蓋培訓研修活動的各個環節,管理的范圍包括培訓涉及的所有對象和資源,通過建立基于Internet(B/S結構)的教學支撐環境以及評價系統,實現遠程教學和遠程考核,包括信息數據傳輸、文本和音視頻課件傳輸以及異地教學互動。同時系統對教學輔導教師和學員的上網次數、學習時長、學習進度能有效地跟蹤顯示和自動監控,并通過對各項指標的智能測評,客觀地反映學員參加培訓的效果。
整個系統采用MS SQL Server數據庫,能實現對較大關系數據表的操作,前臺Web頁面和后臺管理均用ASP.NET開發,具有較高的效率。
四、平臺的開發與應用
為了盡快解決我州教師遠訓工作中的一些問題,州遠程培訓中心與州教科院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聯合,成
功開發了具有自主產權基于Web Service的集信息發布、教學、管理、作品交流、工作輔助等功能為一體的教師研修網絡平臺---湘西教師網(http://www.xxteacher.net),并于2008年正式投入使用。我州遠訓中心充分利用自主開發的研修平臺,結合本地實際和需求認真制訂了目前中小學教師非學歷培訓兩年的教學計劃,確定了以公共課程和教學作品設計交流為本階段的研修目標。在公共課程資源建設上投入了大量資金,提供了與教學緊密聯系的、指導操作性強的課堂教學技巧、學生學習方法設計、教育技術應用等類別課程,學員的學習作業由所有輔導老師共同商量確定發布。在第二學年的遠程教學過程中,還改變了以往以縣市為單位的教學組織和管理形式,改為以學科、學段為班級進行交流、輔導,每位參訓學員必須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至少提交5篇教案、5篇教學反思和1個課堂實錄并要求對同伴的作品進行評價。通過這樣的形式來促進參訓學員之間的交流。
研修平臺試用一年來,得到了參訓學員和相關管理部門的高度評價,為教師遠程研修項目的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陶佑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