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靈芝
所謂創新教育就是使整個教育過程被賦予人類創新活動的特征,并以此為教育基礎,達到培養創新人才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的的教育。實施創新教育就是要從培養創新精神入手,以提高創新能力為核心,帶動學生整體素質的自主構建和協調發展。而創新精神和能力不是天生的,它雖然受遺傳因素的影響,但主要在于后天的培養和教育。創新教育的過程,不是受教育者消極被動的被塑造的過程,而是充分發揮其主體性、主動性,使教學過程成為受教育者不斷認識、追求探索和完善的過程,亦即培養受教育者獨立學習、大膽探索、勇于創新的過程。
就數學教學而言,如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找到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就成為教學中應該關注和突破的一個重要課題。我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的:
一、營造寬松和諧、自由的教學環境,形成創新氛圍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創新能力只有在他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表現和發展”。所謂“心理安全”是指不需要有戒備心,不會受到苛求和責備。所謂“心理自由”是指在思考問題時,不必受過多的條條框框的束縛,能夠有比較自由的思維表達。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只有師生關系和諧,才能使他們的心理距離接近,心情舒暢,才有可能使學生的創新精神獲得最大限度的表現和發展。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造這樣一種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心理舒暢的情景下愉快地學習,從而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進行創造思維和想象。
二、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
創新教育的理論認為,興趣是創新的動力之一。我是從以下三個方面提高學生創新興趣的:
⒈讓成功帶來快樂,提升學生自信心
如果在學習中屢屢失敗,就會對從事的學習失去信心。教師創造合適的機會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對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開展各種問題解決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我,解決一個又一個數學問題,感受數學給他們帶來的成功和快樂,可以極大培養學生創新的興趣。
⒉利用“最近發展區理論”,使學生達到一種“渴求”心界
我認為,“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問題,才能引起學生的創新興趣。因為這樣的問題才會吸引學生,引起認知沖突,渴求去解決它。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設置問題。例如,在學完兩角和的正弦公式“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之后,可以讓學生解決倍角公式的問題。
3.感知數學美,形成“不衰”的興趣
由那么多個數或式形成的數列,一個通項公式以概之;圓錐曲線可用一個函數表達式容之。這不正是數學的簡潔美與巧妙美嗎?生活中的許多形體是依據數學中的重要理論產生的,也有的是幾何圖形組合而成,它們具有很強的審美價值。生活中的剪紙,許多地方應用的就是圖形的軸對稱和中心對稱原理,由此形成了剪紙藝術。教學中就要讓學生充分體會數學圖形給生活帶來的美感,盡量把生活實際中美的圖形聯系到課堂教學中,使他們產生創造圖形美的欲望。
只有讓學生充分感知數學的內在美,以及它的應用價值,才能維持對數學長盛不衰的興趣,形成創新的內在動力。
三、激勵學生質疑與求異
質疑與批判是創新精神的最好體現;求異是創新的核心。我不追求學生的思路跟教材一致,跟老師一致,鼓勵學生敢于對教材上的內容和教師的講解進行質疑與批判,對同學們的觀點,更要敢于質疑。同時,我在數學解題教學中,引導學生多方位觀察,多角度思考,廣泛聯想,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解題后讓學生進行反思和引申,鼓勵學生積極求異。課本上有這樣一道習題:“已知cotα=m(m≠0),求cosα。”學生先后找出了四種思路(略),他們思維活躍,一題多解,競相發言,課堂高潮迭起。
隨著數學課程改革的深入,一個個新理念和新思想層出不窮,但重視學生個性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已達成共識。值得肯定的是,新課程標準的頒布為我們實施創新教育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我們應該多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取長補短,盡力為孩子們的創新思維插上騰飛的翅膀!
(責任編輯:吳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