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波
自主、合作、探究、創新是一種新的教育模式,它能夠使學習者通過對已有知識的學習,拓展視野,孕育創新。我就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如何探索創新談一點個人的想法。
一、明確實驗教學的思想。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也就是物理的定義、定理、規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實驗和實踐活動中,那么我們所說的實驗也就不僅僅局限于現行初中物理教科書中所安排的十九個學生分組實驗,兩百一十一個演示實驗和若干課外小實驗。我們的實驗教學可以在課堂上,也可以在課外完成;可以使用實驗室所配備的器材,也可以自備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現有物品,經常用學生身邊的物品做實驗,如用鉛筆和小刀做壓強實驗,用雪碧瓶做液體壓強與深度關系的實驗,用汽水瓶做大氣壓實驗用眼藥瓶做物體的浮沉實驗,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實驗等,這些器材學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學生明白物理就在身邊,物理與生活聯系非常緊
密。而且通過這些課本上沒有出現的器材啟發學生的探究創新。
二、提高學生實驗能力
過去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實驗能力,特別是動手能力方面,還是做得不夠的。培養學生實驗能力是我國近些年來物理教學新課程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讓學生動手做實驗,能夠使學生對物理事實獲得具體的、明確的認識,這是了解其概念和規律的的基礎。
實驗能力主要包括觀察力、操作能力、數據處理能力以及實驗報告能力:一要培養觀察能力。無論是教師的演示實驗還是學生的分組實驗,學生都有一個對物理現象進行有目的、有序的觀察過程。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的全面性、準確性和深刻性。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通常采取的方法有:對比觀察法和歸納觀察法。對比觀察法往往是通過對兩個事物、現象的對比,或把某一現象發生變化的前后情況進行比較來實現的。歸納觀察法是通過對個別現象進行觀察,經過分析、推廣,再歸納為一般性的規律。觀察能力的培養是教學大綱中重點強調的,應該在平時的觀察中逐步提高。二要培養操作能力。實驗過程離不開操作,操作是否正確規范都有可能影響實驗的結果,甚至直接導致實驗的失敗。應該引導學生在操作前擬定操作步驟,要了解所使用儀器的用途、規格和使用注意事項,按照實驗原理,學會控制實驗條件,合理組裝或連接實驗裝置。另外,在操作過程中故障的排除是許多學生的薄弱環節,要放手讓學生自己獨立解決,養成手腦并用、獨立工作的習慣和能力。三要培養數據處理能力。要得到正確的實驗結果就必須具備一定的數據處理能力。在中學階段,要求學生養成對于一個量的確認需獲得多組數據(多次直接測量)才有可信度的習慣;對于直接讀取的數據應該會用有效數字表示;能自己設計表格進行間接測量的計算;能用代數法、圖象法幾何法來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要將科學實驗的全過程和成果完整地表達出來,就要指導學生認真獨立地寫好實驗報告,這也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總結規律和文字表達能力的重要措施。實驗報告的內容要規范化,一般應包括:實驗課題、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儀器裝置、實驗步驟、數據記錄和處理實驗結論、誤差分析等。實驗中,讓學生互相交流協作,共同探討在合作中提高實驗能力。
總之,培養學生實驗能力要以提高實驗素養為指導思想,注重必要的實驗技能訓練。長期堅持強化實驗能力訓練,就能使學生更快更熟練地掌握科學實驗方法,推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責任編輯:馮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