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立靜
[摘要]基因專利觸及人類的道德底線,危及人類的道德傳統與基本信仰。基因專利保護帶來了重重的倫理困境。這種倫理困境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基因專利侵犯了人的基因自主權、隱私權;第二,基因專利褻瀆了人的最高價值與尊嚴,破壞了對生命的神圣信仰;第三,基因專利保護違背社會公正。
[關鍵詞]基因專利道德底線倫理
[中圖分類號]B82—05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1539(2009)02—0092—05
基因技術是全球發展最快的高技術之一,對現代基因技術的專利保護也一直是知識產權保護中最有爭議的課題之一。這種爭議涉及多個領域,包括法律、道德、宗教以及科學發展等在內的各個方面。人體基因是否可以被專利,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被專利,不同國家的回答是不一樣的。世界上各個國家對基因專利保護的態度及范圍存在很大差異,這種差異不僅源于它們在科學技術與經濟發展水平上的差距,而且源于各個國家不同的文化理念與價值觀。
無論是態度積極的國家還是態度中立的國家都對基因采取了專利保護,它們一致認為雖然人體的整個基因是不能授予專利的,但是從人體基因中分離的片段可獲得專利。只有態度保守的國家仍然堅持基因發現不能被授予專利。由此可見,不同國家對基因技術專利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在總體上,世界各國基因專利保護有一個共同的發展趨勢就是受保護的客體范圍越來越寬泛。基因專利客體的范圍的擴大給人類帶來越來越多的倫理困境,因而遭受到越來越多的反對。當科學家信心百倍地向基因技術深入挺進時,倫理學者和社會學者卻憂心忡忡。基因技術專利使人類的道德體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基因專利觸及了人類的道德底線,甚至顛覆了人類已有的道德傳統與基本信仰。
一、基因專利侵犯了個體的自主權與隱私權
基因專利權對人的基因權提出了挑戰,與科技有關的國際人權規范已將基因技術等現代科技列入特別影響人權發展的組成要素Ⅲ。因為人體基因是依附于每個生命個體的,是生命物質的基本組成部分,所以人的基因權利是人的生命權、健康權、自主權、隱私權的體現,它屬于人權的范疇。人的基因權不僅包含了個體對自我基因的獨立或完整占有權、知情權、處置權,還涵蓋了諸如對個體基因及人類基因的充分保護權。然而基因專利使個體的基因信息受到他人的控制和壟斷,個體喪失了對自身基因的完整占有權和處置權,從而使其自主權與隱私權受到了侵犯。
自主權是人之為人的基本要素之一。人作為理性的存在者,他有能力作出自認為良好的生活的理性計劃;有能力尊重他人同樣的自我決定的能力。一個人要想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就應該不受他人意志干涉自主自決地規劃自己的生活。自主不僅是道德義務的必要條件,而且要通過行使自主權來塑造自己的生活。正因為人具有自主自決的能力,人才具有價值與尊嚴。如果人的自主權被剝奪,他就沒有被作為應該受到尊重的人來對待。基因專利損害了基因信息提供者的自主權。因為基因專利與普通專利不同,其供體是人。一旦基因提供者的基因序列被研究者獲得而申請到專利,那么此基因信息就由專利人所專有,基因提供者就失去了對自身基因信息的處置權。更嚴重的是,人體基因專利權限制到基因信息提供者本身的權利,基因信息提供者的基因信息被他人壟斷,從而其自主權與人格尊嚴也受到嚴重傷害。基因不同于一般的社會信息,它是決定一個生物物種的所有生命現象的最基本的因子,是生物體內遺傳物質的最小功能單位。人體基因反映人所攜帶的遺傳信息。基因雖然從構成上屬于化學物質,但其記載著基因資源提供者的遺傳信息,與提供者的人格密不可分。當這種個體基因信息被他人專有,而基因信息提供者喪失處置權時,其自主自決的生活權利也就由此被剝奪了。
隱私權是人的天賦權利,它不僅是人的一項基本權利,而且也是其他重要基本權利諸如行使自由或個人自主權的必要條件。隱私與個人自由、自主及理性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系。保護隱私對于個人自由和自主是絕對必要的。當我們不尊重他人的個人隱私的時候,就是對他人自由與自主權的干涉。人們應該尊重他人的隱私,因為這是人實現自主的必要條件。尊重他人隱私的義務是一個自明的義務。在一般情況下,隱私必須受到尊重,因為它是保護個體自由和自決的重要盾牌。而基因專利侵犯了基因信息提供者的隱私權,使其人格尊嚴受到了潛在的威脅。因為人體基因是個體存在的物質基礎,其基因信息體現了個體存在的生物獨特性。這種獨特的基因信息屬于提供者身體的一部分,原本是個體的隱私。這種原本屬于個體隱私的基因信息一旦被授予專利,就會向社會公開。當個體的基因信息被公開后,個體就再也無法對這一隱私信息進行控制,更談不上自主處置了。尤其是當基因資源提供者的基因信息是帶有某種疾病遺傳基因信息時,這種不利的疾病遺傳信息因專利而公開會對提供者的生活與工作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極可能會遭遇基因歧視。例如,在美國,那些被診斷出攜帶致病基因的人已經遭到了保險公司和雇主的歧視,保險公司不允許擁有基因缺陷的人投保,雇主則不愿意聘用有基因缺陷的人。在這種情況下,基因專利不僅會損害基因資源提供者的自主性、人格尊嚴和隱私權,而且會對其社會生存與發展帶來毀滅性的打擊,他們會因此而遭受歧視與不平等待遇。雖然基因專利的申請條件中要求得到基因信息提供者的知情同意,尊重個體的自我決定權,但在基因專利實踐中許多基因專利的申請保護并未考慮到資源提供者的知情同意。總之,基因專利對個體人權進行侵犯,造成了人權的異化。
二、基因專利褻瀆了人的價值與尊嚴
在整個宇宙中,人具有最高的價值與尊嚴。正如康德所指出的“人本身就是目的”。“人,實則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個目的,并不是只供這個或那個意志任意利用的工具;因此,無論人的行為是對自己的或是對其他有理性者的,在他的一切行為上,總要把人認為是目的。”人具有最高價值,他超越于一切價值之上。沒有一種事物可以代替人的生命價值。所以人具有人之為人的普遍尊嚴。“一個有價值的東西能夠被其他東西所代替,這是等價;與此相反,超越于一切價值之上,沒有等價物可替代,才是尊嚴。”在康德看來,人是理性的生命,是自在地作為目的而存在的,因而不能作為物當作手段來使用,而只能是受尊重的對象。人與生俱來具有至高無上的價值與普遍的尊嚴。因為人作為一種有理性的動物,具有其他生命體所不具有的特殊性。人是地球上唯一擁有自我意識的生物。唯有人類能夠自覺地意識到自身的存在并追求有目的的生活,而不是僅僅滿足于一般的生存。只有擁有自我意識的生物,才具有與未來相涉的希冀,才具有求生的欲望。這種求生的欲望使個體成為一種不可替代的生命,成為個體尊嚴的
源泉。人是一種創造性的生命體,是一種能夠思維并有自己的文化的生命體,是一種自在的、合目的的生命體,也是一種最高級的生命體。因而人具有最高價值和尊嚴。
人具有最高價值與尊嚴還在于每一個人都是唯一的、獨特的存在。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不可重復的存在。正如美國科技哲學家憂那思(HansJonas)所言:“人的一個獨特的優先權在于:每個人都是其自身的不可重復的特性。”正因為人的生命的不可復制性使人的生命具有至高神圣性。每個人都與其他同類存在著差異性,這種差異性顯示了每個個體是獨特的存在。在漫長的歷史中,人的生命的產生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是人無法干預的。人的生命具有神圣性和神秘感。這種生命的神圣性和神秘感使人類自古以來就樹立了生命神圣的基本信仰。
但是人體基因專利使人的價值與尊嚴及有史以來人們樹立的有關生命的神圣信仰受到了嚴重褻瀆。基因雖然是一種化學物質,不是生命,但是它是一切生命的組成部分,有發展成為生命的潛力。對從人體內提取的基因進行專利,人的組織、器官可以專利,那么最后必然會發展到對人也可以專利。在基因專利保護中,人竟成了可專利的對象。如此一來,生命的神圣性、人類的價值和尊嚴將受到巨大挑戰,甚至會顛覆人類有關人的最高價值與尊嚴的道德傳統,破壞生命神圣的基本信仰。
專利權本質上是一種商業經營壟斷權,出于對個體利益的無限追求,基因專利人就有可能將此基因技術用于對人的生命的改造上。因為人體基因技術能夠改變人的生命,也為改變人的生命提供了工具。雖然人類有理性去控制自己不從事損害人類整體價值與尊嚴的破壞性行為,但是我們不能對人性寄予太高的厚望。由于商業利益的誘惑,什么行為都可能發生。正如科學家斯蒂芬·霍金曾指出的:“出于經濟方面的原因,已經允許把基因工程技術應用于人。隨著科學家對DNA獲得更加全面的了解,對人重新進行基因設計將不可避免。人類基因圖譜的破解,為人類提供了這樣的能力,即人類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隨意改造自己及其后代,到那時,對于人進行準確的定義都將面臨困難。”當人成為人制造的產品,成為他人設計的產品時,后果將是什么呢?后果就是人就不再是人了,人與動物的界線便徹底化解了。到那時,人性是什么,什么是人,我們都無法回答。人體是構成人的實體的必要條件。因為“我們是誰”有賴于我們與我們身體的關系,所以把我們的身體非人性化地視作物,就會得到“如果我的身體是物,那么我也是物”的結論。基因專利使人成為可以買賣或隨意改變的客體,成為他人的私有財產,人被視為物,人不再是社會一切行為的目的,人不再具有崇高的價值。如果基因專利成為人實現商業利益的工具和手段,那么,人在宇宙生命中的獨特地位及人的價值和尊嚴就將喪失殆盡。自古以來,生命的產生就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是人所無法控制的。而在西方宗教信仰中,上帝是人的創造者,因而人類始終保持著對上帝的崇敬與對生命的敬畏。然而基因專利對人的生命的控制和改變摧毀了人類的這一信仰,損害了人類對生命的神圣感與神秘感。人類成了造物主,成了活著的上帝。基因專利保護“對生命形式授予私人財產權并使之市場化,任意創造新的生命形態,將人貶為一整套分子體系或與其他物種的任意組合,使人凌駕于造物主之上,進一步破壞了人們的宗教虔誠”。生命的神圣性在基因專利中逐漸喪失。那么,“對我們的子孫后代來講,這意味著他們將認為世界上所有生命都是發明的,這將使神圣與世俗的界限、生命的內在價值和利用價值之間的界限統統消失,生命本身被降格為一種客觀狀態,沒有任何可以區別于純粹的機器的獨特和基本本質”。這是人類文明的倒退。雖然目前人的器官、人的組織及整個人體還沒有被納入到專利客體范圍,但是隨著基因技術的發展和其蘊藏的巨大商業價值的顯露,一些國家不顧倫理道德,任意修改專利法,對人體的基因、人體及人體的組成物質、甚至人的器官進行專利,這完全同人的價值觀背道而馳,將使人的靈魂和價值尊嚴消失在逐利的強烈光芒之中。無論技術怎樣發展,社會如何進步,生命、價值和尊嚴應該是人類永遠最值得珍視的東西。人類不應該屈服于商業利益的引誘,在金錢的照耀下放棄自己應該永遠珍視的生命的價值。人類基因技術的發展不應該改變人對生命的一些基本看法,如生命的神圣性和至上的價值。然而基因專利卻有可能將生命甚至于人推到專利的邊緣,對人的生命本質、價值和尊嚴、信仰帶來顛覆性的影響。今天,人類的道德傳統、基本的價值觀及信仰在科技發展中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當然,人類的道德危機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基因專利也不可能承擔起捍衛人類道德傳統與倫理信念的重要責任,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否認基因專利制度沒有負面影響,基因專利也不能因此而免責。如果技術的發展和各種人為的制度設置威脅到人類最基本的生存理念和價值觀,那么不管這種技術與制度所帶來的商業利益有多大,它在倫理上無論如何也不應該得到辯護。
三、基因專利保護違背社會公正
公正原則要求按照道德上正確的和適當的方式對待每個人,給予每個人所應得的利益。正如密爾所指出的:“人人公認每個人得到他應得的東西為公道;也公認每個人得到他不應得的福利或遭受他不應得的禍害為不公道。”公正作為一項道德原則,主要用來表達社會生活中人們的創造力及其成效與他們的社會地位及報酬、權利與義務、行為與賞罰之間等的適當的對等和平衡狀態。它要求貢獻是人們利益分配的源泉和依據,即社會應按照貢獻分配利益,公正原則強調利害交換的對等性,在維護個人利益的同時兼顧公眾利益。因而,應用到國際領域中的國際公正則要求按照道德上正確的和適當的方式對待參與人類社會合作的成員,根據貢獻原則,給予每個成員國所應得的利益。同時國際公正要求分配給每個成員國的利益與負擔及成員國之間的利害交換都應具有對等性,在維護成員國的利益的同時兼顧人類整體利益。
現行基因專利保護對有關基因專利中的利益與負擔并沒有進行對等的分配,這違反了人類最基本的倫理原則——公正。在基因專利中,專利權授予了基因研究者對基因資源的壟斷權,而基因資源提供者卻喪失了對其自身基因資源的處置權。雖然基因資源提供者在基因專利的研發過程中沒有付出智力和體力勞動,但是基因資源是一種非常特殊的不能從普通市場上獲得的稀有資本,只有依賴這種資本,研究人員才能獲得所謂的后續技術。因而,基因資源提供者在基因專利的研發中由于提供了基因資源而作出了貢獻,他與基因研發人員一樣對基因成果的開發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為了保障基因資源提供者的利益,確保基因資源擁有者能夠積極向研究人員提供此類重要的稀有資源,保證科技研發活動的正常進行,基因專利在確定技術成果的歸屬和利益分享時,應當考慮到基因資源提供體的利益,以充分體現利益分配的公正
性。但是現行的專利制度主張誰發現、誰發明、誰擁有、誰受益,強調對智力勞動與智力投資的激勵。但基因專利與一般的以自然客觀事物為發現或發明對象的專利不一樣,它依賴于基因信息提供者。基因專利的信息來源于基因資源提供者,他們為基因研發奉獻了自身的遺傳信息,這種信息是其身體的一部分。既然專利所有權授予其研發者或投資者,那么根據公正原則,基因專利制度應當對基因資源提供者進行一定的利益補償,使其在基因研發中受益。而現行基因專利保護并沒有關注到基因信息提供者的利益。這是利益分配不公正的表現。
同時,專利權人對經濟利益的無止境的追求會使社會公眾的利益受到損害。在當前基因專利中出現了這樣的趨勢:專利權人的利益不斷擴張,要求將專利權擴張到其他領域。如研究者發現某一基因序列中的ESTs片斷,還沒有來得及進行后續研究,在申請了ESTs專利后,接著要求對整個的cDNA序列相關的蛋白質抗體主張專利權。這種過于寬泛的權利要求,實質上是對社會公眾利益的損害。另一方面,這種過于寬泛的權利主張會造成基因資源的壟斷和浪費,不利于整個基因科學的發展,從而最終損害包括專利者在內的整個人類的利益。因為不同的研究者和企業對同一基因或功能相關的一組基因從不同技術層面持有不同的專利,會造成非常復雜的專利保護狀況,從而對進一步的研究和開發帶來不利的影響。例如,國際慈善會決定開發在發展中國家所需的瘧疾疫苗,但由于與該疫苗相關的基因專利被39個不同專利權人所擁有,因而國際慈善會不得不與他們分別進行談判、協商所涉及的知識產權問題。因為經濟利益的考慮,為了搶先占據未來商品市場,壟斷未來發展空間,一些專利權人在其研究成果與目標產品的工業化生產和進入市場還存在相當大的技術差距時,就申請專利,阻止其他研究者進入此領域的研究,基因專利中的利益追求會摧毀科學研究中的道德標準,會滋長出“基因淘金潮”。雖然這種利益追求在客觀上也能推進科學研究,但在經濟利益驅逐下不斷擴張的基因專利權會造成基因科學發展的上游資源壟斷,不利于基因研究的后續發展,會損害人類的整體利益。
隨著經濟發展的全球化,專利權成為了一項國際權利。因而基因專利保護中利益分配的不公正也隨之擴展到國際交往中。基因專利國際保護應當考慮到資源提供國的利益,平衡專利所屬國家與基因資源提供國家之間的利益。目前基因專利的獲得者大都來自發達國家的成員或公司。因而基因專利國際保護中的利益沖突主要表現為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利益沖突。發達國家憑借其技術優勢,并以貿易優惠條件為要挾,在全世界范圍內積極推行強知識產權保護政策,以獲得在全球范圍內的壟斷利益。以美國為例,美國在科技發展水平中具有絕對的支配優勢,它為了維護自身在基因科學及相關領域中的壟斷地位,對基因專利采取強保護態度,其專利立法精神強調“太陽底下人為的任何事物”都可成為專利的客體。現行基因專利國際保護的推行是發達國家占領全球市場的經濟政策的勝利。而這種壟斷性的基因專利保護損害了不發達國家的根本利益,違背了國際公正。
基因專利正在對人類有限的基因資源進行著一次性分配,發達國家在基因領域跑馬圈地,搶占未來生命科學發展的空間。獲取基因效率最高的和數量最多的企業和國家有望利用其基因專利來壟斷未來生物技術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及市場。因為基因專利賦予專利權人對基因序列及其功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對此基因(或是基因序列、功能)享有合法的壟斷權。基因專利權人可以憑借其對基因功能利用的壟斷權,實現對基因應用相關的醫療、食品等行業的壟斷與控制。專利權人在此壟斷中獲得了巨大的市場競爭優勢,從而獲取超額的壟斷利潤。正因為基因專利與巨大的經濟利益相關,所以發達國家搶注人體基因專利。許多生命科學企業試圖通過控制人類基因庫來控制未來人類社會資源。由于發展中國家人口流動性不大,很多獨特的基因譜系得以完整地保存下來,這些資源對開展基因研究、生物工程技術的研究等具有極高的價值。發展中國家雖然擁有豐富的基因資源,但由于技術與經濟能力的欠缺,自身無能力進行開發。而發達國家卻借助其先進的技術力量與經濟支撐,利用發展中國家的人體基因資源進行研究開發,獲得了大量基因專利。資源提供國要使用這些源自于本國人體基因信息的專利必須支付高昂的專利使用費,由此造成發達國家與不發達國家之間的基因鴻溝。既然資源提供國不能從基因專利中受益,他們就不愿意提供任何資源。況且,基因資源還直接涉及國家信息安全在內的國家利益,因而不發達國家甚至會采取各種方法防止自身基因資源的流失。這樣發達國家只能依賴發展中國家的饋贈來獲取基因資源,而這種饋贈不可以普遍化,所以發達國家經常采取非法手段如騙取、偷盜來獲得基因資源。當代,發達國家不僅壟斷人類共同的基因資源,而且不斷攫取發展中國家的基因資源據為己有,同時要求發展中國家承擔保護其基因技術的義務。發達國家對基因資源的壟斷造成他們在基因科學及相關領域的霸權,造成人類基因資源的不平等分配,加劇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貧富差距,影響了人類的和諧發展。專利作為一項法律制度,其最重要的價值追求就是正義。基因專利應該體現并維護社會正義,這是專利制度應有的倫理使命。
結語
基因專利為基因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質激勵,從長遠來看,基因技術對科技進步和人類社會是有利的。基因科學的發展深化了人對自身的認識,促使新的診斷、治療方法、治療藥物的不斷產生,促進了人類的健康,提高了人的生命質量。然而,基因技術在為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潛力和社會效益的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的倫理困境。隨著基因研究的深入,基因專利的大量授予,很多維系整個人類社會所不可或缺的基本理念正在受到空前的沖擊和削弱。基因專利正在挑戰人類的道德底線,危及人類已有的道德傳統與基本信仰。我們應對這一權利進行倫理反思,基因專利立法應受到倫理的規制。在這個后基因時代里,基因專利應該在推動產業發展、科學進步的同時捍衛人類的基本價值觀與倫理理念,否則,這一權利便會失去其存在的道德基礎,喪失其存在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