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所有全國政協委員中,黃紫玉的身份無疑是最特殊的一位。她是最早來大陸開展投資的臺商之一。從上世紀70年代末起,黃紫玉就先后在福建、山東、上海、北京等地投資成立多家公司,投資領域涉及工業、貿易、房地產等多個行業。
黃紫玉的父親在臺灣政商兩界都頗有名氣,但性格倔強的她卻不希望別人知道自己的家族背景,在創業之初就將自己的名字由“黃美廉”改為“黃紫玉”。如今,已經成功的黃紫玉無需再為自己的背景而遮遮掩掩,在她的名片上,既有“紫玉”也有“美廉”。
不僅投資范圍涉獵極廣,黃紫玉還對各種社會活動頗為熱心,她有一連串的社會職務: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委員、臺灣全國各省市同鄉會總會榮譽總會長、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
“其實名片上印出來的那些頭銜也就占我所有社會職務的三分之一吧。”黃紫玉微笑著說。她的名片上,一共印有15個政府機構與社會組織的頭銜,而這之中,她最看重的,毫無疑問是全國政協委員。
“成為政協委員后,接受到的信息量更大、更準確。其次,通過參政議政,我可以把自己的一些觀點拿出來與別人分享,當然,你也能從別人那里了解到各種不同的觀點。”
在黃紫玉眼中,政協就像一個大家庭,有來自各個行業、不同背景的精英。“在這個平臺上,你不僅能得到很多的學習機會,我們的建言也許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會是一點貢獻,因此我感到很自豪。”
雖然1998年就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算是政協的“老人”了,但黃紫玉今年的參會熱情依然不減。在本次會議期間,她與其他企業界的委員談論得最多的話題就是經濟到底何時才能復蘇?
而對于政府在去年年底開始醞釀推出的4萬億元投資計劃,黃紫玉也格外關心,如何才能使這4萬億元平安、合理、有效地發揮作用?黃紫玉認為,雖然我國政府一直在杜絕貪污方面把控得比較嚴格,但“浪費是比貪污更大的犯罪”,因此她認為今后也應設立監督、檢查制度,防止浪費行為的發生。
黃紫玉告訴《中國新時代》,在這次政協會議的小組討論中,每當提及金融危機這個話題,大家都顯得特別激昂。雖然溫總理也說“信心比黃金更重要”,但我們的信心到底從何而來?在商界打拼了30年的黃紫玉,無論是對金融危機還是對她所處的房地產行業,自有一番看法。
反思金融危機
雖然身在全國政協的婦聯界別,但這并不妨礙女性委員們在小組討論中為金融危機的相關話題爭論不休。
“其實我覺得只要能發揮政協委員的作用,在哪個界別并不重要。”黃紫玉告訴記者,她們有一天的小組討論把銀監會的一位部門主任請了過來,大家就金融危機下,如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展開了討論。
在金融危機肆虐全球的背景下,中國已被其他國家寄予厚望,現在我們不僅要解決自己的問題,還要在化解這場全球金融危機的戰役中發揮一定的作用,但中國如何才能擔負這一責任?黃紫玉認為,中國人口眾多,消費能力強,中小企業今后的發展潛力巨大,而中國經濟未來也要靠這些中小企業支撐起來。因此,如何幫助中小企業解困在應對此次金融危機中就顯得格外重要。
像中小企業這樣的“小問題”似乎不屬于黃紫玉這種投資公司老總樂于關心的范疇,但黃紫玉并不這么認為,“大家的問題解決了,我們自己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恒豐集團總部位于香港,在公司成立之初的上世紀70年代,黃紫玉正是通過香港這座橋梁展開對內地的各項投資,現在,她已擁有香港居民身份。在她看來,這次金融危機與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相比,波及范圍雖然更廣,但就影響力而言,此次危機給香港造成的影響并不如上次大。
“雖然上次亞洲金融風暴導致很多香港富豪階層的資產大幅縮水,但事實上卻對中產階層以下的普通百姓產生的影響更大。當年申請破產的人太多了。”黃紫玉感嘆到,“但現在就不同了,香港有了中央政府這個‘大后方’的支持,相對而言,此次受到的影響就沒有97年那么大。”
由于經歷過上次金融危機的考驗,黃紫玉也總結出一套應對危機的策略:
首先,不要把戰線拉得過長,不要總覺得會有好機會出現,應該“見好就收”。在黃紫玉看來,那些遭受巨大失敗的人往往是因為一心只想著成功的美好,而沒有想過一旦發生問題,自己的退路何在,應對之道又是什么?“如果一旦發生問題,能夠后退并且守得住,那就可以往前沖,而如果忘記了守,只是往前沖,那就很容易出現問題。”
其次,企業在投資時應選擇相對熟悉的領域。“一些人喜歡盲目跟風,這在企業發展中是非常危險的。”黃紫玉說。
恒豐集團在內地的投資一度范圍頗為廣泛,在此次危機中是否也受到了影響?黃紫玉說:“我們一直都保持著平穩的發展速度,即使是經濟形勢快速上升的時期,我們也沒有盲目地四處出擊,金融危機之后,集團投資的公司雖然多少會受到一點影響,但由于沒有巨大的外債壓力,因此我相信我們能平安地度過此次危機。”
面對當前的經濟形勢,很多投資商都開始踟躕不前,黃紫玉對內地的投資熱情是否也會日漸消退?“我只能說會更謹慎、量力而行,但熱情是不會少的。”她說,現在的經濟形勢,對于投資人也有有利的一面,當然前提是有充足的資金。“其實,投資人在這個時候能擁有更大的選擇空間。”
從去年底開始,中央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經濟刺激方案,很多嗅覺敏銳的投資商都開始從中尋找新的機會。黃紫玉向記者透露,最近她比較看好環保、文化和旅游產業。
今年5月,由恒豐集團下屬公司在西安投資的一個劇院即將開業。幾乎是同一時間,他們在吉林長白山投資的“紫玉池北灣”也即將動工。據悉,這個投資總額約3.5億元人民幣的項目集旅游接待、旅游服務于一體,位于長白山池北區濱河大街南段,占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項目建成后不僅對促進當地旅游經濟生態區的建設有推動作用,還對拉動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促進作用。
兩個項目一個建成、一個開工,時間卻如此巧合。連黃紫玉自己也笑稱,“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剛好都趕在了同一個時候。其實這些投資都是根據之前的部署,一步一步進行的。”
黃紫玉相信,經過這次金融危機,中國又會有一批新富階層崛起,但到底是三年還是五年之后,她也不知道,“但我認定會有的。”
在這樣的信心下,黃紫玉認為,提前有投資舉動的人,將來就可能成為最先的受益者。“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黃紫玉說,她在等待新機會的到來。
反思房地產業
在今年的兩會召開之前,房地產行業就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此前,國務院一直在醞釀出臺“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當前九項產業被逐一公布后,人們開始將關注的目光聚焦在了房地產行業上。很多業內人士期盼,房地產能成為最后的幸運兒。
然而盡管將房地產業列入“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的說法一度被炒得很熱,但最后的事實卻是房地產業落選了。這讓一部分地產界人士倍感失望。
黃紫玉曾在上世紀80年代就赴內地投資房地產項目,而她在90年代初期斥資1億美元開發的“紫玉山莊”項目也讓她在京城名聲鵲起。對于房地產業無緣“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黃紫玉是否也認為是對地產業的一次打擊呢?
“我不這么認為。”她坦言,“中國這么大,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很多。如果一個國家把房地產行業作為支柱性行業來倚靠,那么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就會受到很大約束。”
雖然身在地產界,很希望國家將房地產視為支柱性產業,但黃紫玉說,看問題還是要客觀,不能完全從個人的角度出發。“我們國家現在的農村人口比例達到70%,如果大力發展房地產行業,無疑就會進一步推動對大中型城市的建設,拉大城市與農村的差距,這對于未來國家的整體發展未必有利。所以不將房地產列入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的名單,我覺得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3月3日,全國政協會議召開的當天,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布了針對房地產市場的《關于促進我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這被視為是自2007年10月開始的新一輪房地產市場大調整以來,廣東省政府首次明確出手,展開系統救市。
對于廣東省的這一新政,全國政協委員、星河灣地產董事長黃文仔認為,政府不應迷信政策的作用,應放開房地產市場的管制,讓市場充分發揮作用。同時,業內也傳出兩種對峙觀點:一方認為,這項政策能救開發商于水火之中,并將使廣東省的房地產年內回暖,另一方則認為該政策突破力度有限、并不能使房地產商擺脫目前的困局。
對此,黃紫玉認為不能一概而論,對于能挽救的企業,政府還是可以施以援手的,“其實挽救企業就是挽救社會,當然我說的挽救并不是只針對某一家企業,而應該針對某一類企業。只要在不違反國家相關政策的前提下,銀行出臺一些緩解房地產企業資金壓力的政策,何樂而不為呢?”
同時,黃紫玉認為,對于今天房地產業出現的問題,政府和企業是需要共同反思的。例如,房價為什么會如此一路飆升?政府必然也在某些方面存有疏漏之處。長期以來,一些地方政府嚴重依賴“土地財政”,當土地拍賣價格被不斷哄抬時,仍不計后果地任由其上漲。當房價上揚至非理性價格,就出現了今天買賣雙方“對峙”的局面。
“因此首先在土地供應上,政府就應該有一個合理的規劃,這樣才能從源頭控制住問題。”黃紫玉說,“當然,沒有一個政策能夠解決所有房地產企業出現的問題,但是適度出臺一些政策,幫助企業度過危機,也是可以的。”但不要干預過多,因為“市場是很聰明的”。
黃紫玉表示,“我覺得通過這次金融危機,政府和企業都要吸取教訓。當然,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發展起來也不過短短的10余年,因此出現各種問題也是難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