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數月前相比,人們對于經濟危機的態度顯示出樂觀跡象——至少在中國是這樣的。
一項針對中國未來經濟走向的調查顯示,大部分基金投資經理認為,中國經濟增長率在未來12個月急劇下滑的幅度將會縮小。比如,摩根大通中國證券市場部主席李晶指出:“對中國努力抵御經濟衰退的立場看起來已經變得更加積極了。”
盡管大多數的經濟學家,還很謹慎地表示中國經濟目前還沒有見底,但隨著CPI數據的下降,銀行信貸數額的增長,一系列的經濟數據讓經濟學家顯得有些興奮。尤其是中國央行公布的一月份新貸款1.62萬億元的水平,這創造了一個單月紀錄。甚至一些經濟學家把這些數據視為中國經濟觸底的證據。
但在樂觀情緒之外,針對中國經濟的擔憂再次升溫。
根據世界銀行發布最新《中國經濟季報》,將中國今年的GDP增速從去年12月份預計的7.5%調低至6.5%。
世界銀行認為,僅僅依靠政府的投資并不足以抵消金融危機對中國出口和民間再投資的負面影響,因為目前全球經濟依然在惡化,這將給中國出口帶來更大壓力,并拖累中國經濟增長。
世界銀行的估算依據是,2008年底,雖然政府主導固定資產投資開始快速增長,但私人部門固定資產投資卻出現大幅回落。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高路易認為,現有趨勢表明,私人部門投資還要持續疲軟一段時間。
而在我們采訪的數位風險投資領域的專家看來,他們對于金融危機之后中國經濟的走勢,有人判斷是L型,有人認為會是U型,也有人認為是W型。
永威投資北京代表處總經理謝忠高,比較認同雙底的W型。他覺得,之所以會出現W型,就是因為中國政府在努力地刺激經濟,但大勢實在太慘了,因此還是會掉下來。至于下一波的上升會到什么樣的程度、持續多長時間,“我說不上來。”
盡管經濟前景尚不明朗,但風險投資人對于中國經濟的樂觀卻是可以肯定的。面對這一輪金融危機所導致全球的實體經濟被動“洗牌”,風投們也表示自己和那些被投資企業正在經受一次空前的“洗禮”。
曾經經歷了三次金融風暴的投資人朱敏認為金融危機是件好事情,公司只有在經濟不好的時候才能革命,才會讓那些患有大公司病的企業再次恢復生命力。
IDG的熊曉鴿更是信心十足,他覺得中國目前不僅是創業者的天堂,同時也是投資者的天堂,“大家不要被一些跟自己沒有關的、國外的金融危機所困惑,而重要的是腳踏實地地把想做得事情,能做得事情做好,這樣你就能取得成功。”
2009年的中國真的是眾多創業者和投資者的美好天堂嗎?
本刊將采訪業內最為著名的風投機構及投資人,揭秘2009及2010年的投資走向,并據此判斷中國經濟復蘇與發展的路線。我們相信不管他們的投資是成是敗,經過洗牌的中國經濟和經過洗禮的風投都更加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