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淼
東直門毗鄰三里屯,是北京繁華商業地段之一,千龍網的辦公地點就位于東直門地鐵站附近的天恒大廈,較于之前在建國門商圈的賽特大廈,這里的費用無疑要低出不少。千龍網總裁賀智生說:“千龍網原來每年的運營成本在4700萬元左右,現在的成本在2700萬元。降低成本保證千龍網生存下來,沒有機會閃現的時候,讓自己活得更長一些,在機會閃現的時候抓住。”
的確,對于任何企業,生存總是第一位的,地方重點新聞網站也面臨這個問題。
全球性金融危機,對國際互聯網和中國互聯網都產生了不可避免的沖擊。與千龍網、中國江西網和紅網三家網站負責人的交流,明顯感受到各家地方重點新聞網站因為所處省份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的不同,以及網站幾年來發展的歷程,各自也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被不同的困難包圍著。
要生存,要發展,只能突圍,即使沒有這場金融危機的到來。
以時間換空間
作為全國第一家地方重點新聞網站和北京地區唯一重點新聞、資訊網站,千龍網被很多地方新聞網站尊稱為“老大哥”,這不僅僅是因為千龍網成立最早,還因為在地方新聞網站的排名中常常位列榜首。
地處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首都北京,或許讓人很羨慕千龍網的“區位優勢”,但千龍人更深知其中的艱辛,與新浪、搜狐、百度、騰訊等商業網站和新華網、人民網、央視網等“國家隊”同處一城,千龍網外部的競爭也更加激烈。
關注千龍網的網民會注意到,2009年的千龍網有了變化。首先是在內容進行了全面的改版,提出“看北京上千龍”的口號,馬成立伊始提出的“新世紀全球華人新聞網”的發展目標相比,可以說這是千龍網對自身的重新精細定位。之后,千龍網聯手和平國旅,創辦了全面提供港澳游相關咨詢、服務的網站“去港澳”(www.qugangao.com)。
2009年初商業網站的財務報表也是喜憂參半,既有百度、新浪等的逆勢盈利,也有招聘網站的大幅虧損。有業界人士認為,這次全球性金融危機對商業網站的沖擊更大,對新聞網站來說則是個機會,賀智生對此持謹慎的態度,“確實,這次全球金融危機對商業網站的影響還是比較明顯的,對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可能是個機會,加上國家對中央重點新聞網站的重視和支持,超越商業網站領頭羊不是沒有可能,但是千龍網還不敢這么樂觀。因為千龍網的競爭對手太多,又同處北京,對于同城的千龍網來說理論上是機會,但機會有多大?千龍網今年的思路是做成北京的門戶,降低運營成本,以時間換空間。”
新聞網站應相互支持、聯合
在一次高峰論壇上,有代表提出“網絡媒體最終將回歸傳統媒體”這么一個出人意料的論題。
為何會有“回歸”之說?江西新聞網董事長邱尚仁歸納了三個原因:一是網絡媒體在建設發展過程中遇到了難題,甚至是生存難題;二是網絡媒體特別是新聞網站的不少從業人員是從傳統媒體過來的,習慣于用過去的眼光來看待網絡媒體。三是現時部分新聞網站本身就是傳統新聞媒體主辦的子網。
邱尚仁不贊同籠統地說網絡媒體遇到困難,“全國大小數百萬家網站,實際上困難較大的多集中于只占極小比例的一兩百家新聞網站,并非整個網絡媒體。”
懷揣著僅60萬元的起步資金,中國江西網辦網之初就推向市場。“改革開放很大程度上是面向市場的變革,江西新聞網怎么就不能推向市場呢?如何面對市場,有機融入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去,江西網是從小的方面做起,一步一個腳印,以不同的項目優勢,發掘互聯網的特征功能,一個個來做,大錢當然好,小錢也不丟。”
重要的商業網站、門戶網站也在做新聞,做新聞是為了爭地位、占地盤、搶受眾。他們目前雖尚不具備新聞自采資質,但實際上他們信息的采集早已遠遠跨過了這個門檻。為什么?因為競爭!這也正在極大地壓縮新聞網站的空間。現在新聞網站之間的競爭很激烈很殘酷,那么,如何確認競爭對手呢?
“我認為新聞網站之間的競爭實際上不應當是主體的,真正的競爭對手在于經濟市場的強大先入者方面。互聯網是國際互聯網,沒有國際的視野、國際的目標、國際的氣魄,一味小家子氣只盯著身邊一兩個或若干個同類,終究是辦不好自身網站的。現在就是把全國一兩百家新聞網站的流量全加起來,恐怕也占不了一兩家主要商業門戶網站多少上風。新聞網站之間不應該是對手關系而相互詆毀,而更應該是兄弟關系而相濡以沫。與其手足相殘,我更主張互動和聯合,也就是相互支持、相互聯手而一榮俱榮。”
新聞網站之間如何支持和聯手?邱尚仁已經有了自己的思考,“可以有形式上的,比如東北新聞網、北方網、中國江西網等地方重點新聞網站共同發起的地方網盟,以及省區屬市級重要城市的城市網盟,等等。還有內容上的聯合行動,比如在重、特大突發事件中聯合起來,共同參與、集中報道。這樣以整體的力量為國家、為民族、為網民服務,聲勢就呈幾何級數擴大,也充分發揮互聯網不同于傳統媒體的特色功能。這正是堅持科學發展觀在網絡建設、管理和運用方面的實踐體現。”
邱尚仁有一個期望,期望全國地方網盟、城市網盟關系還可以更緊密一些,互動和聯合也不僅局限于信息的集中報道,還應不失時機地把握下一代互聯網新型技術的推廣運用,大大實現和強化技術開發和經營合作等等,以期技術的突破帶來市場突破的井噴效應。在全國網盟會上邱尚仁就曾提出過“三聯動”建議:“管理與建設聯動”,集中團體優勢,共同為網絡管理工作服務,進而促進網站自身建設和發展。“地方和全國聯動”。共同貫徹黨和國家政策法規,共建網絡監管機制,共同抵制不利中國網絡事業整體發展的惡劣行徑,共創和諧健康的發展環境。“內容與經營聯動”。內容是形象和靈魂,經營是實力和生命,應在內容建設、經營運作、技術更新等方面有更多具體交流與合作。
打造區域強勢網絡媒體
“一個網站沒有品牌,就像一個企業沒有在市場上叫得響的產品,這些年來,紅網一直強調品牌戰略突破,積極打造屬于自己的網絡品牌。”
舒斌作為紅網董事長、總編輯和“2007年度中國十大創新傳媒新銳人物”獲得者,網站品牌建設是他在網站發展中的不懈追求,這個追求正一步步地實現。
無論外部經濟環境如何,生存與發展都是始終要面對的,就像突破一個又一個圍城。為了尋求突破和發展,紅網三次走棋實現三次跨越發展:2000年底,湖南省組建紅網,明確與國企合作,共同投資建設;2006年,為實行跨越式發展,提出“給錢,給物,不如給政策”口號,順利與瀟湘晨報實現整合;2008年,為實現融資上市,紅網扔掉了事業單位身份。
有人說,中國互聯網的冬天又將來臨,因為在全球性金融危機的環境下,世界經濟、全球股市在縮水狂跌,這給許多中國互聯網從業單位帶來了很大的沖擊,許多以注意力經濟為根本,以流量為生命的網站一下失去了市場,隨著整治互聯網低俗之風的有力進行,這些網站如果不及時調整戰略,將來會逐步消亡。
在互聯網實驗室發布的《2009年1月中國新聞網站市場份額統計報告》中,紅網在全國新聞網站的市場份額排名進入前八位,居地方新聞網站首位。
品質強網、誠信經營、敢于擔當的媒體形象,積極打造中國區域強勢網絡媒體,實實在在的在虛擬網絡中做出真實的品牌,真實的影響力和公信力。這些理念也體現在紅網欄目的打造中:《紅辣椒評論》,以其言論的影響力和上千人的網上評論員隊伍的規模,成為全國最大的網絡原創評論基地。《百姓呼聲》,自創辦以來,累計為老百姓提供各類咨詢服務6萬多次,協調溝通解決老百姓求助問題達2.1萬多次。
舒斌在2009年網站全體員工大會上強調網民對網站的重要:“網絡是匯聚人群最多的地方,網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互聯網的發展證明,得網友者得天下,離開網絡,就等于脫離一大部分群眾,沒有了‘衣食父母,我們就無法生存。如果你有我有全都有,最后就是什么也沒有。”
整治低俗之風會長期堅持下去,將為整個健康文明的中國互聯網輿論環境的建設指明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新一輪的網絡媒體價值觀日趨明朗。
面對金融危機,地方重點新聞網站和綜合網站,首先要定好自己的位,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時刻關注這次金融風暴對網絡帶來的各方面影響。
“網站品牌是網絡意識形態工作成效的關鍵,我們要做的就是‘四個一流,即一流的理念,一流的裝備,一流的團隊,一流的業績。”舒斌說。
前行中的紅網正在醞釀第二次創業,從區域強勢新聞網站向綜合性區域門戶網站跨越,做優主體,做大產業,做強實力,做精產品。
全國近200家地方重點新聞網站雖然面臨相同的經濟大環境,但又身處不同的小環境,很難一概而論這次金融風暴是機遇還是挑戰,也不可能有一個統一的應對模式。因而,根據網站自身找準定位,找準方向,在逆流中爭取前行,是每個地方重點新聞網站“領航人”的重擔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