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點強 ●本報駐日本、德國、俄羅斯特約記者 薩蘇 青木 劉左元
有關布什政府虐囚的丑聞被美國司法部曝光后,美國民間和世界輿論要求有更多知情權的聲音驟然增強。迫于壓力,美國近期還要解密相關的檔案。這只是解密檔案引起全球轟動的一個最新的事例。此前公開的“秘密”,如在冷戰期間美國曾準備對越南動用核武器、英國曾準備在中國“文革”期間退出香港等解密檔案也都各具轟動效應。出于維護國家基本利益的考慮,各國都對檔案解密有嚴格的規定,但一個總的趨勢是解密的步伐在加快,解密在客觀上描述了歷史原貌,也讓百姓覺得過癮,保證了公眾的知情權。一位中國專家解釋說,解密檔案讓各國政府更透明,但保密與解密的關系如同“手心與手背”的關系,在維護國家基本利益和安全的前提下,只有先做好檔案的保密工作,日后才能更好地公開它們。
檔案解密可“重寫歷史”
根據我國的《檔案法》和相關規定,中國外交部已經分期分批對外開放了8萬多件經過解密鑒定、保管期滿30年的檔案。中國的這種做法其實也是遵循了國際慣例。以解密外交檔案為例,各國在管理體制上一般分成兩種:一是由外交部門自行永久保存,如俄羅斯、法國等;另一種在外交部門保存一段時間后移交給國家檔案館,如美國、英國等。大多數國家規定,文件保存30年后對外開放,如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日本、葡萄牙等;有保存25年后即向公眾開放的,如美國、西班牙;也有保密期滿50年才解密的,如意大利、比利時、希臘等國。
檔案解密歷來牽引著眾多人的眼球,尤其是涉及核武器、諜戰、重大軍事機密等方面的解密常常會令世界震驚,成為檔案解密的焦點。英國政府今年4月公布了一批絕密檔案。其中有檔案顯示,在中國“文革”期間,英國出于自身利益考慮曾在1967年和1969年兩度想提前退出香港。美國最近還解密了41份政府絕密文件,其中包括長達500小時的尼克松總統在白宮辦公室里的談話錄音。這些檔案披露了很多令人震驚的內幕,如尼克松曾試圖在越南動用原子彈。這些內容如果不是成為絕密檔案,而是第一時間出現在當時西方眾多媒體中,那么過去幾十年的世界歷史可能都要重寫。
去年12月22日,日本外務省進行了戰后第21次外交檔案解密。查閱這批被公開的檔案,可以看到相當多讓公眾感到驚訝的內容。例如,日本國內一直有學者認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和印尼之間存在著一條神秘的外交渠道,使雙方可以就有關二戰后滯留印尼的日軍士兵等問題進行“桌面下”的交易,但具體是哪條渠道外界始終查無實證。在這次公開的檔案中,這一神秘渠道終于曝光。原來,溝通這條渠道的關鍵人物就是當時印尼總統蘇加諾的第四位夫人———黛維·蘇加諾。這位原名根本七保子的日裔美女,就是當時印尼總統和日本首相間的秘密信使。
同批披露的外交檔案中,有記述1972年1月時任日本外相福田赳夫秘密會見法國外長,托其“向中國捎話”,希望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檔案。還有一份解密檔案更受關注:1965年1月時任首相佐藤榮作在訪美時要求美國保證將日本置于其“核保護傘”之下,甚至默許“美國在日本部署核武器,并針對中國進行核試驗”。作為一直強調自己是核武器受害國并堅決反對核武器的日本來說,這種對核戰爭毫不避諱的主動姿態40多年后一經解密,在日本國內和國際上引起了很大轟動。
俄解密檔案一度出現混亂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這些年解密的大部分檔案只涉及二戰后的歷史事件。原因是戰后日本大批重要的戰前檔案被美國運走,并已在國外公開,有些檔案已經無密可保了。本國檔案流失國外的類似情況,蘇聯剛解體的時候也出現過。
蘇聯時期的檔案管理體系非常龐大,蘇聯政府將檔案劃分為舊政權檔案、私人檔案和蘇維埃機關檔案三大類,其中以蘇維埃機關檔案的保密級別最高。蘇聯解體后,蘇維埃機關檔案的解密不再有政治禁區,一大批蘇聯時期的機密檔案被解密。莫斯科大學高爾基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廖沙曾在檔案館工作過,他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解密的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斯大林時期的檔案。蘇聯解體后,人們對舊政權檔案的解密非常熱衷,這讓俄羅斯的檔案管理一度陷入混亂。因為工作人員無法確認,是否還要按照蘇聯時期的安全條例執行,而俄羅斯新的檔案執行條例又沒有出臺。”廖沙曾工作過的一個地方檔案館就流失過大量涉及前政權和二戰歷史的卷宗,這讓他感到十分惋惜:“當出現政局動蕩、經濟危機的時候,誰還會去關心這些檔案呢?”
隨著俄羅斯恢復元氣,有些檔案又重歸故里。僅在2007年,俄羅斯聯邦就從美國各拍賣會收回了80多份文件,其中包括2003年被人從俄羅斯國家軍事檔案館竊走的40多份文件。雖然俄羅斯聯邦傳媒、通訊與文化遺產保護監督局加強了對檔案的保護,但是在莫斯科,一些缺乏資金的檔案部門依然缺乏足夠的保護措施。盧日尼基體育館二樓的一家檔案館唯一的安全措施就是一個生銹的鐵拉門,負責看管檔案資料的則是一位60多歲的老太太。
德國不再“捂”著納粹屠殺的檔案
《環球時報》記者近日走進了德國聯邦檔案館。該檔案館去年夏天舉辦了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殖民統治中國青島的解密文件展,還在網上公布了大批有關在青島殖民時期的檔案原文和目錄。據檔案館對外事務負責人舒瓦格介紹,聯邦檔案館是德國1990年統一后,由東西德檔案館合并建成,屬內政部領導,設有德意志帝國檔案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檔案部,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檔案部、軍事檔案部、戰爭賠償檔案部等9個部。德國一般的檔案解密期是30年。極個別檔案保密已超過40年,但有些正在進行鑒定,會尋找合適機會對外開放。
“目前被解密檔案中引起過最大轟動的是二戰和冷戰時期的。”舒瓦格告訴記者。據舒瓦格介紹,東德秘密情報機構留下了600萬份秘密檔案,這些檔案具有極大的歷史價值,同時又牽涉到公眾特別是當年受到秘密警察監控的人士的知情權。所以德國公開了這些檔案。幾年來,每年都有大約10萬人提出申請要求查閱這些檔案。不過,解密文件也有很多困難,費時費力。如他們手中有東德情報部門未完全銷毀的秘密文件碎片,按厚度算有600米高,以現在的技術修復至少需要400年的時間。
德國一度以保護猶太受害者隱私、避免再給他們造成傷害為由,拒絕公布在德國西部小城巴特阿羅爾森保存的有關納粹大屠殺的檔案。但來自美國、以色列等國的歷史學家一直希望能夠使用這些檔案資料,他們不愿意讓一些大屠殺幸存者“在擔心自己的命運被遺忘、自己的名字被埋沒的情況下離開人世”。多次交涉之后,德國最近兩年已同美以等國簽署協議,同意向這些國家的學者公開納粹大屠殺的檔案資料。
舒瓦格說,德國在解密檔案上正發生變化,以前不愿意解密,但現在甚至連上屆政府的秘密文件都可以被解密。比如施羅德政府曾派情報人員支持美國打伊朗,原因是由于媒體的曝光,政府不得不解密這個文件。舒瓦格告訴記者,不是所有的歐洲國家都能做到這一點,如波羅的海三國,還有捷克、保加利亞最近才開始全面允許公眾查閱相關檔案。
解密檔案有個“基本原則”
日本憲法規定國民有“知情權”。按照日本的《情報公開法》,政府“原則上應該公布所有檔案”,但實際在日本仍有大量的檔案文獻是不能公開的。日本民間要求放寬有關檔案公開的力度,為此日本政府一直面臨很大的壓力。例如,2002年名古屋拘留所發生的在押犯人被拷打致死事件,由于有關檔案被列入不能公開的范圍,導致調查進展緩慢,引發了公眾極大的不滿。日本國會不斷敦促政府放寬對檔案的公開,認為“一個國家檔案的透明度與其民主程度成正比”。日本民間還有各種各樣的組織推動和監督這一進程。
推進檔案解密不僅還原了歷史的本來面目,而且是對歷史的尊重,是對公眾知情權的尊重。解密檔案還能推進相關研究,如英美等國定期將解密檔案整理成冊,供學者研究參考使用。莫斯科大學的教師列娜認為,蘇聯解體后,俄羅斯解密的檔案內容大量增多,這也是因為蘇聯時期的保密工作做的“比較嚴格”。列娜告訴記者:“解密檔案對保持俄羅斯政府的透明度有好處。研究解密的史料檔案,會使人們對當前的政治環境作出相應的判斷。人們需要從過去了解未來。”莫斯科大學的廖沙則認為,雖然百姓對機密檔案有知情權,但是任何檔案解密工作的周期安排都有合理性,“解密檔案要在不影響國家安全的情況下進行,這是基本的原則”。
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學者劉作奎認為,檔案本身與政府透明建設是兩回事,兩者有關聯但不是最直接的。因為在涉及到解密檔案問題上,對任何國家的政府來說,國家利益都是第一要考慮的,因此有的檔案就可能無限期推遲解密,甚至永久不解密。美國是西方外交檔案開放程度最高的國家。1978年以前的美國外交檔案約有95%已解密并對外開放,但涉及對國防安全有重要影響的軍事及武器計劃、仍在世的秘密情報來源人的檔案或開放后可能明顯損害美國安全或影響正在進行的外交活動、可能損害有關個人隱私權的檔案,在美國被視為特殊文件,可不予解密和開放。同美國一樣,各國對有關涉及個人隱私的檔案管理也非常嚴格,如俄羅斯對此類檔案的保密年限甚至長達75年。
我國一位保密工作方面的專家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們通常把檔案的保密與公開比成“手心手背的事”,這是因為從保密的角度看,只有先做到保密好,才能做好日后的公開工作。
在很多國家,解密檔案不僅對本國公眾開放,外籍人士一般也可持本國使館的介紹信來利用這些檔案。意大利等國還規定外國學者、留學生查閱外交歷史檔案必須是互惠的。▲
環球時報2009-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