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鵬
面臨著家電制造業利潤越來越薄的現狀,中國最大的家電企業——海爾集團計劃將主要精力從制造業撤出,轉型服務業。
近日,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瑞敏表示,海爾集團計劃脫手大部分生產業務,以削減成本并加快為客戶提供服務和對市場趨勢作出反應的步伐。
制造優勢漸失去
在海爾集團之前的發展歷史中,對生產環節是非常重視的,并曾經一度將“生產質量”與企業的存亡相掛鉤。
在名牌戰略階段(1904-1991年),海爾集團用了7年的時間,通過專心致志生產冰箱的過程實施了名牌戰略,建立了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緊接著,海爾集團又走過了多元化戰略、國際化戰略,并從2005年底開始進入第四個戰略階段——全球化品牌戰略。
去年海爾集團成為世界第四大白色家電制造商,在全球建立了29個制造基地,8個綜合研發中心,19個海外貿易公司,全球員工總數超過5萬人。
不難看出,海爾集團之所以能夠成為今天這樣大規模的跨國企業集團,與重視生產環節、狠抓產品質量緊密相關,“制造企業”一度是海爾集團的明確定位。
不過,當2004年海爾集團以1016億元的年營業收入首次邁過千億元大關位居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榜首之后,其在中國乃至全球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家電市場中發展速度便驟然放緩。
數據顯示,2007年海爾集團的年營業收入為1180億元,被聯想超過200多億元。而2007年海爾集團的利潤總額僅為18億元,企業利潤率僅為1.5%。
海爾集團一度引以為榮的制造光環,在競爭異常血腥的紅海中正在逐漸黯淡。白色家電的利潤已經薄如刀刃。對于在營業收入和利潤率這兩個重要指標上均遭遇嚴重發展瓶頸的海爾集團來說,轉型勢在必行。
外包生產提高利潤
張瑞敏表示,海爾集團的戰略將是進行越來越多的外包。海爾集團正與能夠運營該公司一部分或大部分工廠的臺灣合同制造商進行商談,以便使海爾集團能夠專注于自身產品的開發與營銷。
這種轉型,對于多年來憑借生產成本優勢迅速壯大發展起來的海爾集團來說,也許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冠捷、唯冠、捷普、瑞軒、廣達、聲寶等眾多臺灣專業代工廠家,近年來大多憑借在大陸地區投資的工廠使原材料、人力等各項費用得以顯著降低,海爾集團的生產成本優勢正在逐漸缺失。
據悉,近年來海爾集團與專業代工廠家們的合作嘗試已經哨然開始。
增長較快的電腦產業,是海爾集團目前新型支柱產業之一。海爾電腦某負責人透露到,海爾電腦的總部位于青島,運營中心位于北京,而自身很少涉足生產業務。近年來海爾品牌的臺式機與筆記本電腦主要是由廣達、富士康、合碩、寶成等臺灣代工廠家生產的。
海爾集團廚房電器產品本部一位負責人也承認,海爾集團的一部分廚房電器是外包給其他廠家生產的,目前家電生產領域的利潤非常薄,對于海爾集團來說,最關注的是提供更加有利于滿足用戶需求、更加適應市場競爭的解決方案,并不一定非要自己生產。
在液晶電視行業,海爾雖然有自己的制造工廠,不過,也已經開始將部分產品生產外包出去。臺灣專業代工廠家——冠捷的一位負責人透露到,冠捷除了為索尼、飛利浦等外資品牌液晶電視進行代工生產之外,也與海爾液晶電視有代工業務的合作。
據了解,與其它一些產品不同,白色家電行業的競爭已不再由技術革命推動,競爭力將展現在商業模式當中。要打造新的商業模式,必須改變以制造業為主的業務模式,將大部分生產業務外包自然也是很好的出路。
喜憂參半看轉型
對于海爾轉型,TCL、長虹、海信等眾多國產家電企業認為,
“制造業”還是中國企業安身立命的基礎,也是中國企業的核心優勢之所在,所以目前沒有像海爾集團那樣轉型服務業的想法。
甚至有的國產廠家認為,海爾品牌并不具備像索尼、三星等外資品牌那樣強大的影響力,現在就學習外資品牌走“生產外包”的路子,就等于放棄生產環節的利潤;而且,當很多消費觀念尚不成熟的中國本土顧客獲知海爾品牌的產品是由其他廠家生產之后,有可能會對今后的產品零部件維修更換、工藝質量等方面產生疑慮,這樣就會對海爾品牌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不過,對于早已經習慣于“將部分或全部生產業務外包”的三星、松下、東芝、日立、索尼等外資品牌來說,還是非常看好海爾集團的轉型前景。
“將部分生產業務外包,意味著生產成本、管理成本、庫存成本等會相應減少,帶來很明顯的成本優勢,這也是消費電子領域跨國企業很普遍的一種做法。一個企業在快速成長過程中,不可能是全能的,海爾集團能夠在中國制造企業中率先意識到生產外包的好處,意味著其經營理念的進步。”索尼(中國)一位內部人士認為。
即使對于成立歷史較長的跨國企業,也不可能每個環節都擅長。例如,對于索尼來說。最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環節是“上游液晶面板資源”、“技術研發創新能力”、“品牌塑造”等,對于生產領域,索尼并不認為堅持自己生產所有的產品就是聰明的做法。
另外,目前中國的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中國制造”的優勢也越來越小,在當前的全球金融危機中如果冒險擴充生產規模,那今后還有可能面臨“工廠裁員”的風險,海爾集團計劃將大部分生產環節外包出去,也是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