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 寒
2008年,對于互聯網行業投資來說更可以用“冰火兩重天”來形容。在投資界全面收縮戰線之后,嚴重依賴風險投資輸血的互聯網企業將何去何從?新的機會將在哪里出現?
對目前的創投,人們關注的問題是,他們還有錢嗎?他們還投資嗎?對此,金沙江創業投資公司的投資董事總經理潘曉峰最近這樣回答說:“第一句話‘我還有錢,第二句話‘我還投資,第三句話‘我希望你是下一個。”對于剛剛募得3.8億美元的金沙江創投而言,潘曉峰有理由保持樂觀。但并不意味著目前所有企業心中對創投沒有了疑問。2008年,整個投資行業,投資家們經歷了從浮躁回歸理性、從高潮到低潮的轉變。在2008年的上半年,國際資本還在以一種狂熱的狀態蜂擁進入中國。但隨著下半年經濟形勢日益嚴峻,投資界的供求關系已經發生了扭轉性的變化,創投機構已傾向于采取更加保守和謹慎的投資策略。
互聯網還被看好嗎?
數據表明,20世紀90年代起出現的互聯網企業一統風險投資天下的局面,似乎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據統計,雖然2008年前11個月創業投資仍保持著廣義IT行業領先的局面,但從行業格局內部來看,廣義IT行業投資明顯降溫,投資案例數和投資金額占比均降至40%以下,而傳統行業在2007年比重上漲的情況下,進一步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
顯然,這跟此時整個投資界在金融危機下的謹慎心態有關。互聯網行業投資的一個普遍特征是追求高風險高回報,但很多互聯網公司此時盈利狀況卻并不樂觀,商業模式并不清晰,因此,遭到了很多投資人的持幣觀望。而在那些商業模式相對成熟的傳統行業,投資界卻發現了很大的利益空間。
不過,這并不表明投資界已經不看好互聯網行業投資。根據目前發布的《風險投資互聯網領域投資趨勢報告》顯示,八成VC依然看好互聯網領域投資項目的發展,其中五成表示在未來一年已經有了確定投資的互聯網項目。
從整體看來,相比實體經濟所受到的巨大沖擊,此次金融危機對互聯網的影響遠遠小于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時期。盡管裁員、資金短缺、過冬論已經在整個行業彌漫,但整個互聯網行業的商業基本面并沒有受到特別大的沖擊。四大門戶網站、百度等大公司的財報依然光鮮漂亮,游戲行業的增長速度雖然已經放緩,但依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長勢頭,成了金融風暴的避風港。
2009年會發生什么?
“2009年依然并不是很好的退出時機”。很多目前活躍在互聯網投資界的投資人表達了這樣一個共同的觀點。
拿以前互聯網投資界最青睞的IPO退出方式來看,調查報告顯示,“受《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和境內外資本市場惡化影響,2038年有VC/PE支持的中國企業IPO表現清淡,上市數量和融資額均大幅縮減”。至2008年11月底,共有34家創投或私募股權投資支持的中國企業在境內外上市,上市數量較去年同期下降57.5%和88.1%。其中,海外上市比去年同期減少76%,融資額不及去年同期的1/6。而國內資本市場,自2008年9月中旬起,證監會已經停止新股發行審批的工作,低迷的二級市場使得IPO重啟的道路變得更加漫長。
在IPO變得越來越困難之后,2009年投資人能做什么呢?現實情況并不像外界判斷的那樣,投資人將更多的時間消磨到了高爾夫和下午茶上面。很多投資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IPO退出變得越來越困難的情況下,他們對項目的審核和判斷會變得更加謹慎,但依然有很多事情要做。
原有的退出機制正在轉移。根據實際情況的不同,目前作為投資者主要有兩種選擇,一是在上市渠道受阻的情況下,通過并購、整合的方式退出來獲得回報,二是暫時不考慮退出,而是幫助企業做好內控,練好內功,把餅做得更大,然后等待好的時機再退出。
在產業競爭比較激烈的情況下,整合越來越多的小公司成為有實力的企業正在考慮的問題。北極光創投合伙人鄧鋒分析,在當前,企業應該考慮幾個方面的整合:一方面,有實力的企業可以通過橫向并購一些有大量客戶群或者前景不錯的小公司來擴大實力,由于此時價格普遍偏低,因此是很好的并購時機。
2008年,以互聯網行業為代表的TMT的并購活動仍保持活躍態勢。典型代表事件如最近被業界關注的新浪并購分眾戶外數字廣告業務,以及更早以前的澳洲電訊收購泡泡網,巨人網絡注資控股51.com,盛大收購錦天科技和韓國Actoz、入股Nc Soft中國子公司,騰訊控股深圳網域、EA參股九城等資本層面合作等。這其中相當一部分是與資本相關的并購事件。這種情況會一直持續到2009年,我們在2009年將會看到更多的與VC/PE等投資相關的并購案例。
但鄧鋒認為,更重要的是企業應加強整個服務體系上的整合和價值鏈上下游的整合,借此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比如,紅孩子網站在供應鏈和物流方面的整合和專業化能力,給當前的電子商務企業是否有一些啟發?
下一座投資金礦在哪里?
但上述一切都只是正在發生的現象。求生存是第一位,但并不是唯一,目前除了幫助企業做好內控之外,很多投資人正在思考的卻是更長遠的問題:經歷過2000年互聯網泡沫和此番經濟危機之后,互聯網產業的下一個10年飛躍是什么?更巨大的投資潛力隱藏在哪里?而這次經濟危機無疑給所有互聯網從業者冷靜下來思考的機會。
在風險投資全面收縮戰線的表象背后,隱藏的另一個實質是,中國的互聯網行業投資潛力遠遠沒有得到充分挖掘。依然有一些被看好的互聯網細分行業,成了投資人目光中的“香餑餑”。
通信行業首當其沖。隨著2008年中國運營商重組和3G牌照的發放,通信產業無疑將在未來幾年的投資中,上演著炙手可熱的故事。正如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陳金橋指出,圍繞著3G牌照發放后形成的通信產業鏈,在未來3年內,將拉動1.8萬億元到2萬億元的社會投資。而在整個3G通信產業鏈中,移動互聯網應用將成為投資熱點。清科集團的研究表明,“利用移動特征(如位置服務LBS、聯系人、手機號等)的新的應用會出現較好的創業和投資機會”。如手機媒體、手機游戲等。
但更大的投資潛力,并不僅僅蘊藏在某個具體行業,而是互聯網與實體經濟進一步的緊密結合當中。從這次經濟危機來看,為什么互聯網行業是受到沖擊比較小的一環?因為從整體來看,目前的中國互聯網業務并沒有深入到實體經濟的業務層面,作為虛擬經濟的一環,并沒有跟實體經濟更緊密結合起來。但這也意味著互聯網目前在整個經濟中發揮的作用有限。
盡管從表面上來看,2008年下半年中央政府出臺的4萬億擴大內需計劃,對應的是基礎建設為主的工業,跟互聯網投資仿佛關系并不大。但領航資本合伙人楊鐳認為,如果換個角度來看,不管是基礎設施的發展還是工業發展,都少不了IT。4萬億投入當中,肯定有相當大的部分也是與IT相關。他坦言自己最近在看案子時也經常看到類似這樣的商機。
其實,聯系到中央政府提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其中的信息化,就是跟IT、互聯網有關聯的。換句話說,就是用互聯網帶動工業化。因此,未來的互聯網行業,不再是單一的行業,而是圍繞著“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將互聯網行業在虛擬領域發展的同時,擴展到實體經濟的任何一個領域。
這意味著投資人的思路也必須得到改變。4萬億的投資只是一個背景,它帶給互聯網投資者更多的是深層次的啟發:如何融合到實體經濟中去開辟出更多的新市場機會?那將是無限大的一塊餡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