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林
[摘要]作者在本文中提出了當前教師備課結構中應具備的六大要素。即:備學生;備教材;備資料;備教法;備學法;備教具。作者認為,教師只有用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備課流程,不斷改革創新,才能使教學方案更趨科學合理,教學效果不斷提高。
[關鍵詞]備課 素質教育
筆者認為,備課必須具備以下六大要素。
一、備學生──全面了解學生,注重科學發展
素質教育的一個基本特征就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課堂教學要收到師生雙贏的滿意效果,教師既要鉆研教材,又要充分了解學生。作到掌握學情,分類推進,使學生在不同程度上科學發展,反之,對學生的基本情況,學習態度,知識要求,接受能力或一無所知,或若暗若明,容易脫離學生實際,造成教學失敗。
備學生應做到六個了解:一是了解班級基本狀況。二是了解學生個性特征。三是了解學生學習基礎。四是了解學生對教學方法的反應。五是了解學生個性品質。六是了解學生動態變化。
二、備教材──深刻理解課標,吃透教材內容
備教材要掌握六個環節。一是掌握課程標準。只有理解課程標準的實質,才能與時俱進、居高臨下的鉆研教材、確定目標、探索創新、指導教學。二是掌握教材內容。教師只有研究教材體系,明確教學任務,弄清教材的基本結構、指導思想、知識技能、編寫意圖、內涵外延和深度廣度,才能最終明確教學目的與要求。三是掌握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教學重點在知識結構中起紐帶作用,是教學內容的知識核心。教學重點在教材知識總量中占較大比重。教學重點很容易依據教學內容被確定。教學難點除少數處于教學重點之外外,大多數則包含于教學重點之中,在教材總知識量中比重較小。它的特點是有局限性、差異性和局部性。在備課和教學中,教學難點則往往不易被發現。教師不應把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相互混淆。四是掌握教材特點。教師在研讀教材的過程中,特別要理出教材的特點,才有助于根據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選擇恰當科學的教學方法。五是弄清教材疑點。所謂教材疑點就是學生對教學內容中含混不清、似懂非懂、容易誤解且產生疑惑的部分。教師在備課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容易產生質疑的問題,以便釋疑解惑。六是掌握教改信息。只有掌握最新教改信息,吸納現代化教學理念,豐富整體教學活動,拓寬學生思維空間,轉化最新教研成果,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三、備資料──科學選擇資料,貴在靈活滲透
教材是教學資源的核心部分,教師必須深刻理解,吃透內容。但是,教師上課僅僅依據教材照本宣科,則使學生感到索然無味,興趣不濃,缺乏活力。而教學參考的恰當利用,配套資料的交錯滲透,生活經驗,社會實踐的觀察積累融會貫通,會豐富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求知欲望。
備課中利用教輔資料應掌握四項原則:
1.博覽精選,厚積薄發。教師應是一個學識淵博,多才多藝,愛好廣泛的復合型人才。他既應精通本學科的業務知識,還要掌握或略知教育學、心理學、天文、地理、文史、哲學、藝術及現代科技等各方面的知識。這樣才能使教師在選用資料和舉例時信手拈來靈活運用。
2.消化吸收,貴在創新。對教輔資料既不能機械照搬,更不能喧賓奪主,而應將其作為開拓思路的工具,依據教材內容靈活選擇,科學滲透。重在消化吸收,貴在用活創新。
3.對引入教學資料中的觀點,事例必須嚴格考證,使之科學、實用、可信。在內容上緊扣教材,貼近學生,貼近生活。避免錯誤,避免空洞。
4.引入教學資料的內容應該與時俱進,符合時代潮流和教改方向。對開發學生智力、提高學生能力、促進學生發展有積極作用。避免陳腐、消極、過時、無用的內容重復再現。
四、備教法──突出改革創新,注重教學流程
“教學有法而無定法?!斌w現了教學方法的層次多樣性和形式靈活性。教師備教法既要熟練掌握傳統教學方法,更要根據學科特點,實施自主參與、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分層發展的學習策略。要轉變教學理念,更新模式,改革教法,探索和采用利于學生開拓創新、個性發展的教學手段。如情景教學法、快樂教學法、誘導教學法、感悟教學法、探索教學法等。既要學習優秀教師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創造的最新教法和模式,也要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先進教學方法。還要掌握、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無論哪種教學方法都要貫穿于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做到注重過程教學,發展學生潛能。
五、備學法──體現靈活多樣,立足因人而異
教師在備課中還要備學生的學法,即備學法指導。學法指導應遵循以下原則:
1.自主性原則──重在引導點悟,杜絕強制灌輸。
2.靈活性原則──依據學生個性特征、學習狀況,有的放矢靈活指導,且忌千人一面,死搬硬套。
3.差異性原則──注重個性差異,區分對象,分類指導。
4.發展性原則──突出學生發展,注重探索求知、提高能力,防止機械呆板,只顧目前,忽略過程。
5.操作性原則──操作方法具體明確,不繁瑣抽象。
6.鞏固性原則──立足反復強化,長期訓練,不搞一蹴而就的短期行為。
學法指導應體現層次多元化,形式靈活化,手段現代化,態度親情化。學法指導的技巧通常有這樣幾種:一是滲透指導,就是在課堂上見縫插針,隨時滲透。二是講授指導,開設學法指導課,直接向學生傳授學法要領。三是交流指導,教師組織學生總結、交流學習經驗,相互溝通,取長補短。四是點悟指導,學生在學習中遇到迷茫或疑惑時,教師給以恰當的誘導、點撥。五是示范指導,是指教師在必要時親自示范,讓學生效仿。
六、備教具──靈活選用設備,優化教學整合
現實中存在和使用的教學工具經歷著三次變革。即黑板、粉筆、掛圖、模型等傳統教學工具;錄音機、幻燈機、放映機等電化教學工具;電腦、網絡技術和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工具。教師要本著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的原則在備課中挖掘和發揮不同教學工具在教學中的協作互補作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優化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為教學改革和學生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空間。